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看匈奴的崛起、统一、与消亡

盏茶聊历史 2019-06-01 19:24:04

据司马迁《史记》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日淳维。

就是说商汤灭夏后,夏桀的后人叫淳维的向北逃遁。又说,在夏之前,北方就是山戎、猃狁、荤粥等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这可以理解成淳维去了北方,就和当地的游牧民族聚居,慢慢融合,逐渐胡化。

到了西周和春秋时,称他们为戎狄,一直活跃在中原北边和西边,晋国北边有赤狄、白狄,燕国齐国北有山戎,东胡,秦国周边有犬戎、西戎。

《史记》记载

各分散居谿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

至少有一百多戎狄部落,各不同属,然而一直没能统一。

戎狄大概方位

为争夺生存空间和资源,中原诸侯国,并没给他们多少机会,晋秦齐都驱逐了戎狄,当然也融合一部分戎狄,加入华夏族,戎狄一词,也逐渐消失。

到战国时,北去的戎狄,也换了名片,有林胡、楼烦、东胡、义渠等名称。赵国胡服骑射大破楼烦、林胡,秦国灭义渠、燕国大破东胡。就在此时,秦燕赵都不约而同的修长城,设郡,筑要塞以抵抗胡人。中国第一次修长城,以划清和胡人的距离,有了塞外和中原之分。而胡人也聚合成命运共同体,形成匈奴。

李牧作为战国名将,一次性大破匈奴十万。秦始皇统一后,中国历史记录的第一个匈奴单于叫头曼单于,他们活跃在黄河以南鄂尔多斯到黄河以北阴山一带,秦始皇派蒙恬收复河南地,把匈奴赶到了阴山以北。

秦长城示意图

又过了十几年,秦国灭亡楚汉相争的时候,匈奴灭了东边强盛的东胡,东胡一部分融入匈奴,一部分分裂成乌恒、鲜卑。又灭了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月氏,月氏一部分西迁到了今天阿富汗一带建立国家。又降服北边贝加尔湖丁零等国,匈奴华丽蜕变,不再是那个二流小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联盟国家,控弦三四十万。东到辽东,西到西域,北到贝加尔湖,南到黄河以南的国家。匈奴从夏之前到形成与统一,经历约2000年。.

匈奴虽然强盛,但地理位置不佳,蒙古高原有时冬天遇到暴风雪非常难熬,牲畜大量死亡,物质匮乏,于是他们会想到老办法,南下劫掠中原。

匈奴疆域图

汉高祖七年冬天那年,蒙古高原遇到寒流,异常寒冷,自不必说匈奴肯定吃饭又成为问题,冒顿单于亲率40万骑兵,南下中原,打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汉高祖御驾亲征率领32万迎敌。结果匈奴诱敌深入,把汉高祖围困在白登(今大同)7天7夜。

这次的寒冷《史记》有记载

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

太原的严冬都冻掉手指十分之二、三,可想蒙古高原更冷,匈奴肯定没有饭吃。

白登之围,汉高祖也体验到了匈奴的强悍,自知百废待兴的汉朝不敌,于是对匈奴采用和亲的政策。文景之治时,也一直采用和亲的方式换取短暂的和平,对内休养生息,对匈奴主要采用被动的防御战。最严重的时刻,匈奴的侦察兵都到了离都城不远的甘泉。

白登之围

文景之治的几十年间,汉朝积累大量财富,国力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绝非平庸之辈,他拒绝和亲,并主动出击匈奴。

河南之战,卫青把匈奴从黄河以南的势力打败,赶到阴山以北。

两次河西之战,霍去病闪电奔袭两千里,出其不意的把河西走廊匈奴势力打得大败,斩断匈奴右臂。

有诗为证,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一次匈奴浑邪王有4万匈奴投降,做了汉朝的臣子,去守北部边疆。

漠北之战,卫青大破匈奴主力,霍去病北上出塞2千里,破匈奴左贤王,斩获和俘虏7万多,霍去病临瀚海(今贝加尔湖)封狼居胥山而归来。这一次匈奴身居漠北深处,漠南已无匈奴王庭。

卫青

霍去病

三次主要大的对匈战争,重创匈奴,但是汉朝自损巨大,经济凋零,基本无战马可用。这时汉匈都急需修养一下,喘口气。在这此后十几年的时间,汉匈奴都互派使者探听虚实,匈奴扣几个汉使者,汉朝就扣几个匈奴使者,谁也不服谁,暗地里较劲。可是汉朝的霍去病、卫青都相继去世,匈奴又重新来战。

