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负责人将他军级改低,罗荣桓也只能安慰,不容易改变既定事实

从阳化石 2025-03-22 04:57:53

1952年,全军进行评级工作,军级评定主要依靠解放战争前的职务高低,以及战绩和资历来综合评定。大多数指战员被评为相应的军级,作为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莫文骅有话要说。

我们知道莫文骅被评为副兵团级,后授予中将。实际在评级过程中,还有一段插曲。

1949年,东北野战军改编为四野后,莫文骅担任14兵团政委,因14兵团为基础组建空军,改为13兵团政委。

他担任过正兵团职务,按照评级要求,应该评为正兵团级,而且东北军区党委已经通过。当上报给军区司令兼政委后,对方认为不合适。理由是军区副政委周桓,副司令贺晋年都评为副兵团级,政治部主任职务低于副司令和副司政委,如果评为正兵团级不好领导。

从这点来说,考虑领导班子建设问题,似乎没有问题。可贺晋年此前担任15兵团副司令,周桓担任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一直在机关。他们被评为副兵团级是无争议的。

尽管莫文骅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时期在后方工作较长,可在解放战争时担任辽东军区副政委,4纵政委,兵团政委,一直在前线作战部队。

当军区党委的决定被负责人给改动后,内心是有想法的。当老首长罗荣桓,战友肖华得知情况后,对他进行劝慰,希望想开一点。

高司令不仅仅是东北军区司令兼政委,还是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当选新中国副主席。从职权上比罗帅还高,虽然罗帅是总政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负责评级工作,对方是地方主要负责人,但还是以党委名义上报,个人怎么能推翻一级党委决定呢。

不争名夺利,是军队的传统作风,因评级高低而闹腾不合适。从个人来说,莫文骅也选择不计较。

副兵团级与后来的评军衔有多大关系呢?可以说是直接关系。

正兵团级一般都会授予上将,徐立清因多次要求降低军衔,才授予中将是一个例外。

副兵团级中,一部分授予上将,一部分授予中将。还是看出身,也就是来自哪个“山头”,战绩等情况。莫文骅是一方面出身,本来一方面军战将如云,而且他在土地革命和抗战时期长期干教育和后方机关工作,在一线当主官时间不长,解放战争时担任。或许基于这两点,被评为中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