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全氮离子盐的内容时,偶然瞥见读者留言,心里顿生感慨。人们对炸药的认知,似乎还停留在烟花爆竹的层面。有人言之凿凿,说炸药的性能当以爆速为尊,仿佛爆速就是炸药的灵魂,所有其他性能皆为附庸。我看罢,微微一笑,觉得这事倒也值得细细说道说道。

炸药之于世,讲究的是爆炸的艺术。若仅仅以爆速评判炸药,那便是把整个戏曲的精髓归结于锣鼓点子,以为敲得越快便是绝妙好戏。这种想法,未免过于草率。爆速诚然重要,它决定了炸药的猛度,即瞬间的冲击力。但炸药的妙处远不止于此,正如一杯好茶,讲究的不只是水温,还要看茶叶、器具、冲泡方式,以及那一口茶汤入口后的回甘。

炸药的性能,是多种因素的和谐共鸣。爆轰压力便是其中之一,它决定了炸药能在多大程度上粉碎金属、击穿装甲。爆炸热也不能忽视,它是炸药释放的总能量,影响爆炸的持续作用和爆风效应。还有气体产量,这关乎炸药的抛掷能力与爆轰后的效果。若只知爆速,而不问这些参数,那就像评价一匹骏马,只盯着它的腿长,却忘了耐力与爆发力的意义。

人们常说,炸药是能量释放的工具。不错,但能量释放的方式却有千差万别。倘若仅以“爆速决定一切”为准则,那汽油与柴油的能量密度远超TNT(三硝基甲苯),是否也能算作炸药?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汽油燃烧时,是缓慢的氧化反应,远未达到炸药的爆轰标准。炸药之所以是炸药,在于其能以超音速传播爆轰波,瞬间释放极高的能量,形成强烈的冲击波与高温高压气体。燃烧的火焰纵然炽烈,但比起爆轰的狂风骤雨,也不过是温吞水罢了。

炸药的实际选择,从来都不是简单地追求某个数值,而是一个平衡的艺术。破甲弹的战斗部,确实需要高爆速炸药,如HMX(奥克托今)或RDX(黑索今,环三亚甲基三硝胺),因为它们能瞬间产生强烈的冲击波,贯穿装甲。但倘若是云爆弹,那就另当别论。云爆弹依靠的是高爆热与气体膨胀效应,这时,某些爆速较低但能释放大量高温高压气体的炸药,如铝粉炸药,便比HMX更具价值。工业炸药又是一种选择,它并不需要极高的爆速,而是讲究气体膨胀与推动力,因此ANFO(硝酸铵燃油炸药)虽爆速不及军用炸药,却仍是矿山爆破的首选。

炸药的妙用远不止于此,即便是相同的炸药,在不同用途上也会有千变万化的设计。例如,RDX在一般应用中用于C4塑性炸药,而在预置药罩子(Shaped Charge Liner)中,它的爆轰速度和冲击波特性被优化,以确保金属射流的形成更加稳定,提高破甲能力。HMX除了用于高威力军用炸药,在某些航空航天应用中,还被用作低感度推进剂,使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依然能稳定燃烧。此外,PETN(季戊四醇四硝酸酯)不仅是常见的爆炸物,在某些起爆器和雷管中也被作为高感度起爆药使用,以确保可靠的爆炸链。

世事往往如此。若仅凭一项数据去评价一件事物,往往会落入偏狭。爆速固然重要,但炸药之妙,远不止于此。理解炸药,需要综合考量爆压、爆热、气体膨胀、稳定性、安全性,乃至实际应用场景。就像评判一位武林高手,不能光看他的出拳速度,还要看他的内力、身法、耐力和战术。
所以,别让爆速蒙蔽了你的双眼。炸药的世界,比你想象的要深邃得多。

另外,还有一件事需要向甘肃的网友道歉。昨天有位甘肃的朋友发现我在文章中使用了一张食物营养表的图片,便质疑W君是否真的在国内。其实,在国内也可以轻易买到进口食品,甚至在一些城市,进口食品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
起初,W君以为甘肃兰州这样的大城市至少也有家乐福这样的超市吧?但后来才意识到自己的狭隘。“家乐福”虽然是可以在兰州找到的,但并不一定是W君所认知的那个大型国际超市。

这样一来,W君用自己的认知去对标网友的认知,确实欠缺考虑,甚为惭愧。以至于这位网友被戳痛后愤而删帖,在此深表歉意。希望大家在讨论时,多一些理解,也让彼此的世界都更开阔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