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城天津卫——为何津门一代带沽的地名这么多?七十二沽真有七十二个吗?

四面八方风 2024-11-11 11:21:31

天津是一座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资源,有着“津沽”、“沽上”等别称。在天津的文化和地理词汇中,“沽”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对天津的一种昵称,更是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紧密相连。

“沽”的含义

“沽”字,在古汉语中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渡口”,这与天津作为水陆交通枢纽的身份相符合;二是“小水入海之名也”,意指小型河流或水道汇入大海的地方。天津的母亲河海河在此汇入渤海,因此历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河湾、湿地和小水道,这些自然特征是“沽”字得名的自然基础。

天津的“沽”更多指的是水洼地、湿地、小湖泊等。

天津为什么有这么多沽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的东部,海河下游,靠近渤海湾。古代时期,这里河流众多,水网密布,尤其是海河及其众多支流在天津地区形成了复杂的水系网络。

天津古为河流集聚之地,九条河流在此汇聚,故称“九河下梢”。作为干流的海河通达南北,沟通外海。海河作为天津的母亲河,其上游汇聚了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五大河流以及300多条支流,形成了密集的水网。海河自西向东流经天津,最终注入渤海,其复杂的水系结构使得天津地区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天津境内的河流普遍呈现蜿蜒曲折的特点,水流在低洼的地形中不易顺畅,因此形成诸多河湾和湖泊。这些河湾处便是“沽”的典型所在,如大直沽、咸水沽等地。使得“沽”成为描述这一地区地貌特征的贴切词汇。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沽”是源于古代此地多水洼、湖泊,尤其是在退海之地遗留的大水坑或湖泊,被当地人称作“沽”,后来这种称呼逐渐固定下来。

天津历史上曾是浅海海湾,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质构造变动和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海水逐渐后退,原来的海湾变成了泻湖、沼泽、湿地,最终演化为陆地。这一过程被称为海退。

在海退的过程中,原本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推进,留下了众多的河流、河口、洼地和湖泊。这些水域因为与古代海湾的联系,往往也被称作“沽”。

天津在历史上曾名为“直沽”,最早见于金朝文献记载。元朝时期,直沽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南北漕运的重要枢纽,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在此设立天津卫,作为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天津也因此被称为“津门”。随着历史的发展,“津”(意为渡口)与“沽”并称,体现了这座城市既是战略要冲又是水上交通要地的双重身份。

天津的七十二沽

天津周边水系丰富,历史上形成众多以“沽”为名的聚落。反映古代天津地区的居民生活与水环境的密切关系,也体现了天津作为漕运和海运重要节点的历史地位。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清光绪年间的《津门杂记》和《重修天津府志》中有所提及,但实际列出的“沽”数与“七十二”并不完全吻合,这一称呼更多是一种泛指,而非确切的地理统计。

天津知名的沽地名

天津的一些知名“沽”地如下。

大直沽。位于中国天津市河东区。被誉为“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历史上是盐业和漕运的重要中心。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随着海运漕粮的开始,大直沽成为了海运终点港和漕粮转运京师(今北京)的中转码头。大直沽天妃灵慈宫,即妈祖庙,又称天后宫是天津第一庙,也是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

咸水沽。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得名源自古代海水倒灌,造成此地水质偏咸,加之历史上居民曾利用海水煮盐,故得名“咸水沽”。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洪武十年(1377年),并曾在民国时期短暂设市。咸水沽经历了从渔盐之利到现代城镇的转变,见证了天津乃至中国北方地区的发展历程,是重要的商业和交通要地。

塘沽。位于海河入海口,拥有重要的港口——塘沽港,是现代天津的经济重镇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塘沽的历史可追溯到约800多年前,最初是一片因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新生陆地。

北宋时期,黄河多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其携带的大量泥沙逐渐淤积,形成了塘沽地区的基础陆地。历史上此地为渔村,周围水域丰富,故得名塘沽。

天津现在对沽的保护

天津的部分“沽”因城市化和土地开发的原因遭到了填埋或改造。随着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以及住宅需求的增长,一些小型的水塘、洼地被填平用于建设道路、住宅区或工业园区。

然而,并非所有的“沽”都被填平。天津作为一个河海交汇的城市,对水系的保护和恢复也越来越重视。政府和环保组织已经意识到湿地和湖泊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防止洪水、改善城市微气候以及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因此,近年来天津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修复水体的项目,比如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滨水公园、改善河流水质等。

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和鸟类迁徙驿站,也是华北最大的澙湖,在退化退化后得到了保护与修复;北大港湿地也成为了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域,正在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努力表明,尽管历史上存在水体被填平的现象,但目前趋势是向着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水体资源方向发展。

0 阅读:23

四面八方风

简介:我梦回江南,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