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老话“立冬有三怕,占一样就抓瞎”:马上立冬,三怕分别指啥?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到达225度。立冬的到来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老话说“立

立冬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此时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到达225度。立冬的到来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老话说“立冬有三怕,占一样就抓瞎”,三怕分别指啥?有啥说法?

立冬到,万物藏二十四节气是由斗转星移确定的,每一个节气都是时令转换的里程碑,作为四季起点的“四立”节气更是如此。立春时斗柄回寅,时序进入春季。此时大地春木力量显现,冬水之力日渐衰弱;阳气初升、阴气下降。万物起始、一切更生。就像诗人左河水在《立春》诗中所写: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春季的特点就是“生”,阳气起而万物生。立夏时斗指东南,此时风暖昼长,日照充足、雷雨增多。春木隐藏而夏火显现,阳气强盛。自然界动物进入繁衍高峰,植物快速成长,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所以夏季的特点就是“长”,阳气盛催万物长。立秋时斗指西南,秋金开始控制大地。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大地万物也从繁茂生长趋向成熟收敛。《管子》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秋季来临,百草收而衰败,百虫收而伏蛰。所以秋季的特点就是“收”。立冬节气斗指西北。此时大地阴寒之气强盛,夏火已尽,秋金伏藏。自然万物开始闭蓄休养,开启收藏和越冬模式。所以冬季的特点就是“藏”,阳气沉而生机藏。立冬节气是冬季的起始,也是大自然进入归藏的开端。

立冬三怕:晴天、无霜、巳风1·立冬怕晴天立冬节气是冬水力量强盛的起点,也是大地阴气强盛的开始,此日宜阴雨不宜晴好。立冬时大地上阳气潜藏,阴气始盛,自然界草木凋零,蛰虫闭户,一切都趋向休止,养精蓄锐,只待来年春阳生始发。如果此时阳气不减则万物不藏,草木冬不枯则来春难发,百虫冬不藏春来难育。农家讲“立冬无雨一冬旱,来年柴尽米粮空;立冬有雨冬雪大,麦子油菜春来盛”。谚语中也说“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凌”“立冬下雨,多雨雪;立冬天晴,一冬干”。立冬晴而温暖,说明冬水力量增长缓慢,该冷的时候冷不起来,会影响动植物的伏藏休养,自然也会影响来年的收成。

2·立冬怕无霜霜由大地上的水汽遇冷空气凝结而成,只有在天气转冷的清晨才会发生。霜代表着昼夜温差的拉大,代表气温的大幅降低。按正常情况,在霜降节气就应该有霜了,但如果到了立冬节气还没有见霜,那就只能说明天气比较暖和,寒霜难以形成。农谚中也讲“立冬不见霜,来年鼠啃仓”“立冬无降霜,春来地光光”“立冬不见霜,春来冻死秧”。温暖的天气不符合冬季收藏的特点,也不利于越冬作物的生长,并且也很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更容易冻伤作物造成歉收。

3·立冬怕巳风巳为阴火,位居东南巽位,代表阳气充足和炎热的夏天,所以巳风又叫孟夏之风。立冬时节已是初冬十月,此时水气取代金气控制季节。气温下降,降雨减少。所以十月的描述是“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冬季的寒冷利于各种作物生根,也能消灭土壤中的各种虫卵,空气中的有害细菌。如果此时出现孟夏之风,就代表季节反转,冷暖无常,必将伤及大地万物。

所以《开元占经》中说,风从冲来,为殃、为丧、为火、为死。十月建亥,与亥对冲的就是巳,所以说立冬怕“巳风”。巳风又为夏季之风,古书中讲:冬行夏令,则多暴风,方冬不寒,蛰虫复出。又言:立冬日风从巽来,冬温,明年夏旱。所谓“立冬三怕”其实怕的是季节有逆,四季不时,冬不像冬,夏不像夏。民间说“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所以立冬之日宜阴雨不宜晴暖;清晨落霜,起西北亥风。而以上三种,出现一种便代表冬水力量弱、今冬成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