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写下“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盛唐无人对上,宋朝才对出下句

聪明的原野 2025-02-18 16:53:19

大家都知道,唐朝的诗歌那可真是中华文学史上相当出彩的一绝呢。在整个唐朝时期,涌现出了数都数不清的诗人哦。而且呢,这些诗人创作出来的精彩绝伦的诗句那也是多得不得了,真的是为中华文学宝库增添了无比璀璨的光芒呢。

大家都知道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豪刘禹锡等等这些大名鼎鼎的诗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熠熠生辉呢。几千年来哦,他们所创作的那些精彩绝伦的诗句,就一直在人们的口中不断地被传颂着。我们呢,通过细细品味他们留下的这些诗句,就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一般,去了解到距离现在已经有千年之久的那个古老世界的模样啦,能感受到当时的种种情境呢。

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有名气的诗人那可不在少数。不过呢,你会发现这些诗人,他们彼此之间所处的境况却是各有不同的哦。

大家知道吗,有这样一些诗人哦。有些诗人,他们一辈子都活得特别洒脱随性,不拘小节,行为举止那叫一个放浪形骸呢。而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也和他们的为人一样,风格是肆意豪放的,读起来就让人感觉特别畅快,充满着那种无拘无束的豪情。还有些诗人呢,他们这一生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百姓,时刻都在为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疾苦而忧心忡忡。他们留下的那些诗作呢,字里行间也满满都是对苦难的描绘,对世间种种艰难困苦的感慨,让人能深切感受到他们那颗忧国忧民的炽热之心。另外,还有一部分诗人,他们空有一身的才华,却总是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一辈子都在怀才不遇的境遇里挣扎呢。他们写出来的诗,自然而然地就带着十分悲怆的情感,那种壮志难酬的无奈、满心的失落都在诗句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读着也不禁为之叹息呢。

李贺素有“诗鬼”之称,他可是个在仕途上怀才不遇的人呐。那他到底留下了什么样的诗句呢?这着实让人好奇。

令韩愈震惊的天才

李贺是生活在唐朝时期的人,并且他姓“李”。要知道,在唐朝,“李”姓可是国姓,由此想来,李贺的身世应该是比较不寻常的呢。

大家知道吗?要是李贺生活在李世民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他肯定会是一位富家公子呢。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李贺的祖上可不简单,他的祖上是李渊的叔父哦,换个角度说,也就是唐世祖李昺的兄弟,而且还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呢。所以啊,就凭这样的家族背景,要是在李世民那个时候,李贺那妥妥的会是个富家公子的身份啦。

李贺的家族,按常理来说呢,应该是和李氏皇族有着颇为亲近的关系的。正常情况下,即便算不上是有权有势的权贵之家,那最起码也应该是过着不愁吃穿的生活。可大家要知道,唐朝时期的皇族情况有点复杂哦,可不单单只有李氏这一脉呢,在这中间,还横插进来了一个武则天。她的出现,让很多原本和皇族关系紧密的家族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呢。

在武则天当政的那个时期,情况可严峻啦。武则天对李氏的那些权贵们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手段,几乎是把他们都给清理得差不多了,杀得那叫一个干净。不过呢,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就像李贺他们家这样的,平日里行事比较低调,不怎么张扬,没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举动,也没表现出什么太大的权势和影响力,所以才能特别幸运地躲过这一劫,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呢。

话说李氏的祖先在逃出长安之后呢,就辗转来到了河南昌谷这个地方,并在此处安了家,而著名的诗人李贺便是在这儿出生的。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他这一生,就只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官职,所获得的俸禄十分有限,一年到头也就只能靠着这点收入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罢了。

李晋肃这人呢,一生可以说没什么突出的成就。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诗人李贺的一生却因为他而遭受了重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被毁了。那为什么会这么讲呢?大家不妨接着往下看,就知道其中的缘由啦。

有个叫李贺的孩子,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表现得很不寻常呢。那时候,大名鼎鼎的韩愈前去他家拜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年仅七岁的李贺,居然拿起笔来就能写出诗作,他这非凡的才情可把韩愈都给大大地惊住了。

韩愈返回长安之后,就把李贺的故事讲给众人听。原来啊,有个叫李贺的孩子,他可不得了呢,自己都还没怎么察觉呢,名声就已经传遍天下啦。李贺这孩子,可不单单是才思特别敏捷,脑子转得快,能很快就想出好的诗句、写出精彩的文章,而且啊,他还特别刻苦努力。他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常常会做出一些让人惊讶不已的举动呢。

李贺有一位好友名叫李商隐,李商隐曾专门为李贺撰写了一篇《小传》。在这篇传记里提到,李贺在十岁的时候,要是待在家里,就老是找不到创作的灵感呢。于是呢,他每天都会做这样一件事儿,就是骑上家里养的那头“巨驴”,然后再在背上背一个已经有些年头的旧竹篓,做完这些准备后,就动身出门去啦。

