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李大钊,很多人都会想起《觉醒年代》等电视剧里的李大钊形象。事实如此,作为我党最早的缔造者之一,李大钊一生怀揣理想,正直严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
同时李大钊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己的孩子们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家中更是树立了良好的家风,其长子李葆华便是优秀的代表。
然而即便是李葆华十分优秀、兢兢业业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却仍在动荡繁杂的年月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1972年,周总理的办公桌上出现了一封信,写信的人名叫田映萱,她是李大钊儿媳妇,李葆华的妻子。
而她给周总理写信则完全是出于无奈。在信中作为李大钊的儿媳妇,田映萱实事求是的讲述了丈夫李葆华目前的遭遇。周总理看完来信后,果断决定要管一下这件事。
那么李大钊的儿子李葆华遇到了什么情况?
要说这件事,不妨先从李大钊那时候的革命经历说起。
1889年,此时的大清王朝内忧外患,动荡不安。外有英法日俄等列强环伺,内部则是起义迭起,民怨四起。
这一年李大钊出生在河北乐亭。但良好的家庭条件则让他有机会接受教育,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1907年,李大钊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凭借出色的成绩得到了留学资格。
1913年,李大钊留学日本,这一年是清朝灭亡后的第二年,国内开始了军阀混战时代,对于李大钊而言则希望通过出国留学的方式,可以找到一条可以借鉴的救国之路。
在天津求学期间,李大钊娶了目不识丁的乡下女子赵纫兰为妻,虽然年龄相差8岁,可二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并诞下了李葆华、李星华。
而在他去日本留学这一年,李葆华已经4岁,女儿李星华也已经3岁。但考虑到出国各种不方便,自然无法带着妻子孩子前往,他也只得孤身前往。
等到3年后回国的时候,身为长子的李葆华已经开始识字,并且在私塾读书了。在李大钊担任了北大图书馆主任后,受到父亲的影响,李葆华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思想和新文化。
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李葆华小时候就树立了爱国理想,决心改变国家的命运。
但李大钊团结学生积极推动政党发展的举动引起了当权军阀的不满。当时由于李大钊经常帮助家庭困难的师生,在文化界的地位很高,一开始军阀还有所忌惮,不敢对他下手。但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军阀开始无所顾忌,最终在1927年张作霖冲入苏联大使馆缉拿了李大钊,并在随后将李大钊杀害。
当时李葆华年仅18岁,众人害怕李葆华一时承受不住。可李葆华的表现却令不少亲朋感到出乎意料,他并未因此消沉下去,相反他拾起了父亲的梦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随即他被安排到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他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了东京的特别支部书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积极领导留日学生在日本开展抗日斗争,曾公开前往中国公使馆要求蒋介石同日本断交。
但他们的行动也带来了危险,为了安全起见,留学生们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斗争。
他回到上海后发起了多个进步组织,并担任了河北省委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等职务。凭借出色的表现,在1936年升为北平市委书记,当时他还不到27岁,他也因此成为了北平历史上最年轻的市委书记。
在1945年的七大会议上,他又被选为最年轻的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当时他只有36岁。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被任命为北京军区政委,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出席了七届二中全会和首届全国政协会议,还参与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选定,为新中国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建国之后中央经过讨论,他被任命为水利部担任副部长。和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共同努力,为改变国内江湖旱涝问题而努力,解决粮食生产难题。
此后两人经常深入各地考察,历经坎坷,为解决水患和稳定农业生产立了大功。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位很有格局的干部,敢于为民请命,结束了十多年的水利部门工作后,他在 60年代调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为了查明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况,它多次“微服私访”了解到了很多报告文件里没有的情况,知道了百姓生活的困顿于是决定允许农民将自家种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去卖,撤掉省界上的检查站。
这两个举措让安徽的民众们日子越来越好,但他却不得不说的是面临着政治风险。
随即也在十年中遭到迫害,即便是在他被调到了贵州工作之后,面对不公正的待遇,他仍旧保持了良好的家风,保持了党员的初心,坚持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1972年,他妻子田映萱得到组织获准,终于有机会去探望李葆华。在看到他已经瘦弱不堪,身心俱疲之时,担心他这样下去可能时日无多,才无奈的给周总理写了信。
对于李葆华,周总理很相信他的人品,也为他遭遇的不公而痛心。见信之后当即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安徽省委负责人,要求立即释放他,并送往医院治疗。之后恢复了李葆华的职务,并委任李葆华担任了贵州省委第二书记。
之后李葆华又担任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领导国内金融改革,解决了长期困扰银行系统的多个难题。
李葆华一直很节俭,直到去世还住在简朴的老房子里,他的这份执着继承了父亲李大钊,也更影响了儿子李宏塔。
2005年,中纪委接到举报称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李宏塔涉嫌经济问题。后来经过调查事实并非如此,其节俭更是令人惊讶,身为厅长李宏塔竟然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为官一任,李宏塔一心为公甚至两次放弃分到大房子的机会,还经常“微服私访”。李宏塔的所谓经济问题,也不过是子虚乌有的捏造罢了。
在2003年,安徽淮河流域遭遇特大洪水,身为厅长的李宏塔更是亲赴前线,在看到灾民居住环境很差后,果断建议当地领导腾出党政机关办公室临时安置灾民。
这件事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说他继承了爷爷和父亲的家风,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