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年轻人求职与工厂招工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一边是年轻人怀揣着梦想与热情,在求职路上四处碰壁,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另一边则是工厂订单积压,生产线空位频现.
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原因?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番。
年轻人求职困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经济转型下的高要求与经验短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如今的职场环境早已今非昔比。传统制造业、农业等行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这些新兴行业往往处于科技前沿,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年轻人刚走出校园,虽怀揣着满腔热血与理论知识,但实践经验匮乏,面对这些新兴岗位的高标准招聘要求,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比如,一家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研发的初创公司,招聘启事上明确写着需要应聘者具备至少两年的深度学习项目经验、熟练掌握多种编程语言,以及在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等条件。
对于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而言,这些要求无疑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便他们在校成绩优异,也很难在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教育与市场需求错位
教育体系的更新速度似乎总是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脚步,这也是导致年轻人就业难的关键因素之一。许多高校专业设置陈旧,课程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际工作场景严重脱节。学生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的知识,在职场上却难以派上用场。
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课堂上老师可能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经典营销理论,如 4P、4C 理论等,但对于当下热门的社交媒体营销、短视频带货、直播运营等新兴营销方式涉及甚少。
当毕业生踏入职场,面对企业要求的“能够熟练制定并执行抖音直播带货方案,实现月销量增长XX%”这样的实操任务时,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跨学科化,而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大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跨学科学习与应用能力。
如今的创新项目往往需要融合技术、设计、商业等多领域知识,只精通一门学科的年轻人在求职时局限性尽显。
心理预期与就业现实冲突
成长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信息爆炸时代的年轻人,对职业发展有着更高的期望和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为了谋生而工作,更渴望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尊重感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这种高期望让他们对一些低薪、高强度、重复性强且发展空间有限的工作岗位兴趣缺缺。比如工厂流水线工人岗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却不高,晋升渠道狭窄。
图源智联招聘
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诸如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事业单位等看似更具“光环”、工作环境舒适、薪资福利优厚且有广阔晋升空间的工作,即便这些岗位竞争激烈,录取率极低。
据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应届毕业生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或大型互联网公司作为求职首选,而愿意进入工厂等传统制造业企业的不足 10%。
工厂招工难题:旧模式遇冷薪资福利缺乏吸引力
薪资水平无疑是求职者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如今工厂的工资待遇却难以让年轻人心动。
在许多工厂,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基本工资普遍偏低,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加班才能获得相对可观的收入。
表面上招工启事写着月薪五六千甚至更高,但实际上若不拼命加班,到手工资可能仅有两三千元,与付出的劳动强度严重不成正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卖、快递等新兴行业虽然工作强度也不小,但多劳多得的模式更为透明,在订单高峰期,月入过万并非难事。
而且这些行业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不受工厂式的严格作息制度束缚,对于追求自由、看重即时收入回报的年轻人来说,自然更具吸引力。
工厂的福利待遇也较为单薄,除了法定的五险一金外,很少有额外的补贴、津贴或员工关怀福利,如节日礼品、定期团建等,这也让工厂在人才抢夺战中处于劣势。
工作环境与管理弊端
