祠堂亦要讲“尊卑辈份等级地位规模次序”分支祠不能大过“开基祖

凡霜谈过去的历史时光 2025-02-23 08:49:18
祠堂亦要讲“尊卑辈份等级地位规模次序”分支祠不能大过“开基祖祠”学画画“首先要懂得赏画”名画佳作《羊城瑶头乡赵氏大宗祠·永义堂》

一座祠堂不单记载着一个家族的世系源流、繁衍生息、和沿革变迁的过程,也是一个家族的“亲情纽带和精神殿堂”,更是一个家族历史文化的“精神支柱”。

地球上“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华大地上几乎每条村落都有祠堂,而祠堂按照不同的等级又会有不同的称谓,如家庙、大宗祠、宗祠、公祠等等…那么,这些祠堂又是有何区别的呢?

祠堂也要讲“尊卑、辈份、等级地位、规模、次序”

家庙、大宗祠、宗祠、公祠之区别

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族人的骄傲

修祠堂也要讲“尊卑、辈份、等级地位、规模、次序”,无论后裔再多、再富裕、子孙再优秀,作为分支祠“规模体积都一律不能大过开基祖祠”以示尊敬!

想学会画画“首先要懂得赏画”

名画佳作鉴赏,宋太祖三弟魏王7世孙彦仜公祖祠

《广州河南瑶头乡赵氏大宗祠·永义堂》

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族人的骄傲

黄埔坑田‘赵家祠·永思堂’展挂“本房开基祖祠·瑶溪赵大宗祠画”

瑶溪遗韵

所谓大宗祠者,一般都要比普通祠堂大得多,但这不是它名称的由来,很多大型的祠堂也仅仅只能称为宗祠或公祠。实际上,“大宗祠”这个词语的理解是“大宗的祠堂”而不是“大的宗祠”,按照等级划分,大宗祠是所有祠堂中等级最高的、“家庙除外”,只有是开基祖祠才能称为大宗祠。例如,两宋时期有许多姓氏先祖陆续入粤定居,成为本族入粤始祖,那么这位入粤始祖最初定居的村落,是为本族开基祖地,所以这里的祠堂可以称为大宗祠。又譬如,本族入粤以后,经过几番迁徙,在某一代先祖时定居于某地,结果也是人丁兴旺、分支众多,成为老祖分支中的又一大宗支,那么这个地方的祠堂亦可称之为大宗祠。一般来讲,一个宗族要建造大宗祠,首先其宗族本身要符合“大宗”的条件,而“大宗”就是由大大小小众多的分支组成的。

家庙则是祠堂中的地位是最高的,家庙是中国古代官方贵族供奉祖先的圣地,通常由一个家族独立建立。在古代,天子和诸侯的庙宇一般被称为宗庙或太庙,而大夫和士以及后来封建社会中的官宦贵族所建的庙宇则习惯上称为家庙。家庙的设立有着极其严格的身份限制,只有拥有官爵的人才能修建,通常是先有高官,而后才有家庙。家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当时只有拥有官爵的人才能修建家庙,被称为宗庙或祖庙,是身份和地位的专属象征!到了唐代,官方允许建造私庙,但家庙的建立仍然局限于社会中上层家庭,如官吏、军武、乡绅富贾等。宋代以后,家庙的概念逐渐与祠堂融合,但家庙仍然保持着其尊贵的地位。如广州瑶头乡蒙氏家族清朝时出了位“咸丰皇帝乳母”,朝廷为了感谢赏赐一座三进长、左右偏室的‘蒙氏家庙’作为表彰,现存。相比之下,祠堂的设立条件较为宽松,只要家族有一定的聚居规模和血缘联系就可以修建,不受家族成员官爵地位的限制。祠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也更广泛,不仅用于祭祀,还是族内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情的场所,也是族人商议族事的地方。

所谓宗祠者,一般就是大宗以下的分支祠堂。在过去,由于大宗族人丁繁衍,导致能够分配的资源越来越少,所以后代子孙都不可避免地要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开基,建立自己的支派,这相对于原来的祖籍地大宗而言,就是分支。当分支经过数代繁衍、发展壮大之后,就有能力建造属于自己一支的祠堂,而由于他们本身就是大宗的支派,不具备大宗的条件,所以他们的祠堂在等级上要比大宗祠低一级,所以就称之为宗祠了。

如宋太祖三弟魏王7世孙彦仜公南宋时迁广州中心而居,是本族“迁广祖”,彦仜四子‘釲夫公’始迁河南海珠瑶头村开基,瑶头是迁广州的‘第二站’,因此纪念奉祀本房宋太祖三弟魏王裔“迁广祖彦仜公最大的祠堂”就是海珠瑶头乡赵氏大宗祠,是本房的“开基祖祠”!赵大宗祠面积宏大是瑶头乡“三大宗祠之一”,原址马涌边汇源大街蒙家庙旁,也是“广州最大的赵家祠堂”,瑶溪乡的“瑰宝”。老族人回忆‘二进係要上石级噶’,可惜毁于日军侵略战乱。

想学会画画“首先要懂得赏画”

名画佳作鉴赏,宋太祖三弟魏王7世孙彦仜公祖祠

《广州河南瑶头乡赵氏大宗祠·永义堂》

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族人的骄傲

白云棠溪‘赵家祠·广庆堂’里的“本房开基祖祠·瑶溪赵大宗祠画”

瑶溪遗韵

本宗支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增城、顺德、白云棠溪、番禺沙湾、大石山西、潮州、惠州龙门、东莞漳澎都是这座发源地大宗祠裔孙。永义堂·永义的意思係,永字本义係指:水长流不断,义,指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善、美、楷模。永义,名字寓意迷人吸引、备受仰慕受欣赏,亦寓意聪明机智,反应迅速处事果断,必将名扬四海!

所谓公祠者,是在众多祠堂中等级较低的。相对于宗祠而言,公祠就是支祠;相对于大宗祠而言,公祠就是支祠的支祠。在过去,大宗的分支一旦逐渐发展壮大后,就会分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房头,这些房头就以他们先祖的名讳来命名,称之为“某某公房”,等到这些房头变多之后,他们的子孙就会各自建造自己的房祠供奉自己的分房祖,而原有的宗祠则变为供奉开基祖或初代祖的场所,更多的是起到宗族聚会、议事、执行祖训、行驶公权的作用。

羊城河南瑶溪乡赵大宗祠分支祠,瑶溪西基‘顺可赵公祠’

玉承堂、赉思堂拥有两堂号的分支祠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解大宗祠、宗祠、公祠的区别之处,它们因为不同的等级、祭祀不同的祖先、起到不同的作用。简单地讲,大宗祠、宗祠、公祠,从前到后,越往后的祠堂所供奉的祖先年代、血缘就离子孙越近,但每个子孙又都是和祖先一脉相承的!

羊城名宗 瑶溪大族 宋太祖三弟魏王裔大宗祠原画保留持有人清末瑶溪乡大户人家(克字辈十兄弟未计女儿)后人新中国第1批光荣军属赵族图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