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68岁大爷血压稳定,清晨突发脑溢血,医生叹息:真是无知

启清阅览养护 2024-10-30 21:12:45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六十八岁的黄师傅像往常一样早早醒来。作为一名退休的五金店老板,他始终保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

血压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他总是为此感到自豪,常常跟街坊邻居说自己身体棒得很。

可这天情况有些不对劲。黄师傅刚要起床,突然感觉头晕目眩,一阵剧烈的头痛袭来,紧接着右半边身体开始发麻。

他想喊妻子,可嘴巴却不听使唤,说出的话含糊不清。幸好老伴发现异常,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到达医院时,黄师傅已经意识模糊。急诊科张医生查看了他近期的体检报告,不由得深深叹了口气。原来黄师傅的血压虽然表面看起来稳定,但长期处于略高水平,他却从未当回事。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血压不太高就没事。"张医生一边安排紧急治疗,一边向病人家属解释,"实际上,即使是轻度高血压,如果不重视,也可能带来致命威胁。"

检查结果显示,黄师傅发生了高血压性脑出血。这让他的儿子黄小明百思不得其解:"我爸平时血压都挺正常的,怎么会突然就..."

张医生打开电脑,调出黄师傅近半年的体检数据:"您父亲的收缩压经常在140-159毫米汞柱之间,舒张压在90-99毫米汞柱之间,这已经属于轻度高血压范围了。"

回想起来,黄师傅确实有些征兆:经常觉得后脑勺发胀、容易疲劳、偶尔会头晕,但他都不以为意。

他总说:"老年人嘛,这些小毛病很正常。"更要命的是,他还迷信偏方,常听街坊说喝某种草药茶能降压,就把医生开的降压药给停了。

张医生指出,高血压最可怕的并非症状本身,而是它带来的并发症。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黄师傅这次的脑溢血,就是长期血压控制不当的后果。

在重症监护室里,黄师傅的老伴李阿姨懊悔不已。她想起丈夫总爱说的那句话:"血压稳定着呢,我这身体好得很!"现在想来,那哪是真正的"稳定"啊。

这件事在社区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住在对门的赵大姐感慨道:"黄师傅平时看着多硬朗一人啊,谁能想到说倒就倒了。"

张医生借此机会在社区开展了一次健康讲座,详细讲解了高血压的危害和预防知识。他强调,高血压患者要做到"三坚持":坚持按时服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讲座上,张医生还分享了一个重要概念:血压达标并不等于血压稳定。真正的血压稳定应该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平稳,而不是维持在偏高水平上的"稳定"。

经过及时救治,黄师傅的病情逐渐趋于平稳。但这次发作给他留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需要长期康复训练。这让他深刻意识到了对待健康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

痊愈后的黄师傅变得注重养生保健。他每天按时服药,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戒掉了多年的烟酒,还跟老伴一起晨练,坚持适度运动。

"要是早点知道这些道理就好了。"黄师傅现在经常这样说。他把自己的经历当作教训,主动向周围的老年朋友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

张医生表示,预防胜于治疗。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即使血压轻微升高也要重视,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切不可像黄师傅当初那样,把"还不算太高"当作放松警惕的理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去维护。所谓"稳定"的血压,必须建立在科学认知和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而不是主观臆断和麻痹大意。

但愿黄师傅的经历能唤起更多人对高血压的重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毕竟,健康的幸福生活,需要我们用知识和行动去守护。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1 阅读: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