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苦有甜,我是慧览识澜,恳请【关注】,共谈人间冷暖~
北京顺义,一个刘姓男子,12年前出于好心,收留了一位80多岁、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
没想到,老人意外变成了拆迁户。
老人离世后,男子因为照顾了老人,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老人的全部财产——380万元现金和5套房产。
要是没什么意外的话,老人留给他的遗产,核算成数字的话,应该超过千万了吧。
刚才说了,老人和照顾他的小刘,没有血缘关系。
白白把那么多遗产送给老人,难道不可惜?
就算老人没有子女,也总有兄弟姐妹吧,就算兄弟姐妹都不在了,他们的侄子侄女,只要是尽点孝心,说不定也能分到一些遗产吧。
但最后的结果,就是老人的遗产,全都留给了小刘。
一切要从2011年说起,老人81岁,苦于生活没有着落,跑到村委会哭诉,“我现在老了,吃喝都成问题,也得有人管管我啊。”
村委会看到老人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后来,经过村里协商,是一个姓刘的男子,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小刘,主动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照顾老人。
老人一看,原来是平时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小刘,这才放下心,因为二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自己年纪大了,小刘也曾帮了自己不少。
签了协议之后,老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小刘管了。
其实当时他们签的抚养协议,就算小刘把老人养老送终,他也未必能得到太多东西,但小刘没管那么多。
毕竟,家里也不缺老人一口饭吃。
六年后,老人突然发了一笔横财,因为他的宅基地要拆迁,面积还挺大,拆迁后老人得到了380万元的补偿款和五套安置房。
以前老人没有这些财产的时候,小刘照顾老人,没有一点歹心,老人有钱之后,小刘还是一切如常。
所谓日久见人心,小刘的好,靠近后,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2023年3月,90多岁的老人,身体每况愈下,对未来之事,多有所感。
他想到小刘,自从答应照顾自己后,从来没有怨言,专门请了律师,和小刘签订了一份《遗赠抚养协议》。
这份协议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小刘要负责老人的养老送终,等老人去世后,他的所有遗产都归小刘所有。
关于老人后事的消息,不用说,都是小刘辛苦置办的。
而且,法院已经宣判,小刘继承了老人的遗产。
审理此案的法官,甚至对小刘的人品,都赞不绝口。
有人质疑的时候,法官表示,“他确实把老人照顾得很好啊,老人的晚年生活很幸福,这是以真心换真心,好人有好报啊。”
这是小刘真心付出之后,应有的称赞。
以上,基本上就是整个故事的大概情况了。
然而,这还不是整个故事的所有真相!
这个故事虽然不复杂,但复杂的是故事背后的人性。
因为小刘拿到老人的遗产,并不容易!
老人和小刘已经签订了遗赠抚养协议,按理来说,直接继承财产,就完事了。
但是,故事中隐藏的细节是,小刘继承老人的财产,经历了很曲折的人性考量。
因为,他拿到遗产,是通过法院宣判而来的。
所以,问题就出在这里,大概率是因为有人对他继承遗产,提出了异议,才会有这番波折。
而且,很可能也是老人的亲近之人。
关于老人的社会关系,媒体公布了一个细节,老人虽然未婚无子,但他却有4个哥哥和1个妹妹。
考虑到老人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他的哥哥妹妹可能都不在人世了,即便还在世,数量应该也不会多。
所以,有权利对老人遗产提出异议的人,恐怕大概率是老人这为数不多的亲人以及这些亲人的后代了。
但问题是,在老人80多岁的时候,至亲之人嫌弃老人是个累赘,不敢接纳老人(当然,不排除老人的亲属,有自己的苦衷,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现在老人去世了,而且照顾老人的担子,大部分落在了小刘身上。
也许老人的亲人,某些时候,也特地看望过老人,但是他们却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自然无权分享老人留下的巨额财产。
换句话说,当初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亲人有一个算一个,愿意站出来,今天的财产,就有他们的份。
再往上回溯,或许2017年老人拿到拆迁款和安置房的时候,最开心的就是他们了。
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站出来。
当老人跑到村委会求助的时候,也许那一刻,老人的心,就已经凉了。
当然,提出质疑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老人的亲人后辈,比如某些利益相关方。
如果不是,而其人不仅没有血缘关系,又没有尽到照顾老人的义务,恐怕更没有资格提出质疑。
人心有杆秤,若是没有付出,便强求回报,恐怕财是求不来的,即便求来了,恐怕也是祸非福。
照顾老人,是善行;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品行!
大家觉得是吗?
相逢是缘,愿您【关注】慧览识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