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民族问题盘点——汇总篇

映天评历史 2023-02-24 07:44:03
阅读须知

1、民族问题,历来相关争议颇多(族源就是重灾区),本文只做知识普及(因为不具备研究能力),故而在阐述过程中多采纳相对普遍认可的观点。

2、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融共生,如果将所有民族全部集中梳理,那工作量太过庞大,力有不逮。故而本文选择以对中原王朝影响巨大的蒙古高原为地缘核心,以历朝历代统治这片区域的主体民族为行文主线,尽可能系统、条理、简要地将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讲述清楚。

3、本文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既认可汉族在历史上的主导地位,也承认其他各族作为华夏大地主人翁的政治地位及权利,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各族同胞共同创建,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与其他各类民族主义。

名词解释

民族:这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概念,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在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与其他群体有明显区别,一般会经过氏族——部落与部落联盟——民族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华夏族:古代中原人为了区别自己与周边不同人群的自称。秦汉以后,与汉人之称并用,直至近现代才渐渐退出日常使用范围。

四夷:古代中原人对周边不同人群的蔑称,按照方位分别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原人则自称华夏或中华。四夷只是泛称,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指代的人群也不断变化,这并非某一族群的特定称谓。

中华民族:中国的国族,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是中国这片土地的主人。

引言

华夏先民与四夷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期间历经夏商周三代近2400余年,大量的四夷之民以各种形式逐渐融入华夏族群。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史料匮乏,我们难以还原这段民族融合的全貌。

正是因为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华夏族的发展才更具活力与创造力,文明程度得以始终保持先进,内部联系愈加紧密,华夏认同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成为中华大地亘古不变的文化传承与价值追求。

正文

华夏族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伴随着与周边不同族群的冲突与融合,这为中华文明的繁荣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

在一次次的民族融合大潮中,涌现出了许多影响力巨大的族群,而他们有个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几乎都曾称霸蒙古高原。比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契丹、女真、蒙古、满洲等。这其中,匈奴是第一个完成了统一草原诸部,建立国家政权的族群。

匈奴的族源难以考证,结合司马迁史记中的说法,它们应该是来自长城以南的戎、狄及华夏移民与长城以北浩瀚草原上诸多族群逐渐整合后所形成的部落联盟的统称。

匈奴并非自称,而是华夏人对其部落联盟的称呼。匈奴人自称胡人,居住在阴山山脉附近及河套地区,是个实力较强的部落联盟,与其并存的几个主要族群分别是:蒙古高原东南部的东胡(因居胡人以东而得名,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的先祖),中国东北地区的肃慎(女真人的先祖),蒙古高原北麓贝加尔湖附近的丁零(回鹘人的先祖),甘肃青海的古羌族。

匈奴在战国时期便开始与中原政权以军事冲突为主要方式进行了密切交往。秦汉之际,冒顿单于弑父夺权,强势崛起,随即东征西讨,建立了疆域广大的草原帝国。东胡因之灭亡,余众躲入大兴安岭,并逐渐演变为以鲜卑部和乌桓部为核心的两大部落集团。

匈奴强大后,与汉朝冲突不断,汉武帝曾数次北击匈奴,将其重创。呼韩邪单于归汉后,汉匈维持了数十年的和平。王莽篡汉后,两国战火重燃。东汉光武帝后期,匈奴分裂为南北,南匈奴归汉,北匈奴居漠北。汉明帝后,东汉主动发起对匈战争,前后历时四十余年,北匈奴王庭被迫西迁远遁,长达三百年的匈奴之患彻底得以解决。

北匈奴远遁,南匈奴内附,蒙古高原群龙无首,乌桓人因内迁汉朝失去了角逐的机会。于是鲜卑人趁机西迁,在其伟大领袖檀石槐(吞电而生)的带领下,征服草原诸部,建立王庭,成为第二任草原霸主。随即如同他的前任般,开始了与东汉王朝的争斗。

檀石槐死后,鲜卑陷入分裂,各部大人自相承袭,逐步走向衰败。同宗同源的乌桓人,也于汉末,被大军阀曹操击败,成为了曹魏的编户齐民。三国时期的轲比能是最有可能重新一统鲜卑诸部的领袖,可惜最终被曹魏的刺客暗杀。鲜卑失去了最后一次统一的机会。