李贺有一个特别的创作习惯,每当他行至风景优美之处,那灵感就如同泉涌一般,一下子就迸发出来了。这时候的李贺,会赶紧把脑海中闪现的这些灵感记录下来,写完之后呢,就随手把记录着灵感的纸张抛进身后携带的竹篓里,留待日后进一步整理创作。

到了晚上,李贺回到家中。他母亲一见到他,赶忙让身旁的侍女去接过李贺身上背着的背篓。接过背篓一看,好家伙,里面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啦。

李贺的母亲看到某种情形之后,不禁有些“生气”地发话了,她满是心疼地说道:“我的儿子,你可千万要注意身体,这么没日没夜地劳累,别到时候把自己的心肝都给累出来咯!”

李贺这个人,那可是相当有才华的,而且呢,他还特别刻苦努力。不仅如此,还有大名鼎鼎的韩愈在前面给他引路呢。按说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大家可能就会想了,那李贺在仕途这条道路上是不是就能顺顺利利、毫无阻碍地走下去呢?他的仕途到底能不能一帆风顺?

令天才嫉妒的才华

在元和二年的时候,有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名叫李贺。他心中怀揣着对功名的热切渴望,于是便精心创作了一首诗,随后将这首诗寄给了当时颇有名望的韩愈,其目的就是希望能通过韩愈的赏识,从而为自己求得一份功名。

韩愈对这个小伙子特别看重,心里想着马上就把他召到京城来。可谁能想到呢,就在李贺把信寄出去没多久,他的父亲竟然离世了。这一下,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在古代,是有着严格的礼制规定的,其中一条便是父母离世后,子女至少得守孝三年才行。而李贺呢,他本有着科举方面的计划,可就因为这古代礼制的要求,他也只能把科举的计划暂时搁置起来,没办法按照原本的设想去推进科举之事了。

时间过去了三年,这时候韩愈给李贺写了一封回信,在回信里韩愈告知李贺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啦。

话说在这一年,河南府举行科举考试,而负责看卷的人恰好是韩愈呢。李贺那可是相当有才华的,按说凭他的本事,就算没有什么特殊照顾,也理应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可那个时候的情况不一样,要是看卷子的不是熟人,还真保不准会出什么状况。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唐朝的官场风气就是这样,有些无能之辈,就会靠着各种不正当的手段,去霸占那些本应属于真正有才华之人的功名,李贺要是碰上这种情况,那就太可惜了,好在这次是韩愈看卷呢。

话说在考场上,李贺文思泉涌,当场作了一首诗。那诗作一经问世,便如同璀璨星辰般闪耀,恰好被韩愈看到了。韩愈一读之下,就被这首诗深深吸引,简直是爱不释手啊。他觉得李贺才情非凡,当下便毫不犹豫地选中了李贺,而且还告知李贺,让他在本年晚些时候前往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呢。

要是有韩愈的关照,李贺去考个进士按理来说应该不会太难。毕竟韩愈在当时那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他帮忙照拂着,李贺在考进士这条路上应该能顺遂不少呢。可要是事情真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能成,那这世上恐怕就不会出现那个有着“诗鬼”之称的李贺啦。要知道,李贺的人生经历那可是颇为波折的,他考进士这件事也绝不是顺风顺水,所以才成就了后来独特的他。

当李贺正打算动身前往长安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有一些人,他们心里头嫉妒李贺那出众的才华,就想着法子要给李贺使绊子、找麻烦呢。这些人特意找出了李贺父亲李晋肃的姓名,然后就拿这个名字大做文章,试图以此来阻碍李贺前行的脚步呢。

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这名字里有个“晋”字,恰好和“进士”的“进”读音相同。就因为这个缘故,当时有那么一些人便拿它当作借口,振振有词地宣称李贺和考进士这件事存在所谓的“忌讳”,坚决不允许李贺去参加进士考试呢。

在听闻了这个理由之后,韩愈满心都是莫名其妙的感觉。于是,他想出了“质之于律,稽之于典”这样的方式来为其进行辩解。然而,尽管韩愈做出了这样的努力,可最终的结局却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

在那段李贺逗留在洛阳的时光当中,韩愈一直在旁边宽慰着他呢。韩愈不仅如此,还想着办法帮李贺去另寻一条能够走得通的出路。可谁能想到呢,这过程那叫一个坎坷,每次去尝试,结果都是碰壁而归。就这么着,经过了这一系列的挫折之后,李贺对朝廷算是彻底地心灰意冷,再也不抱什么希望啦。

