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这个省,非常爱“折腾”,不停地更换省会城市,在好几个城市之间来回转换,不到60年省会竟然搬迁了11次,到底是什么原因?
省会是一省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在省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常情况下,省会地位一旦确定一下,轻易就不会变动。像湖南长沙、江西南昌、广东广州这些省会城市,千百年来都是地区中心城市,虽然省区名称历代叫法不同,但其中心城市的地位一直不曾改变。
相比之下,我国的河北省却很特立独行,近代以来省会频繁搬迁,从保定府到天津卫,从天津卫到北平城,又回保定府,几个城市来回转换,以至于现在很多人不清楚河北省会到底是哪。
河北在明清时期称为直隶,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作为环京畿重地,直隶地位极其重要,承担着守卫京师安全的重任。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式成立直隶省,直隶巡抚驻大名府,就是今天的邯郸市大名县,大名成了河北省的第一个行政中心。1660年,直隶巡抚移驻真定,今天的河北正定县,真定成为直隶省的第二个行政中心。
康熙八年(1669),因保定毗邻京师,对京城形成拱卫之势,遂将直隶巡抚移驻保定府。至此,在以后长达二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保定都是直隶总督驻地,是直隶省的权力中心。如今保定的直隶总督府依旧保存完好,素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赞誉。
在1870年以后,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总督夏在天津,冬在保定,因此,此时的河北形成了双省会的状态。因直隶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职非重臣莫属。我们熟知的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都做过直隶总督。
直隶总督名列全国八督之首,位高权重,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并且统管山东、河南一切军政事务,其权利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
保定的直隶总督府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从民国时期开始,直隶省的省会便开启了频繁的搬迁之路。1913年直隶省会正式迁往天津。此时天津已是北方最大港口,是新兴工业城市,欧美十几个国家在天津有租界,已具备国际大都市规模。
1928年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此时直隶己名不符实,在当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这是河北省名之始。此时北平被冷落了,被划入河北省,当年10月河北便把省会从天津迁往北平。
仅仅两年之后,1930年12月北平升为院辖市,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显然直辖市北平已不适合做河北省会了。当年年底,把省会又迁回了天津,这是天津第二次成为河北省会。
此时在天津日本人天天找省政府麻烦,门前搞军事演习,又是鸣枪放炮,目的就是把河北挤兑走,为了避其锋芒,到了1935年6月,河北省会又迁回了保定。
1937年抗战爆发,河北省会在保定也呆不下去了,开始踏上了8年的流亡生涯,当时的省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中,不断的变换地点,颠沛流离。在河北大名,河南洛阳、陕西西安都短暂落脚。
抗战胜利后,1945年11月,河北省政府从西安迁回北平,北京第2次成了河北省会;一年不到,1946年7月,又将省会从北平迁回到保定,这是保定第3次成为河北省会;
但河北还是惦记着北京,1947年11月,河北心想事成,把省会从保定又迁回了北京,这是北京第三次做河北的省会;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北京成为首都;河北省会不能留在北京了,于是又迁回保定,这是保定第4次做河北省会;
1958年2月,天津直辖市撤销并入了河北省。当时正值大跃进时期,河北嫌保定过于保守,发展慢,不如天津洋气儿,于是当年4月,省里决定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这是天津第三次做为河北省会。
1966年,中国和美、苏关系开始恶化,随时会发生战争。天津是海滨城市,不够安全,容易受攻击,省政府响应“备战、备荒”的号召,舍弃天津,把省会搬回内陆的保定。这是保定第5次做河北的省会。
迁回至保定没多久,内地便陷入了十年的动荡时期,保定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各项工作难以稳定开展,从天津搬回来的省政府在保定立不住脚,只能再次搬迁。当时的天津已经成为直辖市,独立出河北省外,因此也不能再迁往天津。河北临时决意,把省会迁到比较稳固的石家庄。
国家在经过商讨之后,认为可行。于是在1968年的2月3日,河北省会迁到石家庄。当时省政府也没准备在石家庄长久过日子,就是为了避避风头。
1971年,局势终于平稳了,河北又想把省会迁回保定,最后还是周总理批示:河北省会不要再迁了,就地建设吧。至此,省会便留在石家庄,等于是石家庄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石家庄作为新兴城市实在是过于年轻,与保定相比底蕴明显不足,至今仍有很多人误以为河北的省会是保定或者天津。
从1913年到1968年,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河北省会就搬迁了11次,还不算流亡时期,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至今河北省唯一的211河北工业大学还在天津,正是与天津多次曾成为河北省会有关。
河北近现代史,几乎是一部“省会搬家史”,说是中国最能折腾的省,也不为过。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段历史,那就是“颠沛流离”。
河北因地理位置特殊,环绕京师,对于京师的安全关系重大,所以明清统治者们历来极为重视,将此区域牢牢掌控在手心,生怕稍有闪失便对京畿重地构成不利。
河北省会的频繁迁徙,是对时局变迁的不得已应对之策。民国时代,风起云涌,对外要抵抗日寇的侵略,对内要平衡各路军阀的势力,是那个风云变幻年代的权衡之计,是当时社会政治背景下顺应趋势的权衡考虑,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