西晋末年,五胡乱华,汉化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拉开了时代的序幕。鲜卑人顺应时势,大举南迁,建立了诸多颇具影响力的政权,深刻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是这个时代无可争议的主角。而匈奴人则在赫连勃勃的大夏政权覆亡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十六国时期的鲜卑人,大致有六个分支,分别是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秃发鲜卑、段部鲜卑、乞伏鲜卑,其中慕容鲜卑建立了慕容氏诸燕(前燕、后燕、南燕、西燕、北燕)及吐谷浑(慕容吐谷浑一路西迁所建),并灭掉了段部鲜卑,之后又被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所灭。北魏一统北方后,秃发鲜卑和乞伏鲜卑相继融入进了拓跋鲜卑,宇文鲜卑崛起后取代拓跋鲜卑建立北周,然而最终却被出身弘农杨氏的隋文帝杨坚摘取了桃子,终结了乱世。鲜卑人的时代就此落幕。

鲜卑人入主中原后,同属东胡一脉的柔然人逐渐崛起。在其领袖郁久闾社仑的带领下,柔然人征服了南下的高车诸部以及草原上的其他部族,一统漠北,建立柔然汗国,成为草原第三任霸主。

柔然人统治蒙古高原时期,主要与占据中国北方的拓跋鲜卑的北魏王朝争锋,双方你来我往,征伐不止。著名的花木兰替父从军,讲述的就是花将军代表北魏与柔然人作战的故事。

柔然人统治后期,内部矛盾深重,被统治的各族逐渐与统治集团离心离德,叛乱频仍,特别是高车人的反叛极大动摇了柔然汗国的统治基础。

尽管柔然人最终平定了叛乱,但国力也遭到了重创。恰在此时,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仆从部落突厥悄然崛起,并一举颠覆了柔然汗国。柔然遗民有一部分西迁,不知所踪,留在草原上的基本都被突厥人吞并,柔然的政治实体和民族主体,一同消亡。

突厥据说是匈奴人的后裔,几经辗转,迁徙到了今新疆阿尔泰山南麓定居。柔然人崛起后,突厥成为附庸,负责冶炼工作,被称作“锻奴”。

阿史那土门作为突厥首领期间,柔然衰弱,突厥便脱离了掌控。后趁机将这个日薄西山的前宗主一举覆灭,建立了突厥汗国,成为草原第四任霸主。

突厥建国之初,阿史那土门与弟弟阿史那室点密,一东一西,同步开始了扩张活动。最终建立了东至辽河流域以西,西至里海,南抵漠南以北,北达贝加尔湖的疆域空前的突厥帝国。其影响力波及整个东亚、中亚、小亚细亚、巴尔干及希腊地区。

兄弟二人同样的功勋卓著,因此一起被尊奉为突厥汗国的创始人。也就是说,突厥人很早就接受了一国两分的事实, 汗国后来的分裂也就不以为怪了。

突厥立国前期,中国是北齐、北周、陈三国鼎立的状态,内战是主旋律。因此突厥便成了香饽饽,得到了各方的拉拢,物资供奉予取予求。

隋朝建立后,一统中原,对突政策转为强硬,停止岁贡,双方战火顿起。长期征战加剧了突厥的内部矛盾,最终在隋朝的推波助澜下,突厥爆发内战,一分为三。后来西域突厥在内战中落败,突厥正式分成了东突厥与西突厥。东突厥启民可汗则归降了隋朝。

隋亡唐兴,西突厥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选择与大唐交好。而东突厥却逐渐与唐交恶,李世民继位后扶植铁勒(丁零——高车——铁勒)薛延陀部,并与之联合将东突厥灭亡,投降的突厥军民全部被内迁,分设四个都督府予以管理。

唐灭东突厥后,薛延陀趁势雄起,占据东突厥故地,成为北方草原第五任霸主。后来,以回纥为首的铁勒诸部不堪忍受薛延陀的统治,发动叛乱,与大唐南北夹击,灭掉了薛延陀。并联合草原各部拥戴李世民为“天可汗”,请求唐政府在蒙古高原设置行政机构,实行管理。李世民时期,北疆各族相继内附,唐王朝设立多种机构,建立了有效统治。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派遣名将苏定方西征,灭掉了西突厥。

武则天时期,突厥人阿史那骨咄禄反叛,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逃奔草原召集突厥旧部,突厥死灰复燃,是为后突厥,成为草原第六任霸主。后突厥前期在与唐的交锋中一度占据优势,但大唐的综合实力对后突厥是碾压式的,因此到默啜可汗时期,对唐就已经成了时战时和的关系。唐玄宗时期,后突厥毗伽可汗与唐亲近,两国长期交好。

毗伽可汗死后,后突厥内乱不止,唐王朝便扶持铁勒诸部奋起反抗,后突厥遭到重创,统治基础崩溃。之后,回纥部首领药葛罗·骨力裴罗整合铁勒诸部,建立回纥汗国。并取得了唐朝的册封,随即回纥人南下,一举吞并了后突厥,成为草原第七任霸主。

