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人之为人,独立于自己,独立于他人

衷心书院 2024-05-24 07:48:30

对于批判性思维,我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批判性思维是什么、为什么批判性思维被人们推崇和学习、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批判性思维,甚至在很多时候人们还对批判性思维有不少误解。

关于批判性思维这个话题,我之前讲过保罗教授和埃尔德教授的另一部作品《思辨与立场》,谈到了思维的三个层次。

一是较低层次。较低层次思维的特点是无反省,人们往往凭借非理性直觉做事,而且从来不认为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具有很大程度的自利特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低层次思维方式。

二是高级层次,即能够选择性反思。也就是说,一个人虽然有比较高的思考技能水平,但是缺乏公正和合理性,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无法保持一致,持有两套不同的标准。这种思维方式虽然有较强的思辨能力,但存在一定的虚伪性和遮蔽性,不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

三是最高层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正的批判性思维。具备这种思维能力的人既有很高的思辨水平、理性推理能力,也懂得换位思考,拥抱对立方的正确观点。他们愿意追求科学、公正、逻辑,运用理性推理,并保持思维的自主性,进而成为独立的思考者。这是最高水平的思考技能。

而要想拥有批判性思维,我们还需要明确“对象感”⸺拥有批判性思维是为了什么。

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往往存在各式各样的误区。事实上,批判性思维除了可以培养我们提高对别人的看法或者评论的逻辑敏感度,还鼓励我们加强捍卫自己逻辑的能力和决心,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能够批判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反思。

大多数人的思考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很难自然获得批判性思维。因此,大多数思想消极的人不会对自己说:“我选择了用消极的方式思考自我,思考自己的过往经历。我竭尽全力让自己不快乐。”这种大脑惯性让我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思维,也就更难察觉到无意识的思维会造成什么后果。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我们就不会在需要纠正它时及时出手。在无意识状态下察觉不到问题所在,导致我们不会产生改变问题的念头,从而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任由消极思维蔓延生长。

人之为人,能够独立思考十分可贵。这个独立不仅在于独立于他人,也在于独立于自己。独立于自己,就是跳脱出自己无意识的思维观察和要求自己。而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判断自己的思维走向,掌握对自己思维的主导权,就要求我们拥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在《批判性思维》(原书第4版)这本书中,作者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考者,并告诉我们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维度如何培养理性思维,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其中一点,我觉得可以和大家探讨下,那就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洪流中,批判性思维如何发挥作用。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我们每天一定会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屏幕所呈现的各类内容和信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这是我们在互联网时代了解和参与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十分自然的事。那么在接触互联网这类日常和普遍的事物时,运用批判性思维,获得的感受和体验会有所不同吗?

对于这个问题,这本书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两位作者指出,要理解互联网的逻辑,首先要将其视为一个巨大的信息传播机器,它的触角伸向无数个方向。我们不需要对每个触角都有所了解,重要的是掌握其整体逻辑。我们要认识到,与人类的所有创造物一样,每个网站都是人类推理的产物,我们需要通过理智的标准和思维的要素对其进行评估,例如,它呈现的信息和观点是否准确、清晰、公正、有深度等。

所以,只有掌握批判性思维工具和武器,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互联网技术及其运作逻辑。比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把大量时间花在互联网上,是既自然又有益的,但是理性的思考者会把所接触的信息来源和网站限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因为他们知道,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虚拟世界永远无法取代真实、面对面的人际互动带来的美感与活力。

互联网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只是无意识地穿梭在浩瀚的信息海洋,我们只会无止境地消耗时间和心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更加理性和公正地进行思考与分析,有意识地掌握事物的运作逻辑,我们就能对自己面对的互联网环境和互联网技术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而提升对所处环境的评估和判断能力,我们就拥有了更强的辨别能力,自然也就拥有了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能力。

思考是人的天性,但人却不是天生善于思考。在这个高度技术化的复杂世界,我们只能在前行的时候,善用批判性思维,也就是有效使用我们本就拥有的智力工具“激活”自己的思想武器,让自己在穿梭于复杂的群体、社会、文化、国家时,保持足够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从思考中受益。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它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图书,这次历时十年升级而成的第4版,内容大幅扩充,而且用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图表将推演和批判性思维的理念进行了可视化。这本书通过介绍案例和社会现象,帮助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阅读这本书,你一定能收获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优秀的思考者不仅能洞察自己的思维过程,还懂得借助工具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思考效率和质量。这本书将是我今年做深度反思时的有力工具,我也期待它能够被更多的人广泛而灵活地应用。

*本文整理摘编自《批判性思维》(美)理查德·保罗,(美)琳达·埃尔德著中信出版集团2024.5

1 阅读:10

衷心书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