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上的口水与泪水

良心者言一 2024-03-31 22:31:10

枕头上的口水与泪水

口水与泪水见证着一个人的成长,也蕴藏着一个个故事。

——题记

读者君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一愣,下意识地会去思考一下:这是什么逻辑组合,怎么会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有过曲折经历的人可能看了我文章的题记会有点领悟吧!算了,还是听我来阐述给你们听听吧,看看我的分析是否能够较准确的诠释这个题目。

人从呱呱坠地之后慢慢成长,孩童时期大多人都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此时的自己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饿了吃,吃了睡。由于白日里使劲地啼哭或者疯跑,所以入睡很快,上一秒可能还在母亲的臂弯里乌溜溜地黑眼珠转着,下一秒可能就进入酣睡状态,一时间鼾声震天响。睡梦中的孩童,连梦都是五彩的,咧开嘴笑或者叫,口水便将枕头打湿;尚未断奶的孩子口水里还会掺杂着奶香味,慈爱的母亲拿起自家宝宝的枕巾,深深地嗅几下,都不舍得西去,因为这样的岁月终将离自己远去,襁褓中的孩童会离开自己的怀抱,远离自己的视线,走进校园,走向社会。

长大成人的孩子,离开家乡,那个印着自己口水的枕头便很少陪伴自己了,伴随的是生活的折磨与工作的压力。幼时睡过的枕头可能会被母亲珍藏起来,她寂寞时会轻轻地抚摸你的枕头,将头深情地埋在枕头上,寻找自己熟悉的味道。你在他乡奋斗打拼的日子里,枕头上不再有没有任何忧虑的酣睡,也便没有了口水,可能更多的是汗水与血水。

谁也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时间会让人历尽沧桑。进入中年,人会面临许多无奈,既是小家庭的顶梁柱也是大家庭的一片天,顾得了小顾不了老,这就像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一家四口外出散步时遇到的难题——到底走大路还是走小路,大路平整适合母亲走,小路有意思是儿子喜欢的。就像自己曾经离开故乡去往他乡一样,自己的孩子也会为了更好的未来离开自己,一年甚至几年难得见到一面,于是心中便有了思念,思念成灾时,泪水打湿头枕;子女高飞,父母垂老,谁都绕不开的生命课题——死亡会越来越近,“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突如其来的某一天,养育自己的双亲在自己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永远离开自己的思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幼时的“你养我小,我养你老”铮铮誓言成为一句空话,“梦里不知身是客,醒来方知人难全”,心头只有无尽的悔恨、遗憾与思念时悲伤的泪水——这泪水好多情形下都是悄悄地、偷偷地淌在枕头上的——不能让另一半听到更不能让孩子看见。

有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到了暮年,自己身体硬朗、生活能够自理,子女也孝顺的话,觉得健康长寿是美好的、幸福的;可如果自己行动不便,经常需要往医院跑,或者时刻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那就会出现许多矛盾。子女也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没有钱或者没有闲来寸步不离,时间久了不耐烦,不良的情绪就来了,会给你脸色看,甚至会恶语相加,诅咒你“为什么不早点死”。由于自己无能无力生活,只能依赖他人,苟且地活着,无人可以倾诉,只能蒙着被子偷偷地、无声地哭泣。此时枕头上的泪水,是一种无奈,是一种煎熬,是一种悲哀。

口水与泪水均来自于人体,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从能说会道的嘴里流出的液体是一种幸福,代表着年轻,预示着生活的美好;从逐渐浑浊的双眼内泻出的液体是辛酸、悲痛,代表了无奈、无力、思念,昭示着沧桑、垂老和生命的渐渐消逝。愿我们都能让孩子枕头上的“口水”多一些、老人枕头上的“泪水”少一些,更希望每个人都不要有悲伤的“泪水”!

0 阅读:0

良心者言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