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苏轼父亲苏洵两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香萱看文化 2023-06-01 16:58:00

北宋时期著名书法家苏轼父亲苏洵两幅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北宋统一以后,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重视,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取各种措施。因此,一些士大夫也就漠然对待。欧阳修曾这样感慨:"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尽管如此,宋代书法在延续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观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

北宋草书在前代草书发展的基础上,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继承,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北宋书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示出代表宋代书法的鲜明特征,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书写性情的最好载体。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偏重于对草书传统的继承,另一派是创新型书家。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书法墨迹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学习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细白和尚摹刻的《潭帖》,由蔡京负责摹刻的《大观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散文家苏洵书法作品。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工于书法,气韵有余。

苏洵的书法作品流传下来的极少,只有几张,所以,很多收藏家感到遗憾。其字如其人,苏洵的字苍劲洒脱,自由的毫无拘束。

北宋书法家苏轼父亲散文家苏洵行草《道中帖》赏析

北宋书法家苏轼父亲散文家苏洵行草《道中帖》又称《致提举监丞帖》尺牍,书于庆历七年(1047),行草书, 纵35.3厘米横53.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庆历七年(1047),三十八岁的苏洵遭受举制策茂才异等再次落第的打击,返乡途中,游历庐山、鄱阳湖时,写信给乡友史经臣, “洵以病暑加眩,意思极不佳。”暑热生病和落第的失落使苏洵“不敢入城府者,畏人事也”,无意进城看望朋友,从潦草的字迹中看出苏洵郁结的心情。不久,又收到父亲病逝的消息。从此,苏洵闭门读书,十年后成为一代大儒。后人评价此帖:笔画流动婉畅,字势翩翩有致,风格流丽华滋。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载:老泉工书法,气韵有余,蜀人不能书,元祐间轼以字画名世,其实滥觞于洵。

释文:洵顿首再拜,昨日道中草草上记,方以为惧,介使罪来,伏奉教翰,所以眷藉勤厚,见于累纸,感服情眷,愧怍益甚,晨兴薄凉,伏惟台候万福,洵以病暑加眩,意思极不佳,所以涉水迂涂,不敢人城府者,畏人事也,宠谕常安之行,仰戢爱与之重,深欲力疾,少承绪言,但闻台候不甚清快,冒暑远行非宜,兼水浸道涂,恐今晚亦未能至彼,虚烦大旆之出,曷若相忘于江湖,不过廿日后,便可承颜,或同涂为鄱阳之行如何,更几见察,幸甚,匆匆拜此,不宣,洵顿首再拜,提举监丞兄台坐。

苏洵玩到27岁才开始努力学习,而且是拼命学习的那一种,自己学还带着苏轼苏辙两个儿子学,于是就学成了“三苏”。

北宋书法家苏轼父亲散文家苏洵《陈元实夜来帖》赏析

北宋书法家苏轼父亲散文家苏洵《陈元实夜来帖》约1047(庆历七年)纸本,纵34.5厘米横50.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陈元实夜来至白面渡相见。亦烦渠诊视,辱问及之。承美替不远,洵亦在十月末。此行甚以为挠,回程须在月末。气且仅属,而触热如此远行,恐亦运数使然耳。外事姑置勿问,胸次自安。饶城风波更多,未尝过而问也。坐此久而自息。食芹之美,不敢不献耳。洵再拜。

苏洵的文学作品里的满是豪迈仗义。自创的苏氏谱例到现在都很实用,中国的姓氏谱例编写都根据苏氏家谱的方法,贡献很大。

苏洵胸臆:《太玄论上》: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心术》: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心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用间》: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

《上文丞相书》: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北宋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存在,但苏轼的光芒太强烈,以致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苏洵与苏辙几乎没什么存在感,但在当时他们的文章不仅为天下士子折服,书法也是一流,各有千秋,胸有意气,下笔千言,笔走毫回,留下了多少文章、书法为后人追慕、凭吊。

北宋散文家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赏析

北宋散文家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

苏洵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人物,和苏轼、苏辙占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个位次。而在书法史上,苏洵也有一席之地。

