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Rivian带货走红的滑板底盘,一定是电动车的未来吗?

新车新技术 2021-12-06 10:41:20

上个月,美国的造车新势力Rivian在纳斯达克上市。没有人想错过下一个特斯拉,上市首日股价就被推高至100.73美元,这让Rivian以859亿美元的市值,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厂商,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Rivian的爆红还带火一个名词——滑板底盘(skateboard platform)。

什么是滑板底盘?

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滑板一样的汽车底盘,这一点从Rivian公布的底盘图片上就能看得出来。

事实上,滑板底盘并非一个新名词。2002年,通用汽车发布了Hy-wire概念车,这个命名是“Hydrogen drive-by-wire”的缩写,意思是指氢动力+线控底盘技术。

Hy-wire概念车的上车体和底盘是完全分离的,底盘采用了非承载式车身设计,底盘中间布置了储氢罐,驱动模块设置在了储氢罐四周。此外,Hy-wire底盘上面有十个连接点,通用的想法是可以随意更换上车体的形态,如此一来,同一个底盘既可以生产4门轿车、小型货车,也可以做成小型巴士。

Hy-wire概念车的另一大创新之处就是引入了航空领域的线控技术。一直以来,汽车的转向、油门、制动、换挡都是靠机械结构来进行了力传递,线控技术取消了这些结构,以电信号替代。例如线控转向系统里不存在万向节,而是在车内方向盘上转上了角度传感器和力回馈电机,传感器将转向信息直接传递给底盘上的转向电机来完成了转向。系统会分析车速和角度,让力回馈电机模拟出转向的手感。

如果我们把Hy-wire的氢动力单元换成电池,也就成了当下我们看到的纯电动车的滑板底盘。说到这里也就能总结出来滑板底盘有两大核心:非承载车身+线控。

有人说,CTC车身电池一体化也是滑板底盘的必要技术,这其实是不对的。滑板底盘的电池包既可以是CTC也可以是CTP,只能说CTC是更好的选择而已。

和平台有什么区别?

由于可以随意更换上车体,滑板底盘拥有无与伦比的灵活性。这种优势和平台化造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二者还是有一些不同。

更多变:例如,平台造车的转向结构、踏板位置、车身比例等关键点位置都是固定的。就拿领克09来说,它的尺寸、比例和同平台XC90完全一致。再比如大众的MPV威然,它的比例更像是一台SUV,而不是像GL8那样的标准MPV,这是因为MQB平台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要制造MPV车型。

而在滑板底盘中,线控技术的引入让这些关键点位置不再是无法改变的,不管上车体是轿车、SUV,还是MPV、巴士,座舱空间都可以随意布置,这是滑板底盘的最大优势。

更省更快:传统平台在衍生车型时要根据不同的定位、尺寸重新设计车身和底盘,而完全通用的滑板底盘可以让车企更快地推出新车。国内滑板底盘研发公司Upower悠跑科技曾发布数据称,使用滑板底盘,整车开发周期可缩短50%,研发成本最高可降低60%。

0带宽:滑板平台就像是火锅底料,你可以在里边放任何想吃的食材,但固定的底料意味着口味是无法改变的。在滑板底盘中,轴距就是无法改变的底料。车企如果想制造不同大小的车型,就要准备多个尺寸的滑板底盘,就像火锅店会提供多种口味的底料一样。

而传统的平台往往会有一个尺寸带宽范围,整车尺寸设计没有太强的拘束,像大众MQB平台下既有2564mm的POLO,也有2980mm的途昂。

舒适性、操控性:承载式车身的受力是由整辆车来承担,而非承载式车身全靠底盘受力,这就需要设计出更好的抗扭、抗冲击性能,底盘重量势必有一定的提高。另外,车身和底盘是刚性连接,舒适性会有一定的损失,使用非承载式车身的滑板底盘必然会继承这些问题。

当然,这里只是说明了滑板底盘和传统平台的差异,滑板底盘其实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平台,Rivian就将他的滑板底盘称之为“platform”。

关于线控技术:滑板底盘要实现上车体和底盘的分离就必须使用线控,而且使用线控技术对高阶自动驾驶系统更加友好,软件系统可以摆脱机械结构的舒服,更方便地控制车辆的转向、加速和制动。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这会成为滑板底盘的优势。事实上,传统平台也可以搭载线控技术,而并非滑板底盘独占,二者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

滑板底盘会是未来吗?

随着Rivian的爆红,滑板底盘被不少人看好。目前,欧美有几家专注滑板底盘的公司,Arrival、Rivian、Canoo、REE等等,国内则有Upower悠跑科技、PIX MOVING。除了Rivian、Canoo是自产自用,其他几家都是计划出售底盘技术来盈利。多家车企共用同一个底盘,分摊成本、加快产品更新,看起来非常不错,但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美好。

底盘一直是每家车企各自的核心技术,尤其是一线品牌几乎都会在底盘上打造自己的标签。比如宝马、福特主打操控,奔驰更强调舒适。滑板底盘相比传统底盘囊括了更多的核心技术,转向、悬挂、电池、车身安全等等。如果把这些全部外包给第三方,车企也很难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就像蜀大侠使用了海底捞一样的火锅底料,自然就丧失了自己的四川特色。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技术实力不够的误解。

另外,底盘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安全、操控、舒适性都要考虑周全、谨慎权衡,这需要极为丰富的造车经验。如果滑板底盘真的是未来趋势,大车企完全可以自己研发,而不是去外包采购。何况这些滑板底盘公司都是初创企业,他们的技术水平可能远不及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传统车企。

以上这两点,是站在大车企的角度来看的,如果是初创车企,滑板底盘就很香了。譬如,OPPO、滴滴在造车上没有经验,技术积累也需要时间,前期自己开发底盘会消耗大量的资金,如果采用第三方底盘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而且还能更快地推出产品。

所以,就目前看,滑板底盘并非完美无缺,共享化的愿景也有些一厢情愿。不过,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更长远的未来,当L5无人驾驶实现后,滑板底盘可能会迎来的很大发展。当前,车企还需要通过底盘、平台制造出差异化产品。但当人们无需驾驶时,车辆底盘性能或许就不再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了,车企不妨采购第三方底盘,把精力和资金放在内饰设计、智能化等领域打造出各自的特色。

0 阅读:21

新车新技术

简介:专业、逼格 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