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关乎工薪族享有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至2020年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以及绝大部分发

  最低工资制度最早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 至2020年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以及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已施行最低工资制度或类似规定。最低工资的国际标准是由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成立,于1928年,第11届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最低工资制度确立办法的第26号公约和第30号建议书。国际劳工组织一直对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特别关注。国际劳工组织在总结世界各国确定最低工资的重要经验的基础上,在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公约和建议书中,有关最低工资问题制定了明确的条款。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宣言中指出,需要有“足够生活工资的条款”。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低工资对于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都至关重要。最低工资一般不包括加班工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条件下的津贴,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按时支付,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在国外,除了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之外,某些行业的组织也可以自行制定该行业的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可以用月薪制定,也可以用每小时的时薪制定。最低工资的制定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国外,最低工资是政府对劳动市场的正当干预。最低工资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先进民主国家的特色。最低工资的产生是由于在工人的斗争下,政府不得不采用法律性措施,规定工人的工资不得低于某一限度,以改变工人工资水平和实际工人不断降低的局面。随着二十世纪工人运动的高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普遍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美国在1938年开始设定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日本在1959年开始实施。前苏联和东欧各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也先后规定了本国的最低工资收入标准或工资浮动下限。2018年1月1日起,巴西已经正式开始实行于2017年12月29日执行的最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我国内地借鉴国际经验于1993年开始引入最低工资制度并以地方政府主导为主, 中国在1995年赶上形势,修订了劳动法,要求地方政府设置最低工资标准。中国大陆现时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始于2003年。2003年12月30日,中国通过《最低工资规定》,并在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直至2004年11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施行最低工资相关规定后, 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均已全面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台湾地区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有最低工资相关规定, 但直到1987年其劳动委员会成立后才得以正式认真执行;香港地区首个《最低工资条例》于2011年5月1日生效, 并正式施行首个法定最低工资标准;澳门地区首部最低工资法案《物业管理业务的清洁及保安雇员的最低工资》也于2016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此我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均已全面施行最低工资相关规定。中央政府强调此举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具“重要性和紧迫性”。

  最低工资,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其雇主或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层面以法律形式干预工资分配并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本生活的制度, 也是政府调节经济活动、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最低工资标准每一至三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是我国一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工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21号)]已于2003年12月30日颁布,2004年3月1日起施行。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方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研究拟订,并报经劳动保障部同意。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自中国经济增速在上一个十年开始放缓以来,各省在提高工资水平的积极性上出现了分歧。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各地城镇居民最低收入群体人均消费支出、人均食品支出、恩格尔系数、赡养系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等指标数据,结合近年来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而确定的。确定的方法通常有组合测算模型、因子测算模型、公式法、必需品法、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是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再统计出其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加上一个调整数。恩格尔系数法就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再乘以赡养系数,加上调整数。法律以前规定地方政府必须每两年调整一次。到2015年这一间隔被延长至三年。各省政府根据当地生活成本和失业率等因素为下辖各市设置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综合考虑各地居民每年的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职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水平、失业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得出的。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收入水平有较大差别,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差异也会较大。2019年只有八个省份提高了最低工资,少于一年前的15个。而回到2010年,中国31个省份中只有一个没有上调最低工资。为了吸引并留住企业,各地官员尽量将最低工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多数雇主都能遵守规定——充分说明最低工资标准并没有造成过于沉重的负担。

  从近期人社部发布全国各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来看,截至3月31日,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其中,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为2480元,为全国最高。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四地的第一档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元。其中,北京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24元,为全国最高。

  据估算,中国只有大概5%到10%的劳动者收入未达最低标准,此比例低于多数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取每个省内最低工资的最高值然后求平均值,得出一个全国最低工资的概念值。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率自1995年以来急剧降低,从40%降至2018年的仅26%。经合组织(OECD)国家2018年最低工资相当于平均工资的42%,高于2000年的35%。事实上,2016—2019年,全国分别有9个、19个、15个和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提升,全国平均月最低工资标准由2016年的1598元/月提高到2019年的1810元/月,年均增长率为4.2%;月最低工资标准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保持在35%左右。

  国际间最低工资问题的研究表明,任何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最低工资率的想法都不现实。如果国际最低工资率以最低水平国家的工资为基础,对高工资标准的国家则没有作用;如果以较高标准国家的工资为基础,低度水平或较高标准国家的工资为基础,低水平或中等水平国家则无法达到。因此,国际劳工大会决定制定有关最低工资的一般原则和方法,第131号条约列举了在决定最低工资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根据国家的一般工资水平,生活费用,社会保障福利和其它阶层人员的相对生活标准,最低工资要能满足职工和其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要考虑与之相关的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及实现和保持高的就业水平。不难看出,国际上确定最低工资的标准一般考虑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支出、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最低工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维持工人身体健康以取得劳动效能所需要的最低生活水平。要确定最低工资,值得注意的要点是:“最低生活标准”的含义,以确定出一个合适的最低工资水平。一些国家的法律对最低工资作了这样的规定:它要能满足职工本人对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生活的正常需要,同时要能够维持其家庭成员的生存。

  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一个复杂的制度体系,包含所有影响劳动力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制度框架,而且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作为就业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的重要内容。在就业立法之外,最低工资制度、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集体合同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以及积极就业政策等,也是劳动力市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何时,或许,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企业的承受负担之间的适度平衡才是面对工薪族生活成本上升的合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