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领域,直升机因其独特的飞行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一直是各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航空大国,近年来在直升机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直-18F(AC313)这一型号更是备受瞩目。它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骄傲,更是中国在民用直升机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直-18F(AC313)的设计基础是早期的哈尔滨Z-8直升机,而哈尔滨Z-8则是基于法国宇航公司“超级大黄蜂”直升机的国产化版本。直-18F(AC313)在继承前代优良基因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和升级。其原型机于2010年3月18日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完成首次飞行,并在2010年11月的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直-18F(AC313)的设计目标是满足多种民用需求,包括客运、医疗救援、搜索与救援以及货物运输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直-18F(AC313)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它配备了三台普惠加拿大PT6B-67A发动机,这种发动机以其高效能和可靠性而闻名。
直-18F(AC313)采用单旋翼带尾桨的设计,飞行员座位并排布置,起落架为不可收放式。尽管其设计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直-18F(AC313)在材料和系统上进行了大量创新。直升机的旋翼叶片和机身大量使用了复合材料和钛合金,其中复合材料占直升机结构的50%,钛合金用于其余部分。这种材料的使用不仅减轻了直升机的重量,还提高了其结构强度和耐久性。
直-18F(AC313)的内部配备了现代化的集成数字航空电子系统,驾驶舱高度为1.83米,内部空间达到23.5立方米。它可以容纳27名乘客和两名机组人员,同时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配置,例如用于VIP运输或医疗救援。在货物运输方面,直-18F(AC313)能够内部携带4吨货物,或者通过外挂吊索携带5吨货物。此外,它还配备了电子飞行仪表系统,进一步提升了飞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直-18F(AC313)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卓越的高原性能。它是继西科斯基S-70C“黑鹰”之后,第二款能够在青藏高原地区执行任务的直升机。为了验证其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直-18F(AC313)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进行了低温飞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直升机能够在低至零下46摄氏度的极端低温环境中正常运行。
此外,它还在测试期间创下了33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记录。凭借这些出色的表现,直-18F(AC313)成为中国首款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授权,在海拔4500米以上高原地区飞行的国产直升机。
直-18F(AC313)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但也充满了亮点。在完成飞行测试后,直-18F(AC313)获得了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其正式进入民用航空市场。首批五架直-18F(AC313)原计划于2011年交付给“飞龙特种航空”公司,但截至目前尚未交付。不过,昌飞公司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希望将直-18F(AC313)推向国际市场,并获得了来自国内外客户的32架订单。直-18F(AC313)配备了先进的仪表着陆系统,使其能够在高原地区的暴风雪天气中执行救灾任务。
除了直-18F(AC313),昌飞还推出了其改进型号——直-18F(AC313A)。直-18F(AC313A)于2022年5月17日完成首次飞行,它在结构上进行了重大改进,内部载荷空间进一步扩大,类似于昌河Z-8L。这种改进使得直-18F(AC313A)在运输能力上有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多种任务需求。
直-18F(AC313)及其改进型号的出现,不仅填补了中国在大型民用直升机领域的空白,还为全球直升机市场带来了新的选择。其先进的技术、卓越的性能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