汉朝一方面去联络西域诸国,与乌孙建立外交关系,和乌孙和亲,另一方面培养外戚李广利将军出击匈奴。

李广利负多胜少,占不到匈奴便宜,后来汉朝发生巫蛊之祸连累李广利,他立功赎罪心切,急于找匈奴主力决战,结果基本上全军覆没,于是投降匈奴。

虽然汉武帝一生对匈奴以沉重打击,但并没打垮匈奴,后来也赚不到什么便宜,要说汉武帝最大的贡献,就是开辟了河西走廊,作为战略缓冲地带,后来证明,出兵集结有时在河西一带完成。

电视剧里的匈奴骑兵

汉宣帝时,匈奴攻打乌孙,汉朝派5路大军解围乌孙,其中常惠和乌孙联军,斩杀3万9千匈奴,匈奴元气大伤。《汉书》记载

然匈奴民众死伤而去者,及畜产远移死亡不可胜数。于是匈奴遂衰耗,怨乌孙。

后来匈奴连年饥荒、暴风雪接踵而来,饿死冻死牲畜和人民数不胜数,北边的丁零,东边的乌恒、西域的乌孙都趁火打劫,都来饶匈奴屁股,群起而揍之。

天灾加上内外交困,匈奴内部也开始内讧,最多时5单于并立,最后呼韩邪单于和其兄郅支单于胜出。两兄弟火并,呼韩邪不敌郅支单于,于是投降汉朝,自此分裂为南北匈奴,汉元帝派宫女王昭君为公主,与南匈奴和亲,呼韩邪单于返回匈奴王庭。

再看郅支单于,王庭被占,请求派他儿子去汉朝当人质,但他怨恨汉朝接纳呼韩邪,擅自斩杀汉使,于是向西域迁徙,最后只有3000人抵达康居。西域都护副将军陈汤,假传圣旨,率领西域联军,在康居斩杀郅支单于。然后上书汉元帝,里边有一句震古烁今,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出征

自此几十年之后,汉与匈奴基本上和平共处。但是西汉也走到了尽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这王莽就会干糊涂事,把汉朝赐予的“匈奴单于玺”换成“新匈奴单于章”玺代表和汉朝平起平坐的关系,章的地位更低,代表是新朝的臣子关系。

王莽还杀了在长安为人质的匈奴王子,发起对匈奴战争,欲把匈奴封15个单于,再去瓦解他们,但是没等他做完,天下大乱,王蟒被杀。

在刘秀统一中国的进程中,无暇顾及南匈奴,然而匈奴又一次分裂成南北两部分。

南匈奴单于是西汉呼韩邪的孙子比,投降东汉,愿做东汉的藩属国,依然用呼韩邪单于名号,分布在山西中北部和陕西中北部一带。北匈奴没那么幸运,几次提出和亲,都遭到东汉政府的拒绝。

匈奴骑兵

北匈奴遭到南匈奴、丁零、鲜卑、西域的围殴,使北匈奴实力大减。尤其是章和二年(公元88年)鲜卑大败北匈奴,杀了优留单于,北匈奴58部落20万投降东汉。

南匈奴趁北匈奴伤亡惨重,上书东汉政府打击北匈奴。于是派窦宪、耿秉在今蒙古国大破北匈奴,又20多万匈奴投降。窦宪学习霍去病当年封狼居胥山,他在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刻石留念,史称燕然勒石。

第二年,窦宪又在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从此匈奴被打残,向西迁徙逃去,有人说去了欧洲,但是我认为,北匈奴众叛亲离,跟随的部众并不多吧,再说中亚里海附近并不是一路通途,有许多国家林立,到不了欧洲就可能已经完蛋了,匈人不等于匈奴。

窦宪燕然勒石作《燕然山铭》

从此匈奴名存实亡,新兴的鲜卑入驻匈奴故地。而到了曹操时,把南匈奴分为5部,逐渐汉化,融入华夏一族。

不过到了十六国时期,汉化的南匈奴贵族刘渊,灭西晋建立前赵或叫汉赵的政权昙花一现。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叫铁弗部,有个贵族叫赫连勃勃,以匈奴人自居建立叫大夏的政权,时间不长也凋落了,在今天榆林,依然有他修建的统万城遗址。

榆林统万城遗址

从此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匈奴一词,全部匈奴已经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中,你或我可能都有匈奴的血统。

公元前3世纪出现匈奴一词,到公元5世纪才消失,匈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经历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出现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或名将,比如李牧、蒙恬、卫青、霍去病、常惠、陈汤、窦宪、耿秉,但是解忧公主、王昭君等也不能被人遗忘,这些人为了和平大业,牺牲自己,换取和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资料来自《汉书》《史记》《后汉书》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自行删除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