与以往不同的是,回纥立国后与唐王朝的关系始终很好,并未发生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激烈争斗。安史之乱时,回纥人还曾派兵援助,帮助平叛。但之后,唐王朝国力骤衰,回纥人与大唐冲突渐起。吐蕃强势崛起后,与回纥、大唐冲突不断,唐朝与回纥的关系得以缓和。

回纥汗国后期,改名回鹘,但终究无法解决日益深重的内部矛盾。公元840年,回鹘酋长句禄莫贺对宰相不满,遂引北方黠戛斯人(南北朝时期的契骨)十万精骑入侵回鹘牙帐,可汗与宰相皆战死,诸部溃散,回鹘汗国灭亡。

亡国后的回鹘人不断西迁,逐渐形成了三部分,分别是河西走廊附近的甘州回鹘,也叫河西回鹘、黄头回鹘;新疆地区的西州回鹘,也叫高昌回鹘;中亚的葱岭西回鹘,也叫黑汗王朝或喀喇汗王朝。黄头回鹘与西州回鹘后来都被蒙古人统治,葱岭西回鹘则亡于花拉子模,后来也被蒙古人征服。

回鹘人放弃蒙古高原后,黠戛斯无力统治这片土地,很快便选择了退出。大唐此时已经陷入藩镇割据及党争的泥潭,更加无暇北顾。蒙古高原自此长期群龙无首,东部的室韦诸部落则趁机西迁,蒙古人的祖先蒙兀室韦也于此时进入蒙古高原。因为室韦诸部中的达旦部实力强大,故而室韦的大部分部落都对外称达旦。室韦人虽然占据了蒙古高原,但并未建立统一的政权,各部互不统属,各自为政。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东胡一脉的契丹人耶律阿保机趁机整合契丹诸部,建立大契丹国。随即向外扩张,相继征服了乌古部、奚族、室韦达旦诸部,并向西南打败了党项羌(古羌族西羌后裔,融合了拓跋鲜卑)与吐谷浑(慕容鲜卑的慕容吐谷浑所建,融合有大量古羌后裔)等部,结束了蒙古高原长达百年的权力真空,成为这片土地的第八任霸主。

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比他大11岁的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儿、称臣、纳贡、割地(燕云十六州)为条件,恳请大辽助其攻灭后唐。燕云十六州自此脱离中原王朝掌控长达四百三十年。

宋朝建立后,为了夺取燕云之地与大辽征战数次,皆大败。萧太后主政大辽后,御驾亲征,大败宋朝,并与之订立城下之盟——澶渊之盟。两国自此进入了长达一百二十余年的和平时期。

结束了与大宋的战争后,契丹人便扶持西北的党项人,双方结成了甥舅关系。李元昊担任党项人领袖后,悍然称帝,建立西夏。随即与大宋展开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尽管最终李元昊大获全胜,但国力也被耗尽,遂试图与大宋议和。

而辽国则趁大宋内外交困之际,逼迫大宋在澶渊之盟的基础上再度增加岁贡,史称重熙增币。对于辽国这种以牺牲西夏利益换取自身利益的做法,李元昊大为恼火,加之两国之间不时爆发的部落冲突,最终致使辽夏联盟破裂,战争爆发。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西夏向大宋求和,史称庆历和议。

萧峰的好大哥耶律洪基在位期间,宠信奸佞,朝政日非,大辽呈现亡国之象。耶律洪基死后,皇孙耶律延禧继位,此人完美履行了一个亡国之君的全部职责,将大辽推向深渊。东北女真完颜部领袖完颜阿骨打趁机发难,领兵西征,一举灭亡了不可一世的大辽,建立了女真政权——大金。

女真人的先祖是东北最古老的民族肃慎,肃慎后来被挹娄取代,南北朝时期勿吉强大,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隋唐时期勿吉被称为靺鞨,靺鞨诸部中的粟末靺鞨曾建立渤海国,五代十国时期,黑水靺鞨被称作女真。

大辽统治东北后,对女真实行分化管理,他们把女真内部的强宗大姓诱骗至辽东半岛,然后将之编入契丹国籍,称作系辽籍女真或曷苏馆女真,意思是:篱笆内的女真人。表明这些女真人是受到契丹人的直接统治,也叫作“熟女真”。

相对应的,生活在长白山,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一带,未被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就是生女真,也叫“不系辽籍女真”,契丹人在这里设置王府,实行女真人自治,岁岁纳贡,随时调遣。

