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徐达是明朝的帝国双雄之一,被封为中山王。洪武十七年,徐达得了背疽。第二年的春天,蹊跷而亡。关于徐达本人,用朱元璋的评价说:“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意思是说“敢打必胜,不骄不躁,不好色不贪财,堪称完人,这就是我们的徐达大将军。”关于徐达之死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那就是朱元璋用“烧鹅”计杀徐达。此处提到“烧鹅”,就会关联到一种神奇的东西----发物。
发物之所以说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原因有三:第一,起源不详。它源于中国古代,但又无明确的记载。第二,它没有食物或者药物种类的界限,可荤可素,或食或药,可能是鸡鸭鱼肉蛋奶,也可能是生瓜熟果葱姜蒜。第三,它的威力巨大,轻则皮肤瘙痒、胃肠不适、上吐下泻;重则伤口不愈,旧病加重,新病又发,可置人于死地。本文所论主人翁徐达,就是在旧病未愈的情况下,吃了发物烧鹅而被置于死地…由此可见,发物可谓是恶魔之物。这神奇的“发物”究竟是什么?中国人为何信奉发物?术后患者、肿瘤患者真的不能食用发物吗?该如何用现代营养学的观点理解发物?《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对发物的描述是:“发物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秦伯未先生在《中医对于病员的膳食问题》中提出:“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跟肿胀、大便闭结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的可能,俗称发物”。所谓“发”可以理解为“诱发、引发、助发”,容易诱发某些旧病或加重现有疾病的食物统称为“发物”。比如有人认为,鱼虾是发物,病人吃了伤口不容易愈合;有人认为,羊肉、狗肉是发物,吃了容易上火;还有人认为,芒果、荔枝等水果也是发物,吃了容易得口腔溃疡。我们大致翻一翻历代中医的诊治方剂,被称为发物的食物包括:海鲜类、蛋奶类、五谷类、蔬菜类、水果类、调料类......你会突然发现“发物”遍及各类食物,几乎人类能吃的都落入了“发物”的范畴。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一下子觉得这“发物”好像有点不靠谱!如果照此推论下去,“发物”不能吃,那我该吃什么?这好像是个谬论!任何事情总会有起源,在古代,中国人为何信奉发物呢?其实,在古代,人们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对一些现象的本质没有科学的解释,比如人们吃了海鲜导致过敏,出现皮肤瘙痒,起皮疹,或者拉肚子的症状,严重者因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但古人不知道这是过敏反应,只知道有人吃了海鲜出现这种症状,所以就把海鲜归结为发物。这其实不是食物的问题,而是人们体质的问题,这种现象被古人错误地总结成了生活经验,并流传下来,从而导致了代代相传的错误认知。由发物引起不良反应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古代很差的卫生条件。在没有科学的检验、检疫时代,食物被寄生虫和细菌污染常有发生。比如,海鲜、牛羊肉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或储存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细菌或寄生虫滋生。古代的烹饪水平也相对底下,很难做到高温蒸煮。这些食物健康人吃了有可能不会有太多的不良反应,但是由于病人本身就身体较差,抵抗力低下,可能会因为寄生虫或者细菌导致食物中毒的问题,从而加重原有的病情,由此大家就会总结出发物会加重病情的错误经验。发物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吗?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能够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年龄、是否有伤口感染、伤口的位置血液循环情况、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只要营养充足,吃什么并非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相反,鸡蛋、鱼虾、羊肉等所谓的发物都是高蛋白食物,只要患者不过敏,反而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所以发物影响伤口愈合的观点也是古代医学对伤口愈合原理的认识不足所总结出来的错误经验。我们应该怎样用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观点来理解发物呢?从食物给人类带来不良反应的机制来分类的话,这些所谓的发物可分为导致过敏的食物和高发漫的食物两大类。一、造成过敏的食物食物过敏的症状是非常多样的,除了常见的皮炎、湿疹、荨麻疹外,还包括胃痛、肠胃炎等消化症状,以及鼻炎、哮喘、肺泡炎等呼吸道症状。从理论上来说,所有食物都可能引起过敏。其实这可能和食物本身无关,而是和有些人是“过敏体质”有关。造成过敏的食物还包括一些高组胺的食物。组胺是过敏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在人们接触过敏原后,人体会释放大量的组胺;当大量的组胺和某些受体的结合时,就会引起我们上述所说的过敏症状,比如荨麻疹、瘙痒、胃痛、头痛、打喷嚏。这些食物包括:海鲜、酒、酱油、醋、番茄、茄子、菠菜等等。还有一些食物,本身的组胺不高,但是促进人体自身释放组胺。这些食物包括橘子、草莓、木瓜和菠萝。二、高发漫食物发漫,是一类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乳糖、果糖、木糖醇和赤藓糖醇等等。这些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容易聚集液体,而在大肠中容易产生气体。对于肠道敏感的人来说,这些液体和气体就会给他们带来不适。比如,一喝牛奶就腹泻的“乳糖不耐症”就属于发漫不耐受表现。高发漫的水果包括:苹果、桃子、樱桃和荔枝;蔬菜包括:大蒜、韭菜、洋葱和芦笋;谷物、坚果包括:小麦、开心果、腰果;大部分的豆类也都是高发漫的食物。我们了解了发物之后,再来聊一聊当时徐达在食用烧鹅的时候得了什么病。根据《龙兴慈记》所载“患背疽,病笃,遂卒”,徐达当时是患了背疽。“背疽”又是何物?翻开历史,我会发现很多古代名人都患过背疽,而且大多都因背疽而死,如秦朝末年的范增、三国时的刘表、曹休,唐朝的孟浩然,后唐的李克用,宋朝的秦桧等家喻户晓的名人,都是因为背疽而亡。在现代医学看来,背疽又称蜂窝疽,指的是皮下急性蜂窝织炎。此病多与皮肤、黏膜受伤或其他病变有关,常见于手、足、背、臀等部位。其特点是起病的初期,皮肤会出现疮样的疹子,粟粒样,呈弥散性分布,高出皮肤,颜色骚红,疼痛比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疹子上会有脓点,形状如蜂窝样,所以称之为蜂窝疽。疹子上的浓点比较粘稠,不容易破溃,按压可以渗血。患者可以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严重感染时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还可能会造成全身的感染情况,如果颌下和颈部等部位感染,还可能会导致喉头水肿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的症状。一般是由于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菌感染导致。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消炎治疗。而在古代因为没有抗生素的出现,也没有切开引流的外科治疗措施,导致蜂窝织炎变成一种难以医治甚至是致命的疾病。我们现在弄懂了发物,也知道了背疽的“真实身份”,那到底吃了鹅肉会加重徐达的病情吗?首先,截止目前没有权威的中医药书籍明确提出“鹅肉会加重背疽的病情”。从现代医学来分析,吃鹅肉和急性蜂窝织炎的发生也没有必然的关系。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鹅肉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极其接近成人必需氨基酸的平均需要量,鹅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非常高,接近97%,鹅脂肪也要优于牛、猪、鸡脂肪,因此,鹅肉不仅不会致人死亡,它还是一种非常具有营养的食物。所以,徐达之死,是现代医学来讲应用抗生素就可以治愈的一种常见病,但是在古代医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发物“烧鹅”因此而背了几百年的黑锅!
本文供稿专家 | 万百顺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胰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