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称为大萧条。始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经济急剧下滑,全球失业率飙升,大量企业破产,生产力下降。大萧条促使经济学家寻找更好的方法监控经济,显著进步之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改进。虽然GDP在此之前已存在,但只是粗略估算。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通过真实数据衡量一个国家在特定年份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总价值,大幅提升了这一指标。此后,GDP成为评估经济表现的重要工具。
大萧条时期,人们的幸福指数非常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全球GDP数据反映了这一现实。失业率上升、商品生产和销售放缓,以及个人决策的累积影响,都可以通过柱状图和饼图展示。
GDP是衡量经济健康的可靠指标,但它实际上只衡量经济中的金钱流动。对一些人来说,这足够了,但另一些人认为金钱只是经济健康的众多因素之一,还有如幸福等更重要的因素需要考虑。
许多国家对不佳的GDP数据感到不满,而不丹选择了不同的路径。该国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NH)作为替代指标。乍看之下,GNH似乎是在嘲讽发达国家对财富的追求,但不丹人认真对待GNH,将其视为关键经济指标。自1972年以来,受人爱戴的前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倡导GNH,并于2008年将其正式作为经济指标。
不丹国民的幸福总值不丹王国以其谨慎的生活方式著称,直到1999年才引入电视,几年前才有互联网。不丹领导人努力保持不丹人田园诗般的佛教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外界影响。不丹人珍视他们的生活方式,但也认识到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不丹帕罗的一位年轻僧侣。
不丹领导人决定根据自己的条件融入全球经济,关注经济对居民幸福的影响,而不是盲目追求消费。从2008年11月起,所有衡量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因素都被评估其对居民幸福的影响。尽管失业、农业、零售销售等因素仍然存在,但GNH代表了一种重视幸福胜于金钱的价值观转变。最终目标是通过经济支持不丹社会的四大支柱:经济自立、文化保护与促进、良好治理和环境保护。
不丹通过九个标准衡量经济部门对国民幸福总值(GNH)的影响,这些标准包括时间使用、环境多样性和心理健康等。例如,时间使用衡量工人与家人共度或休闲的时间量,而心理健康关注正面和负面情绪的普遍性。这些标准影响商品价值,如在消费型经济中,森林作为木材可能更有价值,但在GNH框架下,完整森林的价值更高。
不丹将GNH作为主要经济指标,公共政策也相应调整。一个充满压力的部门可能比一个促进员工有足够时间祈祷和参与保护的部门获得更少的政府资金。如果科学研究可信,不丹在某些方面可能是正确的。
幸福与金钱的对决国民幸福总值(GNH)是否比国内生产总值(GDP)更重要?这一问题复杂,但GNH的实用性有两个主要理由占据上风。首先,金钱具有二元性:它可以带来幸福或悲伤、安全或不安全,通常取决于金钱的多少。而幸福则单一地带来快乐。此外,研究一致表明,快乐的工人比沮丧或压力大的工人更有生产力。不丹的经济活动仍需产生足够收入,以支付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服务,其人口也需要购买食物和衣物。
截肢者的幸福感一般会在大约三年后回到他们遭遇截肢前的水平,彩票中奖者的幸福感也会在大约三年后恢复到中奖前的状态。
即使不考虑幸福对经济的积极影响,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幸福比金钱更重要。多年来,基于收入的个人生活满意度调查结果不一。有些调查显示收入较高的人更快乐,而其他调查显示差异不大。实际上,2006年普林斯顿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实际生活体验与总体生活满意度,结果显示,较富裕的人在某些生活体验中的幸福感几乎与较贫穷的人相同,尽管他们报告了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突然的大量现金流入似乎对幸福感影响不大。哈佛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发现,大约三年后,截肢者和彩票中奖者的幸福水平趋于一致,他们在经历各自的收益或损失后恢复到自然的幸福状态。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尽管发达国家的收入自二战前大幅上升,但这些国家的幸福水平几乎没有变化。该调查每年在全球进行,发现物质主义似乎是“幸福的抑制剂”。
幸福与金钱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心态。幸福的来源是主观的,幸福是个人的追求,因此,整个社会选择逆全球趋势,集体追求幸福而非金钱,这显得尤为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