令天下人赞叹的诗句

之后呢,韩愈出面邀请李贺前往京城出任礼部侍郎这一官职。李贺一开始是去了京城任职的,可没在那个位置上待多长时间,就辞去官职离开了。这时候的李贺身体已经出现了状况,患上了疾病。再加上他在京城期间经历的种种事情,遭遇不太顺遂,这些经历更是让他原本的病情变得越发严重起来了。

大家知道李贺在京城到底遇到了怎样的事情吗?还有啊,那时的唐朝又是处于什么样的时期呢?另外,李贺真的就面临着报国无门的状况吗?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啊,曾经那般繁盛的唐朝就再也回不到过去的辉煌模样了。在这之后的每一位唐朝皇帝呢,面对当时唐朝的种种状况,都实在是无力去做出改变。整个大唐就如同失去了控制一般,正以极快的速度朝着毁灭的深渊一路滑落下去,曾经的盛世荣光终究是渐渐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唐朝历史上,有那么一个时期,唐宪宗作为皇帝在位,他还被称作是唐朝的“中兴之主”呢。然而呢,就在李贺当官的那个阶段,虽说唐宪宗当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就好像一切都那么安稳、祥和。但实际上,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各种潜藏的危机、矛盾就如同暗流一般,一直在涌动着,局势可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呐。

韩愈出面邀请李贺前往京城出任官职。然而,当李贺真正踏入京城官场后,他才见识到了这里那实实在在的黑暗一面。那种黑暗的氛围、种种不合理的现象以及背后隐藏的种种弊端,都让李贺觉得实在是难以承受。于是,他内心产生了极为迫切的念头,一心只想尽快逃离这座让他倍感压抑的京城。

那时候的李贺,心里头不禁开始怀念起曾经无比繁盛的唐朝来。要知道,那可是一个在历史上熠熠生辉、辉煌灿烂的时代,有着数不尽的繁华盛景,处处彰显着大国气象。然而,时光匆匆流转,往昔的盛唐景象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再也回不去了。就在李贺从长安返回家中的路途之上,他目睹着沿途的种种,心中感慨万千。联想到当下的一些状况,又回想起唐朝往昔的昌盛,便心生借古讽今之意。于是呢,他就挥笔写下了一首饱含深情与深意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以此来抒发内心复杂的情感。

我们来看这样一首诗哦,它呢是从一尊金铜仙人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展现了魏明帝那个时期汉朝皇宫的种种景象。李贺写的诗有个特点,就是常常会借助古时候的事儿来暗讽当下的情况,还会借着神啊鬼啊这类带有奇幻色彩的元素来比喻现实呢,在这首诗里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手法。而李贺之所以会被大家称作“诗鬼”,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呢,就是他特别擅长运用像这样借古讽今、借神鬼喻现实的写作手法啦。

我们知道,李贺是一位有着独特创作风格的诗人,他常常会在诗作中涉及一些神仙鬼怪相关的内容。其实呢,和李贺有相似之处的还有李白。李白在他的诗歌创作里,同样对神仙鬼怪之类的事情颇为喜爱,常常会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呢。也正因如此,李白被大家赋予了“诗仙”这样一个极具特色的称号。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里,存在着一句相当有名的诗句呢,那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啦。

要知道,有这样一句话,它实在是太精彩啦,精彩到什么程度呢?后世的诗人们对它那可是青睐有加,多次在自己的创作中引用它呢。而且啊,它还被单独拎了出来,变成了一个“上联”哦。不过呢,说来也挺奇怪的,在整个唐朝时期,那么多有才华的人,却始终没有谁能够对出一个能让人觉得满意的“下联”来呢。

众多文人为此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可即便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与心思,却依旧没能探寻到那个答案究竟在何处,始终未能成功找到答案。

时间来到北宋年间,有一位才子名叫石延年,他也有着怀才不遇的境遇。就是这位石延年,设身处地地去琢磨,经过一番思考后,总算是为那句上联找出了一句还算能说得过去的下联呢,也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月无长恨月长圆”。

说不定他从这一句话里,感受到了与李贺相同的那种体会呢。

或许,只有那些有着满腹才华却得不到施展机会,满心想要报效国家却找不到途径的人,才能够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诗所蕴含的真正意味,也才有可能对得出极为完美的下联。

有一点很值得说一说,咱们伟大的毛主席在他创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里,也曾引用过李贺的一句诗呢。李贺的那句诗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而毛主席引用之后接着写道“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形成了这样经典的诗句表述。

你看啊,有这么一句诗,在岁月的流转过程中呢,它不断地发生着演变。原本它可能只有一种比较确切的含义,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解读越来越丰富多样了,于是呢,它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意思啦。其实,这大概就是传承所蕴含的意义所在吧,在传承的过程中,事物会不断发展变化,衍生出新的内涵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