北宋散文家苏洵《草书贴》赏析

苏洵《草书贴》之一

苏洵《草书贴》之二

苏洵《草书贴》之三

北宋散文家苏洵《草书贴》

北宋散文家苏轼《行书人来得书帖》赏析

北宋散文家苏轼《行书人来得书帖》纸本,纵29.5厘米,横45.1厘米。正文行书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轼再拜”,但未署发信年月。现藏故宫博物院。

北宋散文家苏洵《草书素文贴》赏析

北宋散文家苏洵《草书素文贴》

苏洵生活于佛道兴盛的北宋前期,他信奉佛道,常游道观佛寺,舍心爱之物为死去亲人祈冥福等。他年轻的时候,游侠过许多的名胜古迹,比如:青城山,峨眉山,东林寺,西林寺,天竺寺,仙都观等。也陪着儿子两次进京。

关于苏门一家的兴旺,和苏洵的求学问道,可谓有深厚的渊源。话说,当苏洵二十三岁时(天圣庚午)还没有子嗣。在游成都玉局观见到祈嗣的张仙画像时,他就买了放在家中,并祈语:“某等不德所召,艰于嗣息,堇皈遗教,瞻奉尊彦。……夫妇行四拜礼,诣香案上香,献酒。读祝再四拜。”

论及佛道文化的信仰与学习,我们当代世人多的是欲望,痴于表象,而缺少了对自我的谨省与要求。若能有苏子之风,诸事倒也可化险为夷,造福众生。

苏洵的书法草书受怀素的影响,笔意尚晋唐,气韵有余,他的传世书法作品有《道中贴》、《陈元实夜来帖》。

苏洵妻子程氏,是苏轼和苏辙的母亲,虽然在当时,女性的地位并不高,但毋庸置疑的是,她对“三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苏洵、苏轼、苏辙能占据“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个名额,程氏的功劳不可磨灭。

程氏是大理寺程文应的女儿,当时的程家是一个名望大户,程氏从小就生活在富足的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经文史实也有一定的了解。在程氏18岁的时候,嫁给了19岁的苏洵,成为苏洵的妻子。当时的苏洵并不喜欢读书,整日游山玩水,不仅不挣钱养家,更不思悔改,不图上进。程氏多次苦劝终未果。直到有天,苏洵游玩回来后,发现程氏在教儿子读书,这使得苏洵十分羞愧,也间接促成了苏洵发奋读书。

苏洵妻子程氏看到丈夫幡然醒悟,自然非常高兴,她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丈夫。不仅把琐碎的家事治理得仅仅有条,更是经营织物生意,补贴家用。程氏的贤惠使苏洵可以专心攻读,终于在散文、论文中取得了极大的造诣。

程氏不仅持家有方,更是能够教书给自己的孩子,这在古代妇女中是很难得的。苏洵妻子并不是没有文化的小家姑娘,而是在富足大家庭中受过教育的人,虽不能说饱读诗书,但也是能拿得出手的,因此她可以在苏洵游山玩水时教孩子识字读书,在苏洵发奋读书时相夫教子。所以,苏洵、苏轼、苏辙的成功,有一部分是来自程氏的功劳啊!

苏洵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和书法两个方面。首先是在文学上,他的诗歌、散文、随笔、书函等作品广受欢迎,是北宋文学的最高水平之一。他的代表性作品有《赤壁赋》、《浣溪沙》、《踏莎行》、各种随笔、书函等。其中,《赤壁赋》表现了一代英雄陆逊等人的壮志和抗争精神,《浣溪沙》则是一首唯美的诗,表现了他对自然悠远而又纯净的向往。

苏洵在书法上也是著名的大家,被誉为“苏文”“苏武”,他的书法风格简约自然,笔致流畅,形态大气,给人以淳朴、自然、恬静之美。他可谓文学和书法兼备,是一位多才多艺,才华出众的文化巨匠。

总之,苏洵作为北宋世界的文学巨匠和书法家,一直以其宝贵的文学财富、精湛的书法技艺和不屈不挠的信仰精神,让人们直到今天道不尽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在文学和书法两个方面成就极高,留下了一份美好的文化遗产。

北宋草书的发展是处在由唐向元明清发展的一个过渡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草书书法发展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个环节。从整体上是积蓄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渐扩大,宋太宗、王着正是其中的核心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创新极大丰富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淋漓尽致的草书风格推向极致。

0 阅读:293
评论列表

香萱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