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后还有一句,联系起来才懂司马徽的深意

千金不及淇淋史 2025-01-31 23:03:43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其后还有一句,联系起来才懂司马徽的深意。

三国时期存在一个世外高人,即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虽然出现的频率并不高,一次出现于刘备跃马跨过檀溪后二人相谈甚欢,一次出现于刘备正准备去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前。虽然出现次数不多,但不妨碍司马徽说出两句三国著名的名言。

第一句是: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一句记载于《三国演义》第35回合,是司马徽在自己的住所和刘备说的,司马徽刚说完,刘备就一脸懵逼,问道卧龙凤雏是谁?司马徽却戛然而止了,借口天色已晚天机不可泄露了。

第二句是: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这一句记载于《三国演义》第37回合,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正准备出门去隆中探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突然不请自来,和刘备促膝长谈,还狠狠夸了一通诸葛亮。司马徽夸完诸葛亮后,便说出了这句: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其实司马徽两次出场,第一句: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后面那一句恰恰便是: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两句话是遥相呼应的,第一句说的是,诸葛亮和庞统二个人得到其中一个人,便可以安定天下。第二句说的是,诸葛亮虽然得到了正确的主公,但却没有得到正确的时运时机。

两句话前后联系在一起,其实司马徽要表达的是三层意思。

第一,诸葛亮和庞统绝对都是千古难遇的谋臣,但凡群雄纷争的时候,他们俩辅佐了谁,谁就极有可能安定统一天下。

第二,刘备是个千古难遇的贤明主公,“虽得其主”就是在夸刘备,此时的刘备年近50岁,依然有兴复汉室的志向,这是一个笃定的理想。如果推倒重来,回到公元190年诸侯割据的时间点,诸葛亮就遇到了刘备,那么绝对可以安天下了。

第三,时机不对,时运不济。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已经公元207年-208年了,此时曹操已经平定北方中原大地了,不再是诸侯割据了,是只有曹操、孙权、马腾、刘璋、刘表、刘备还存在割据了。说白了,除非曹操内部发生多地方兵变,重新开始割据,那还能给刘备多留点时间。曹操只要内部不出乱子,不管从许昌派兵到长安,派兵到荆州,派兵到合肥,那都是非常迅速的。

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来看,哪怕孙权不背刺,徐晃援军也够关羽喝一壶了。从诸葛亮发动的北伐战役来看,汉中平原派兵到关中平原,比洛阳派兵到长安,远多了难多了。这便是司马徽口中“不得其时”的意思。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