生女真诸部中完颜部落实力强大,并最终统一了生女真各部。完颜阿骨打做首领时,深得女真诸部的民心,故而在他的带领下,女真人勇敢无畏,将善战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契丹人深深明白了何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完颜阿骨打在完成了建国与灭辽两大里程碑事件后,与世长辞。其弟完颜吴乞买继位,随即南侵,覆灭了同样衰败的大宋王朝,将大金国的疆域推进到了黄河以北,获取了大量的人口和丰饶的土地,经济实力突飞猛进。

康王赵构泥马渡江,建立南宋后,始终倾向于媾和,偏安江南一隅,毫无进取之心。生生气死了老帅宗泽,逼死了抗金名将岳飞,最终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两国暂时罢兵。

海陵王完颜亮时期,金国大举南侵,后因完颜雍的反叛而失败。完颜亮死后,金国进入到了一段平稳发展期,国内政治文化发展达到顶峰。

金章宗后期,金国开始走下坡路,而北方的蒙古诸部却逐渐强大了起来。女真人无力遏制蒙古人的崛起,最终被蒙古人所灭。留在汉地的女真人,几乎全部汉化。东北的女真人后来则被元朝、明朝相继统治。

与契丹不同,女真自始至终都未能对蒙古高原实行有效统治,他们的重心一直放在与南宋的反复争夺上。而蒙古高原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并无法对女真造成威胁,反而要经常给女真人进贡,以减少对方的欺凌与盘剥。直到铁木真横空出世,一切皆被改变。

蒙古部原本只是蒙古高原诸多部落之一,铁木真是蒙古部乞颜部落首领之子。铁木真幼年时,父亲去世,部族离散,他与五个兄弟及一个妹妹在母亲诃额仑的照顾下,艰难求生。

铁木真长大后,拜父亲的好兄弟克烈部的王罕为义父,并在对方的帮助下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随后父子俩并肩作战,将草原上所有的敌对势力一扫而空。最终二人兵戎相见,王罕战败,铁木真取得了彻底胜利,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并将自己所在的蒙古部定为所有草原部族的族称,而他本人则被各部贵族尊奉为“成吉思汗”。蒙古人成为蒙古高原的第九任霸主。

铁木真建国后,东征金国,将之重创,掠夺了其大片领土;南征西夏,令其臣服,晚年直接将西夏覆灭;西征中亚,征服西辽、花剌子模,大败钦察、罗斯诸国,将领土延伸至黑海之滨。临终之际,定下联宋灭金的国策。

铁木真死后,三子窝阔台继位,延续了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意志。先是联宋灭金,结束了女真人的统治;继而逼迫吐蕃诸部臣服,使西藏地区正式纳入蒙古管辖;征伐南宋,进一步削弱其国力;同时令大哥术赤的次子拔都率领诸王西征,相继征服了钦察草原诸部、东欧诸国,直至多瑙河畔。

窝阔台死后,蒙古统治阶级内部因汗位之争,产生裂痕。窝阔台长子贵由继任汗位后没几年,便撒手人寰。随后拖雷长子蒙哥在宗王之首拔都的支持下,成功继承汗位。

蒙哥继位后,先是令四弟忽必烈南征大理,包围南宋;接着又让六弟旭烈兀再次西征,夺取中东地区,之后自己则亲征南宋,试图建立不世功勋。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钓鱼台一战,蒙哥意外亡故。

蒙哥死后,四弟忽必烈与七弟阿里不哥进行了残酷的汗位争夺,虽然忽必烈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蒙古帝国自此分裂,成为四大汗国: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伊尔汗国)。

忽必烈继位后,终于得以灭亡南宋,完成了父祖的遗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广大的大帝国——大元。

忽必烈死后,其继任者一代不如一代,最终酿成了席卷全国的元末农民大起义。朱元璋作为诸多起义军中的一支,逐渐做大,并一举推翻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将之赶回了草原。

回到漠北后,黄金家族的子孙依旧以正统自居,对外仍然称元,史称北元。后来在明朝统治者的不断打击下,北元内部矛盾激化,分裂为鞑靼与瓦剌两部。

也先时期,瓦剌强盛,重新统一了蒙古,并在与大明王朝的争锋中占据优势,甚至连对方的皇帝都成了瓦剌的俘虏(土木堡之变)。

也先死后,蒙古再度陷入分裂混乱之中。直到东北的建州女真崛起,努尔哈赤与皇太极父子,对蒙古诸部软硬兼施,最终迫使其相继臣服。蒙古高原再次易主。满洲人(皇太极将自己的部落名满洲定为女真人的新族称)成为了这里的第十任霸主。

清朝覆亡后,满洲人基本已经全面汉化,尽管还保留有族称,但实际已与汉人无异。

而因为历史原因,蒙古高原被一分为二,成了内外蒙古。外蒙古独立,内蒙古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也因此分居两地。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