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e2c821b68fc9eb6d770ef83c32c8728.png)
文| 生心
编辑| 生心
——【·前言·】——
在山东邹平的一个普通村庄里,曾有一位农民出身的少年,后来中国民营经济的代表人物。
他是张士平——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世界铝业巨头缔造者,也是员工口中“用200元手机,却为16万人盖房”的“平民首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be49a49fcba86795fbbb809187f48b.png)
从扛棉花包的搬运工到山东首富,坐拥千亿资产,却常年使用一部老式功能机,承诺为16万员工提供住房,6年内涨薪17次,自己却住在简朴的职工小区。
这种“富而不奢”的作风,让他在商界独树一帜,他如何从濒临倒闭的棉油厂厂长,成长为全球工业领域的领军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6c2de91c40ce840221015b4a5e44c82.png)
1981年,当35岁的张士平接过邹平县第五棉油厂厂长职务时,这家集体企业库存积压3000吨棉花,工人工资拖欠半年,车间设备锈迹斑斑。
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厂长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嗅觉,他率先打破“大锅饭”,将搬运工的日薪从1.2元提高到3元,同时推行计件工资制——这在当时国营企业中尚无先例。
当国营棉企还在专注加工籽棉时,张士平发现食用油市场存在巨大缺口,他果断改造生产线,转产棉籽油,仅一年便实现扭亏为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fad98d71bf99012a5ff92e1ec1a789b.jpg)
至1984年,这家曾濒临破产的小厂净利润突破400万元,成为全国供销系统效益冠军。
1990年代纺织业寒冬中,张士平却开启疯狂收购模式,他先后兼并滨州一棉、邹平纺织等8家亏损国企,顶着“接盘侠”的质疑声,将魏桥纺织产能从33万纱锭扩张至500万纱锭。
但真正的神来之笔是自建电厂,当国家电网频繁拉闸限电导致生产线瘫痪时,他斥资20亿元建设热电厂,不仅保障生产,还将电价压至每度0.2元,仅为国网价格的三分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4e5611bc1a7bd41bfc71a6762afe9e6.jpg)
“电老虎”变“电保姆”的创举引发连锁反应,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凭借低电价带来的成本优势,魏桥纺织出口额三年增长12倍。
2005年,其棉纺织能力超越美国全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布王”,经济学家周其仁实地考察后感慨:“这是用市场机制倒逼出来的中国式创新。”
但张士平的野心不止于纺织业,2002年,他注意到电解铝行业“高耗电”的特性与自备电厂的匹配性,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14万吨的电解铝项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41a6a6ee7f89ea36095d913b933eee.jpg)
当同行受困于每吨1.3万元的电价成本时,魏桥铝业用电成本仅需0.28元/度,吨铝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4000元。
2014年,魏桥铝业产能突破650万吨,超越俄铝成为全球最大铝生产商。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构建的“纺织-电力-铝业”闭环:纺织余热发电供给铝厂,铝水直供下游加工企业,形成从矿山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2c450806db116e1ab8439b19e0ed11d.jpg)
在商业帝国疯狂扩张的同时,张士平将利润的40%持续投入员工福利。
2006年启动的“魏桥安居工程”,在邹平建成38个职工小区,配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
纺织女工王秀芹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08年入职时月薪1800元,2014年涨至6200元,用公积金在“魏桥花园”购置90平米住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d9b348aad259906e55939fdb56be501.jpg)
“张总常说‘工人住不好,机器转不好’。”她回忆道。这种“家文化”渗透到每个细节——职工食堂常年保持2元套餐,通勤班车覆盖周边200公里,甚至设立“职工红白理事会”操办婚丧事宜。
2016年5月,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一则公告震动全球工业界:中国魏桥创业集团电解铝产能达646万吨,超越俄罗斯铝业巨头Rusal。
这个从棉油厂走出的民营企业,仅用14年便改写了全球铝业格局,依托自建电厂的低成本电力,魏桥每吨铝生产成本比行业平均低30%,即便在2015年铝价暴跌至万元以下时仍能保持盈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c1e2b5c78c42b280cd3789840fcad4c.jpg)
在滨州邹平,密集分布着魏桥的54台发电机组、76万吨氧化铝生产线和上千家铝制品加工厂。
铝水从电解槽直接运往下游企业,省去重熔环节,每吨节省成本800元。这种“半小时经济圈”模式,让魏桥铝业毛利率长期保持在15%以上。
在魏桥集团总部所在的魏桥镇,20万常住人口中超过70%是集团员工及家属。镇上最繁华的“魏桥商业街”商铺租金十年涨了8倍,连锁超市、品牌服装店开的到处都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29946a04f8a9f4733e4b6ae748014b3.jpg)
“以前年轻人全往青岛跑,现在周边县市都来我们镇打工。”当地出租车司机老李感叹。
邹平县(现邹平市)2017年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跻身全国百强县第34位,其中魏桥集团贡献了超过60%的税收。
魏桥职工小区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同校读书,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开通绿色转诊通道,2018年邹平市高考本科上线率同比提升11%。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82fcda3e15f28ea488a3806467c034.jpg)
2017年,环保组织质疑其自备电厂排放超标,他立即关停6台机组并投入15亿元改造脱硫设备,当学者批评“高耗能模式不可持续”时,他默默启动光伏发电项目,在厂房屋顶铺设50万平方米太阳能板。
2018年,面对美国对中国铝制品的“双反”调查,他亲自带队赴华盛顿参加听证会,用全英文审计报告证明不存在政府补贴。
2019年5月23日,张士平因癌症去世,享年73岁,葬礼当天,魏桥镇街道两侧挤满自发前来送行的员工,有人举着“老厂长一路走好”的横幅哽咽失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50af131fc04cda0afdd4d054347af49.jpg)
其子张波继任后,魏桥集团2020年营收突破3000亿元,这印证了张士平生前的制度设计,早在2005年,他就要求子女从车间主任做起,并建立“决策委员会”制度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遗产清单上,个人持股仅剩0.3%,90%股权已转入员工持股平台,生前居住的职工小区房产市值不足百万,却累计捐赠23亿元用于修路、建校。
张士平逝世四年后,魏桥创业集团2022年营收突破4500亿元,连续11年入选世界500强,其自主研发的600千安电解槽技术使铝业能耗再降15%。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61cf7e9f9463e48cad18a3b8d62aeb2.png)
截至2023年,已有8.6万名员工持有集团股份,年分红收益率稳定在7%以上。
这位“布衣首富”的遗产早已超越商业范畴,邹平市农民工城镇化率达78%,远超全国平均水平,魏桥自主建设的职业院校累计培养技术工人12万名。
有专家说:“张士平证明了实体经济与人文关怀并非对立,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多‘有温度的效率’。”
参考资料:
《山东魏桥公司创始人张士平去世-被称“亚洲棉王”》
《赤子情怀张士平》
《山东首富张士平卸任全球最大铝企魏桥董事长,其子张波接班》
《张士平家族以300亿资产成为2011胡润山东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