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年献词:看见一种全新生活的可能

解毒时光 2023-12-31 00:57:29

今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当中有一句“生于1984年的南方周末也即将迎来创刊四十周年。按照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人的平均年龄也大约四十岁。”所以他们的主题扣在了四十不惑上。

巧的是,我刚刚跨过四十岁这个关口,比南方周末的早一年体验到这个不惑。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于生理年龄的真实体验。如果如上所说“中国人的平均年龄也大约四十岁”,那么这背后就昭示了一个结论:按照概率的分布规律,年龄必然呈现一个钟形曲线,平均年龄在四十岁,也就意味着四十岁到达了曲线的顶点。

更简单的说,四十岁之前,的人群里,生的概率大于死的概率,而四十岁之后,死亡概率超越了生存概率,且这个概率差会不断的拉大,一去不复返。其实这并不需要什么统计数据来说明,每一个迈过四十门槛的人,都会清晰的感受到,那个精力无限的身体不见了,某些部位总是时不时的用一些故障刷一下存在感,提醒着拥有它们的人——悠着点吧。

除了切切实实的生理表现,在心理上,也同样会遇到一个转角。年轻时的人,总会觉得有无数个明天可以挥霍,与死亡的距离足够遥远到让人忘记它的存在,从而认为自己能够一直像当下一般活下去。但这种迷梦,终究会在某一个时刻惊醒,叫醒它的,大多就是四十岁上下这个门槛。

不过在四十岁说看透人生,总还是显得矫情。回头来看,得出平均年龄四十岁这个结论的过程,反而是能给人解惑的一种关键——“统计”。人往往都会遵循直觉来看问题,而现实世界中,最符合直觉的,就是犹如牛顿力学一般直给的因果律。

只要知道初始条件,一切物体都会依据运动定律,走到它必然应该在的地方,绝无例外。但量子力学的出现,打破了牛顿的那种绝对的预言。在看似牢不可破的因果之外,还有着诸多的例外和偶然,这些并不是我们要排除的干扰项,因为它们就跟必然一样,是我们生存的一部分,所以要想更透彻的看到它们,就要用到统计。

就好比我们无法预料任何一场车祸,但却可以统计出一个大致的规律,比如在某一个地点的事故发生率,基本上维持着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接近恒定的值。虽然我们无法像通晓物理规律那样征服偶然,但在大量的偶然累计到一起的时候,它们之间散乱无序的互相拉扯,反而最终会达成平衡,并在更宏观的维度呈现出一种规律状态。

某种程度上,人的不惑,大都来自于对偶然这种令人迷惑的现象的全新认识。因为人大多数的困扰,都是来自于过于追究原因,而无法找寻最终的结果。“为什么是我”和“为什么不是我”就是困扰人的最大的两个问题。

而一旦认识到偶然也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现它、理解它、相信它,与偶然的和解,即在单独的偶然面前,不去纠结它的原因,同时在大量的偶然现象背后,通过统计来获得一种安稳感,这样人就会活的更加轻松。

面对一场车祸,人也许会想,早一点出门,街角慢一点,对方没打电话这些都可能会避免这个车祸,但发生就是发生了,偶然的魔力就在于它看起来似乎危如累卵,但同时也坚如磐石。不试图去挑战偶然,也不要试图把一个偶然单独剖析清楚,才能获得对偶然的全新视角。

因果链条与偶然的统计结果,除了它们自身的特性之外,还引出了另外一个更有趣的话题,即个体和系统的互相转换。如果我们把物体看做独立个体,往往可以较为轻松的在它的身上找到因果链条,比如一个钢球,你给它什么方向的力,它就会朝向那里。

但如果大量钢球混杂在一起,同时还伴随着不规律的振动的话,那么就形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很难预测某一个钢球在某一时刻的具体状况,但如果总体去把握这个系统的话,似乎也是有规律可循。

学会适当的区分个体和系统,也是能够获得对这个世界更贴切认知的一个关键。就像物理学中可以把物质持续的细分,找到原子以及更细小的组成,探索其中的力学关系,这就是对个体的研究。然而到达量子层级,个体就不再能完全把握,而必须要通过对整个系统的统计来获得真相。

这个道理,放在人类社会中依然有效。一个人的行为有自身原因和社会的驱动,相对来说可以用因果去考察。而整个社会的因果链条错综复杂,必须要通过统计来弥合偶然因素带来的偏离,最终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

然而,并不存在绝对的个体和系统,一个个体会有诸多系统组成,而诸多个体也会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就又生长出另一个更有趣的话题,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还是人的建构?

为什么这样问?一块山上的岩石是真实的存在么,或者说,当没有人看它的时候它存在么?也许人们会笑着说,这有什么好质疑的,难道没有人,这块石头就不存在了吗。

事情应该是这样的,人会通过分辨来认识这个世界,所以我们会把看到的东西,通过轮廓来区别为一个个的物体,所以划分出了石头和它所在的山。单独的来看,它们确实是个体,但同时它们又构成了一个系统,山支撑着石头,而石头也堆积成了山。

并不是说人不看,那块石头就在物理上不存在,而是人不看或者说人不存在,就不会有对石头和山的区分,就没有这两样东西,它们就还是一个整体的形式而存在。所以石头和山的概念以及背后它们所支配的意义,是人类通过认识而建构的,并不是自然而存在的。

我们同样也可以把石头和空气建构为一个叫做“石气”的物体。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从物理上分析,它们根本不是一类东西,但石头和山是同样构造,那么又怎么把石头和山区分开呢。

偶然与必然、个体与系统、存在与建构等等,这世界并不是一个单向度的集合,而是充满了神秘多样性的杂糅体。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交错,有规律的和无规律的互搏,分散的和聚合的不断轮回,所谓不惑,就是不站在单一维度去理解这个世界,不把人生的经历归结为一条大河,而是在多条支流上,获取对世界不同侧面的认识,不下结论,只看进程。

2024年并没有什么特殊,有平淡,也会有迷人,有必然,也会有惊喜和灾祸,如何度过它,完全取决于如何看待它,用视角的转换,探索一种全新生活的可能,这也许就是每一年总结和新一年开始的意义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