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为什么会有“三山不显,九湾不浅”的说法?

文里有文化 2023-05-26 11:01:17

“三山不显,九湾不浅。”老潍县人几乎都知道这两句话。潍县本就是一个有山有水,诗情画意的居所。这里四季分明,花草旺盛,有春的娇艳,有夏的青翠,有秋的金黄,也有冬的纯洁。潍县县令郑板桥在竹枝词中写道:“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足见古时潍县的景色之秀丽。大美潍坊,她用心灵呼唤自己的孩子回归纯朴。

“三山不显,九湾不浅。”这是老潍县人提起自己的家乡必说一句俗语。它既体现了老潍县的地貌特点,更说明了潍坊家乡人对家乡的熟悉,这是一种自豪。“三山不显”,潍坊有山吗?其实潍县是一片平原,缺少山川壮美景色的点缀,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扬州奇才名叫郑燮,字克柔,号板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郑板桥。乾隆十一年(1746年),郑板桥自范县调署潍县做县令。郑板桥平生酷嗜山水,来到潍县却享受不到,这也是郑板桥一首《恼潍县》的由来:

行尽青山是潍县,

过完潍县又青山。

宰官枉负诗情性,

不得林峦指顾间。

郑板桥是江苏兴化人,1746年,郑板桥怀着一腔儒血,带着他的满腹经纶从河南范县平调于潍县做县令。初到潍县,郑板桥便急切的寻找那秀丽的山水,作为他赋诗的体裁。他那一腔儒血涌动着生生不息的脉搏。然而,潍县城除了漫天的风筝,好像没有大气磅礴的景色来供他大发感慨。于是,郑板桥便写下了这首《恼潍县》。

其实潍县没有山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三山不显,九湾不浅。”又从何说起呢?其实这里所说的三山是指隐藏在古潍县巷陌中三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一是在十笏园西北角、关侯庙街北首所处的位置。据说这里是北海相孔融练兵的校场所在。《潍城地名志》载:“关侯庙基座高 5米,面积148平方米,青石砌台。”;二是向阳路东风街路口(潍坊老乡称作“大十字口”);三是东风街与和平路路口(亚星桥西首,老潍坊人叫天桥西首)的位置。经过近几十年的变迁,城市道路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造,地势高程已不很明显,但现今走到这些地方,还能体会到爬坡的感觉,这便是潍县“三山”的旧址。在向阳路南首,健康街以南,今潍坊火车站所在地还有一处擂鼓山,擂鼓山因生产面粉、馒头而家喻户晓。但擂鼓山的所在地是在古潍县县城之外,所以没有列入“三山”之列。经过长期的治理,郑板桥心系百姓疾苦,久而久之也对潍县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充满了感情。从他有名的《怀潍县》的诗中,就能看出对潍县的眷恋:“相思不尽又相思,潍水春光处处迟;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朗祠……”

说完“三山”,那么“九湾不浅”的根据又是出自何处呢?提到老潍县的水,除了有名的白浪河外,还有多处水湾。这些水湾的形成,多是由于修筑城墙,大量的开挖土方石料。便在潍县城墙附近挖出许多巨坑。经过雨天存水,这些巨坑便成了湾。所说的九湾就是:撞钟园前湾、撞钟园后湾、南宫湾、柴家湾、杜家湾、蝴蝶湾、荷花湾、谭家湾、后苇湾等九大湾。经过城市改造,九大湾大多已经相继被填平。目前仅存的就是后湾,也称作撞钟院后湾(因过去这里有个居民区叫做“撞钟院”,后将撞钟院居民区全部拆迁,建设现代化小区,改名为“颐园小区”)。

撞钟院后湾和四平路附近的后苇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里边水还是满的,而曹家巷北首的荷花湾,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干枯,变成了一个垃圾坑,随之也被填平,现在去曹家巷社区,还能见到以纪念解放潍县战役所立的忆荷园纪念碑。这些水湾,也仅能从一些街巷社区的名字里找到它身影,在四平路附近的苇湾社区,名称就是依据后苇湾得来,而苇湾的旧址却不在此地。目前潍坊市內,向阳路上的“龙熙园小区”便是苇湾的所在地,也称作“平寿湖”。

九湾已经找到,那么何来“不浅”之说呢?不浅是指这九湾很“馋”。这是一些民间说法,也是旧时人们对阴阳迷信的笃信。民间有说法,山是活的,水也是活的。当水湾淹死过人,那么这个水湾就变“馋”了。以后会频繁的淹死人。特别是小孩子,要离这些水湾远一些。这就是“九湾不浅”的来历。

事实上,迷信终归是不可信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智慧也提高了不少,这些迷信说法早已经不再相信。但旧时的说法依然流传到了现在,并不是因为相信而去说它。而是这代表了古潍县的民间传说,是潍县土生土长的文化,这也是我再度提起的原因所在。

2 阅读: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