走进一些传统工厂车间,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闷热潮湿或寒冷刺骨的环境、刺鼻的化学气味等,都会给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仅身体容易疲劳、受损,心理上也会倍感压抑。
更为年轻人诟病的是工厂僵化、严苛的管理模式。
从打卡考勤到生产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连上厕所、喝水都要在规定时间、向特定人员报备,稍有违反就面临罚款、责骂等处罚。
这种近乎军事化的管理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年轻人所追求的个性、自由与尊严,让他们望而却步。一些电子厂为了防止员工偷懒或产品失窃,在车间内安装大量监控摄像头,员工时刻感觉处于被监视状态,毫无隐私可言。
产业发展瓶颈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大量工厂仍处于产业链低端,以代工、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业务为主。
这意味着利润空间极为有限,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只能在人力成本上“精打细算”,无法给工人提供高薪待遇。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使得这些低端制造工厂面临订单不稳定、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为了维持生存,部分工厂选择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如东南亚、印度等地,这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工厂招工难的困境,同时也让求职者对工厂的未来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不愿将其作为职业归宿。
以服装制造业为例,由于受到快时尚品牌的价格挤压和线上电商的冲击,国内许多服装厂订单量锐减,只能通过降低工价、延长交货期来勉强接单,陷入恶性循环,工人自然纷纷流失。
破局之策:双向奔赴的希望之光工厂转型升级
工厂若想摆脱招工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富士康,近年来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计划,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还将工人从重复、枯燥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设备维护等高附加值工作中,薪资待遇也随之提升。
另一方面,工厂应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的通道。
同时,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吸引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团队,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向高端制造业迈进,从而提升工厂的品牌形象与吸引力,让年轻人看到工厂广阔的发展前景。
政策引导与协同发力
政府在解决这一就业矛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工厂进行产业升级、改善用工环境;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创造更多适合年轻人的高质量就业岗位。
另一方面,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例如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等,帮助年轻人提升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对工厂用工行为的监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健康的就业市场环境。
【本文来源@硬核资本论的视频内容】
工资低!牛马!黑心的家伙
不把工人当人看。活该
找找自身原因吧,重金之下必有勇夫,不想花钱又想找勇夫,那啥事自己干!
不尊守劳动法
工资低
你试下双休工作8小时一个月5000底工资,绝对抢着去
严厉打击黑中介劳务派遣
不是招工难,而是招任劳任怨的牛马难。像现在的4.2司机,6000左右还得装卸,还不如进厂打螺丝了
你招不到人,是因为你给的价码不够,一昧的压榨,一传十,十传百,好多人都知道,自然就不会进来了。
企业通过更新人员,逐步降低薪资也是一种手段
工厂第一管理严格,第二基本上都要倒班制,第三工资低,以在电子厂做过,感冒了,感冒药都不准带,下班过三次安检,一天开三次会,打卡6次,就光排队打卡过安检,都费两个小时
广州工资标准2300是谁定的?工厂给的工资只要不低于这个价就是合法的,难道你指望资本家发善心给你加倍吗?
招不到人的都是牛马工厂,因为他们是招牛马不是招人
哪有招不到人的,需要廉价,听话,任劳任怨,的劳动力而已。
在挑的不都是有老啃的,没老啃你让他挑挑试试!
工资低时间长社会地位低下
12小时两班倒?挣的够不够将来在医院花的?
他们给的工资低,外面随便干点活就能拿这么多,谁还进来啊。
工厂环境差待遇差,坐牢一样
真正工厂招工跟你想象是两回事
某知名品牌润滑油北京工厂,在那做过几天临时工,正式工人年纪都是40,50的,一个月3000多块钱,没有年轻的一线工人,
就是工资特别低,你看看特斯拉好不好招工
都是招的外包和劳务派遣,不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谁去
带了个学徒跟我干了两干活,就不愿意干了,嫌累,而我快五十了,想辞职也不敢走,这就是当下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事多钱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年轻人是懒不是傻
不是找工作的人群要求高,是招工的人群要求太高了,就那几千块薪水还要求会这会那的,人家啥都会用得着出来打工吗?
年轻人不买账,年纪大一点的工厂又不买账,这不是互相矛盾吗?
吃饮食都不够,心怎么会安。要不要你去试试
都给胖东来和特斯拉的条件,只会人满为患
年龄放大55,多的是人
要35岁以内的甚至30岁,这不是招工比相亲还难。
年轻人的学生时代都吃过父母喂的细糠了,而越南柬埔寨的年轻人就没吃过,都想来中国进厂,而中国的年轻人都想去日本韩国吃日本韩国人嫌弃的细糠[抠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