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茅台的纠错能力。”
文 | 华商韬略 梁梁
1月10日,#茅台冰淇淋闭店停产三折清仓#冲上热搜。
从“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到如今在清仓促销中悄然淡出市场,冰淇淋退场的背后,茅台正在收心,以更加务实的姿态聚焦白酒主业。
【冰淇淋凉凉】
“我买不到茅台酒喝,我还吃不起冰淇淋吗?”
2022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现场,贵州茅台前董事长丁雄军的这句话瞬间引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话题热度高达2.2亿。
2022年5月29日,茅台跨界蒙牛联合推出茅台冰淇淋,凭借“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含茅量2%”等标签,一亮相便迅速引爆市场。
茅台国际大酒店标志性的No.001冰淇淋旗舰店成为炙手可热的打卡胜地,店铺开往全国后,不少消费者甚至在凌晨4点就赶到旗舰店排队,只为第一时间买到这款网红产品。
茅台官方数据显示,其贵阳旗舰店正式开售7小时,销售额便突破20万元;首发推介会上,三款预包装茅台冰淇淋上线“i茅台”App,也在一小时内全部售罄,销售金额超250万元。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也迅速开出了旗舰店,且每到一个城市都是长队等候,有的门店限购仍难挡人潮。
茅台集团高层透露,到2022年12月,已有约340万人购买和品尝过茅台冰淇淋,约有4亿人知道和了解茅台冰淇淋。当年,茅台冰淇淋为贵州茅台贡献了约2.62亿元营收。
丁雄军更是对茅台冰淇淋寄予厚望,在他看来,茅台冰淇淋不是简单的消费商品,而是一个战略级产品,是培育年轻消费者茅台酱香口感,推动茅台品牌年轻化、时尚化的重要抓手。
抓住年轻人,就是抓住茅台的未来。
2023年,在茅台冰淇淋上市周年庆典上,贵州茅台正式宣布将每年的5月29日定为“茅台冰淇淋节”。这一年,茅台冰淇淋在全国共开设了34家旗舰店,并深入重庆、延安、福州等区域开设22家体验店,累计销量已接近1000万杯。
不过,从一开始,关于茅台冰淇淋的讨论和质疑就没有停止过。
不少人认为,茅台应该老老实实把酒做好,万分珍惜自己的高端段位,类似冰淇淋这样的跨界,地气的确是接了,但做过头了,就会稀释茅台的品牌价值。
也有人指出,茅台做冰淇淋毕竟业余,一时的销量火爆不代表消费者真正认可它的冰淇淋,等到热闹和时髦过去,茅台冰淇淋也就卖不动了。
如今看,这两者,都成了预言。
早在去年6月,就有南京媒体报道称,南京新街口茅台冰淇淋旗舰店已正式停业,商场方面也确认该店已经撤柜,此后,类似的消息相继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传出。
包括茅台冰淇淋的线上渠道,也难逃“凉凉”的命运。
茅台冰淇淋的微信小程序如今已无法被搜索到;“i茅台”App上,茅台冰淇淋经典杯装、经典酒瓶装和小巧支三款产品均显示“门店售罄补货中”,只有少数冷门口味还可以购买。
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也早已下架了茅台冰淇淋的旗舰店产品,抖音旗舰店同样空空如也。即便有平台依然在销售茅台冰淇淋,但也大都是接近保质期的库存产品。
有销售人员透露,“厂家已停产,现有的都是去年剩余的库存。”
与此同时,茅台冰淇淋的价格开始“大跳水”。在第三方销售平台上,原价66元一个的经典口味,现在仅需21.9元。
1月10日下午,贵州茅台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茅台冰淇淋在培育年轻消费群体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当下,对于冰淇淋业务,公司在战略上选择主动收缩。
【跨界的茅台】
虽然茅台早就有过跨界合作,布局多元化业务的历史,但其跨界真正被关注,还是在2021年8月丁雄军出任董事长之后。
期间,公司相继推出多款跨界新品,从冰淇淋到咖啡,从月饼到联名文创,甚至还有酱香大床房,跨界的步子越迈越大,招式也越来越花。
“万物皆可茅台”,让它一次次冲上热搜。
茅台为何如此热衷跨界?当时很重要的一个理由是:年轻化。
在白酒行业增速放缓、主力消费群体代际更替的大背景下,作为行业“顶流”的茅台试图通过“破圈”尝试,拉近年轻人与茅台的距离,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几乎每款跨界产品都没能逃过“昙花一现”的命运。
