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衰退”是全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指的是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建筑老旧、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让老城区沦为老龄化聚集区,逐渐丧失活力,也失去吸引力。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拆旧建新”是破解问题最常见的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建设”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想实现老城新活力,就需要新路径。近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广州市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暂行办法》的通知。这份文件的印发,为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城市艺术品位和形象,从而重焕老城风采。
01增加城市公共艺术占比这份文件,主要针对广州公共空间内的雕塑、壁画、城市家具等有艺术价值的城市公共艺术建(构)筑物的设计、规划、建设与管理。其要求,未来只要符合要求的新建建设项目,都应配置城市公共艺术建(构)筑物。比如建筑面积超过10000㎡的文化、体育等公共建筑;航站楼、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场站;用地面积超过10000㎡的广场和公园。
另外,其还对新建项目中,公共艺术的投资占比做出了要求。若新建项目位于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外的,建设工程造价20亿元及以内的,城市公共艺术投资金额不低于千分之五;若建设工程造价超过20亿元的,超出部分的投资金额不低于超出部分建设工程造价的千分之一。若新建建设项目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建设工程造价20亿元及以内的,城市公共艺术投资金额不低于本项目建设工程造价的千分之六;建设工程造价超过20亿元的,超出部分的投资金额不低于超出部分建设工程造价的千分之二。
这些新要求,都是为了鼓励和引导新建项目配置公共艺术元素。广场、公园、航站楼、火车站......从这些场所也可看出,城市公共艺术作为当代艺术介入公共空间和日常生活的途径,能在潜移默化中演绎城市文化,成为城市精神提升高的重要途径。比如广州最新开通的彩虹桥地铁站,就是城市公共艺术介入生活的例子。地铁站以“南越彩虹,不让姑苏”为设计主题,在满足于交通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乘客与环境的交互体验及人文感受的需求,还原南粤西关要塞历史。
图源:广州地铁
02城市公共艺术渗透生活据资料显示,广州是内地首个对城市公共艺术作出规范的城市。最早在2019年,就发布了《广州市促进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发展暂行办法》中指出,由政府投资的三类新建建设项目应配置城市公共艺术建(构)筑物。业内认为,不论是政府投资项目抑或商圈自发性构建,城市公共艺术的氛围在广州已然形成规模,潜力巨大。
城市公共艺术,目前已涉及生活的多方面。除了彩虹桥地铁站,可以看到现在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均有主题不一的艺术设计。如去年开通的地铁18号线首通段,整体采用流线型的美学设计和灰白色的材料搭配,让车站更具未来感和科技感。
往小了说,市民每天逛的商场,也会因应不同节日、热点、题材来进行公共艺术装置设计。这些艺术装置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化性、地标性和话题性,能持续地引起受众的关注和互动,拉近商业和文化的关系,拉近商业体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图源:广州会展通
03公共艺术助力城市更新在旧城改造中,公共艺术是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成为城市更新的助推器。在新城建设中,公共艺术不仅营造新的城市公共空间与景观环境,而且不断创造城市的新场所与新文化内容,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的精神文明消费需求,提升新城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公共艺术通过塑造城市新精神,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的改造可谓经典例子。
筹建于1956年的珠江电影制片厂,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作为第一批六大电影制片厂之一,它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在广州亚运前掀起的“三旧”改造热潮中,珠江电影制片厂旧址也借此契机蜕变为了珠影星光城。
据了解,珠影星光城是广东省首批“十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之一,一期于2013年4月正式开业。
8年过去,如今再提起它,除了第一时间想起是“文化创意产业”,同样也是“美食集聚地”。在珠影星光城中,除了这栋已被餐饮占领的岭南风格建筑外,旁边还有一块显眼的细长型区域,设有一条近百米长、由6个集装箱组成的“珠江电影文化长廊”。从尊重历史原真性出发,公共艺术在文物保护建筑、公共绿地和商业空间等多层级空间中巧妙穿插,让市民在享受休闲生活的同时,进一步领略到城市的文化和精神。
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提升城市空间内涵与品质的深层次诉求日益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
作为城市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城市公共艺术将越发多见,深刻展现出城市的独特个性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