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潮来临,新冠病毒将被带到偏远农村,原有“宁静”被打破

晓笛观察 2023-01-07 15:21:04

这几天,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正在逼近,尤其在发达城市,单日增病例创下新高,一些城市正在经历,人们正在苦苦煎熬。不过,春节临近的返乡热潮也被推上热搜。

临近春节,一年一度的打工人返乡潮即将到来。疫情放开后,城市人口的密集,加上新冠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能力,导致病毒在城市快速传播,不说在城市,临近城市的农村,也都无一幸免。

有人正在经历;有人已经熬过去;也有人没能熬过去。放开不到一个月时间,感染人数成倍增长,甚至有的城市已经接近80%的人群感染。要知道,这样的传播速度是远远超预期的,到最后,谁也逃不过疫情的洗礼。

春节临近,返乡潮开始了,疫情三年,回家终于不再通过复杂的程序,至少避免了核酸检测;不用扫码;不用担心被隔离。

这波疫情,对于偏远农村来说好很多,至少在返乡潮到来之前,不用担心疫情突然出现在自己的村子。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农村,这种对于他们遥不可及的病情,不论是放开还是封控,他们都带有恐惧感。

在偏远农村,谁家有人感染了,谁是外地回来的,他们都会摸得很透彻,于是告诫家人距离保持距离,防止感染到自己身上。但对于春节得返乡潮,他们阻挡不了,但恐惧心理依旧在。

在封控时期,春节返乡的人们至少在明面上会是安全的,因为只有核酸阴性才能回家,阳性的会被隔离,所以大家的恐惧心理可能没有现在这样的强烈。遗憾的是,现在不同了,毕竟小阳人都在“裸奔”。

如此多的人返乡,势必会有人是阳性患者,带有新冠病毒,这对于偏远农村来说,不论是基础医疗还是心理上都是可怕的。

要知道,在偏远地区的农村,想要买药,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大家都有一个习惯,在买药时喜欢多买,不管有用没用,先备着,越是经常用到的药品,越多越好,毕竟去一趟诊所不容易。

有些偏远农村甚至没有诊所,买药还需要去很远的街道购买。可以想象,如果在这样偏远的农村感染上新冠病毒,在医疗资源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只有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硬扛,这对于年轻人来说可以,对于偏远地区农村老人来说,将会面临生与死的考验。

即使在临近城市的农村,到现在这种境地,资源已经被抢购一空,想要买到感冒退烧药都很难,更别说买到什么抗新冠病毒类的药物了。

前两天,看了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内部培训,他强调,新冠患者在72小时的黄金期内一定要将抗病毒类药先用上,不要一味的使用抗生素,否则会加重病情,还有一些专业的治疗方法。说实话,方法没有错,但这些在基础用药匮乏的农村根本不现实。好一点的可以来点退烧药,输点生理盐水或是葡萄糖,不好的没药可吃。

其实农村人内心是害怕的,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在大家的印象中,今年去世的老人更多了,尤其在城市,有一点消息就被爆的彻彻底底,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民所遇到的实际情况。

殊不知,这样的去世病例,在农村可能更多,只是没有出现在网上罢了,农村人的忙碌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虽然一年到头守着一亩三分地,但每个季节都有干不完的活,忙碌的生活、收工后的电视,是他们打发时间常用的方式,当然,这仅仅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农村很多人对于智能手机可能都不会用,只是逢年过节看到这些年轻人回家拿着手机划来划去,所以对他们来说,再加上生活的忙碌,谁会有时间来摸索APP,再看看这个如何发布,再将这些发布到网上呢。

疫情放开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在2022年12月底,网上爆出农村火葬场排队,有人也实地考察,的确是这样。虽然农村去世老人没有大肆在网上公布,但火葬场排队现象就是靠近城市农村最真实的写照。

这几天,上海将会加大投入Paxlovid、阿兹夫定,敢问,农村的基础用药在哪里。所以这对于农村人们来说无疑是最为残酷的,医疗资源匮乏,无药可用,有病只能硬扛,要不就是生理盐水之类的猛输出,简单粗暴,但后来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身体好的能扛过去,身体不好的就这样走了。

说这些最终意义在于:农村医疗不可被忽视。虽然城市人口众多,但农村人民也需要资源,在这种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返乡潮猛烈冲击下,偏远地区农村人能不害怕吗?最基础的医疗没有,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人们逢人哭诉,所以这部分人是最无助的。

从制造舆论的角度来讲,农村人没有这么多的心眼,也不会有任何事情都公之于众的做法,立马发布到网上;也不会说,发烧了,我先拍个视频,让大家都看看。对于偏远农村人大多都是不会这样做的。

所以哪里有不舒服了,只能去看看诊所能不能买到药,条件好点的输点液体,实在不行了就在家里呆着,哪里都不去,就硬扛。不会因为买不到药,没地方看病在网上一顿乱抱怨。到最后的结局是,大家都以为只有城市最严重。

既然春节返乡的事实不能改变,不妨就给农村备足药物,让偏远农村的人们拥有安全感,这样也不会使得大家闷声抱怨。

1 阅读:16

晓笛观察

简介:每日更新,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