以茅台冰淇淋为例,它带来了“喝茅台”的新奇体验,但终归冰淇淋还得回归冰淇淋,当新鲜感过去,作为冰淇淋的体验不足,失望也就随之而来。
“冰淇淋的酒味太冲,甜度又高,整体不够和谐,吃了一次就不想再买了。”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的吐槽,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类似的情形也出现在茅台的其他跨界产品中。
2023年9月,茅台与瑞幸咖啡合作推出的酱香拿铁,上市当天便创下542万杯的惊人销量,销售额突破亿元,成为当时的现象级爆款,但火热过后,酱香拿铁也是黯然退场。
诸如与德芙合作的酒心巧克力,也都在短暂的市场热度后逐渐淡出消费者视线。
如此高开低走,也让人更怀疑茅台跨界的意义。
首先,这意味着它不可能为茅台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茅台的财报对冰淇淋等收入并没有单独列项,但以2023年为例,公司其他业务(包括酒店业务和多元化产品业务)收入总计才4.75亿元,这在茅台1505.6亿元营业总收入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巨大的流量和品牌曝光度,究竟能为其核心白酒业务带来多少转化,也始终是个问号。
“吃过茅台冰淇淋、喝过酱香拿铁的人,不一定会为飞天茅台掏腰包。”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跨界产品虽然拓宽了茅台的品牌边界,但在核心消费转化上的作用始终有限,未能解决“与主业协同不足”的根本问题。
在不少人看来,频繁跨界,以及不断昙花一现,还有可能起副作用:
茅台最可贵的就是“贵”,过度的快消跨界,会降低其尊贵感。
【悄然收心】
2025年1月5日,贵州茅台发布了乙巳蛇年生肖酒,市场指导价为2499元/瓶,至此茅台生肖系列酒走完十二年完整周期。
这款酒本被藏友寄予厚望,但市场反应却不温不火,价格热度也远逊从前。
今日酒价显示,早在1月2日蛇茅还未正式发布时,其市场报价就已高达3800元/瓶;发布当日,价格下跌千元至2850元;1月17日,其价格进一步跌至2730元。
据宁波晚报,500ml蛇茅的终端市场成交价在2700-2800元/瓶。
回顾往年,生肖酒的上市总能掀起一阵加价抢购热潮。2024年龙茅上市时,价格一度被炒至八九千元;2023年兔茅也不逊色,价格被炒到近6000元;2022年虎茅也达到了7000元的高价。相较之下,今年的蛇茅显得格外“低调”。
而类似的遭遇,茅台早就感受到了。时间进入2024年,飞天茅台的价格一路寒意。
2024年,它经历了4月、6月、7月、10月四次价格下跌,从3000多一路狂跌至2100元左右,此前靠跨界、缺货、涨价上热搜的茅台,开始频频因为降价,乃至被甩卖而上热搜。
就在茅台被破价之际,2024年4月,张德芹接替丁雄军出任贵州茅台董事长。
“一个老茅台人、一个老酒业人”,这样的标签让外界对张德芹接掌茅台有着特殊的期许,大家希望他能带领茅台抵御市场寒冬,穿越周期,续写辉煌。
其中,引人关注的一个重点便是,他是继续前任的一系列跨界操作,还是对跨界有不同的思考。上任不到一个月,张德芹便在贵州茅台股东大会上,委婉地给出了答案。
他说:“近年茅台做了很多尝试,希望大家为茅台做出的尝试作出理解,企业有纠错能力,发现了不合适会马上调整,要相信茅台的纠错能力。”
要相信茅台的纠错能力,这番表态,也可以说是对茅台的跨界做了定调。
随之,便是一系列明显的回归和收心动作。
茅台冰淇淋和酱香拿铁等产品相继被转为自负盈亏,并逐渐从市场淡出。与此同时,与白酒核心相关的优化和创新则被聚焦。
其中一个标志性动作是,立足白酒提出了“三个转型”战略:聚焦高端商务人群(客群转型)、拓展多元饮酒场景(场景转型)、提升品牌服务体验(服务转型)。
这表明,茅台将更加以消费者为导向推进发展与创新,围绕酒本身做加法。
2025年,应对挑战依然是“主旋律”。
1月15日,张德芹在茅台集团职工代表大会上强调,“顺时应势、强基固本”,筑牢以“酒主业”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生态,巩固茅台酒的“定盘星”“压舱石”地位,让酱香系列酒成为品牌的“护城河”和“增长极”。
这不仅是对市场变化的理性回应,更是对茅台经营方向的再校准。
从高调跨界到聚焦主业,茅台正摒弃浮躁,回归品质,回归价值,回归它作为高端白酒龙头的长期竞争力。
【参考资料】
[1]《茅台董事长张德芹:坚持“品价匹配”和“大单品”策略,充分挖掘存量需求、培育增量需求》澎湃新闻
[2]《茅台收缩冰淇淋业务 临期产品三折甩卖!》财联社
[3]《茅台冰淇淋随丁雄军落马“消失”?》南方Plus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