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对刘裕的辅助,与荀彧佐魏,葛首发蜀,张昭辅吴一样,都是刘裕的心腹,是一位忠诚的武将,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武将。一个全力支持,毫无保留;一个是对申永怀的坦诚,刘裕和刘穆之之间的友谊何其可贵?
而刘裕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刘穆之,刘穆之被刘裕请来之后,对刘裕可谓是忠心耿耿,对刘裕忠诚度极高,对他言听计从,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为他效力。刘裕每一次出征,都会有刘穆之在一旁策应,就像曹操和荀彧一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二人都是“寒微”之辈,又因其对门第之争颇有怨恨,于是二人联手整饬官场,以策试选选不中用的秀才与孝廉,任用真正有才华但又出自寒微之家的人才,从而确立了“寒人执掌机要”的南朝政坛,也为后世科举制度的繁荣铺垫了一条大道。
义熙三年,扬州刺史兼录尚书事王谧去世,刘毅见有可能推翻刘裕,便向朝廷提议,要不派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中将军谢混来代替刘裕执掌扬州大权;要么让刘裕担任扬州刺史,让射孟昶主持大局。刘毅想的很好,如果刘裕不能舍弃根本之地扬州,那么外镇控制朝廷。
更重要的是,刘穆之早就料到刘毅和刘裕兵战,“势均力敌,两败俱伤”。义熙六年,刘裕率领大军攻打南燕时,广州刺史卢循谋逆,刘毅率领大军将其击退。刘裕生怕刘毅抵挡不住,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联合起来,但是刘毅执迷不悟,最终被他的军队给杀了个精光,要不是刘裕和刘穆之回来的快,恐怕建康就会再次失守了。
自从追随刘裕起义以来,刘穆之在军中和政务上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不管是讨伐桓玄,还是剿灭南燕,又或者是讨伐刘毅,刘穆之都能为军队出谋划策,又或者是在撤退的时候,负责后勤补给,这让刘裕对刘穆之非常信任,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他来处理。
义熙十三年,跟随刘裕十三年的刘穆之病死,这个意外的消息让刘裕陷入了慌张之中,再加上他对朝堂上大小事务的支持,使得刘裕不得不离开,回到建康主持刘穆之的葬礼。
刘裕考虑到刘穆之在朝堂上的贡献,多次给他加官进爵,甚至在他登上皇位之后,都没有忘记刘穆之,给了他一个南康郡公的称号。刘裕很清楚,没有了刘穆之,他想要更上一层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自从曹丕篡汉之后,司马炎改朝换代,王敦造反,各种争权夺利的事情层出不穷,整个华夏都被搅得天翻地覆,四分五裂。刘穆之和刘裕的关系尤为可贵,刘穆之死了刘裕一统天下的壮志也未能实现。
南北朝那个时代谁都不可信,刘穆之就是刘裕的最佳守家王者,只要有刘穆之守家,他出去随便打,刘穆之没了,刘裕要是再去北方的话,家就被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