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数字化转型,虽然不是莫迪首先提出的,但却在莫迪执政期间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莫迪于2014年7月,也即第一任期的开始,就提出了“数字印度”的设想,并将“数字印度”纳入执政重点。此后,印度政府以普惠金融作为突破口,带领印度进入以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为主要模式的“数字社会”时代。
科尔尼咨询与亚马逊2024年的联合调查报告认为,印度的数字之路非常独特,其电子支付,正在深刻改变着印度的消费行为,甚至是印度社会。印度的电子交易,已经从2016年的100万笔,发展到2022年100亿笔。2024年8月17日,盖茨在印度西雅图领事馆揭牌仪式上提到,印度已经是世界第三大金融科技国家(Fintech),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科技的发展典范。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也将很多公共服务在线化,推动电子政务与技术治理。在此基础上,印度进一步在人工智能与相关新兴技术领域进行谋篇布局,以开启印度的人工智能时代。
▲ 图源Pexels
01
莫迪的“数字印度”设想
2014年7月22日,莫迪就已经在官方网站上提出了“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的设想,当时提到,考虑用云计算和手机小程序为印度经济发展和公民赋能。从网站上刊登的信息看,那时的莫迪已经有了大致的目标,对于具体包括什么内容,还没想清楚。
2015年7月1日,莫迪正式启动了“数字印度”(Digital India)项目,提出让技术更好服务教育、医疗和农业等领域。不久后,莫迪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了他的“数字印度”愿景(Vision for a DIGITAL INDIA),提出了“数字印度”的17个梦想:
(1)数字高速路团结整个国家;(2)连接起来的12亿人推动一个创新的印度;(3)知识是力量,可以为人民赋能;(4)信息获取有利于消除障碍;(5)信息有利于政府公开和政府透明;(6)技术可以让政府与民众互动不腐败;(7)民众可以通过手机便捷有效地获得政府服务;(8)政府可以通过自媒体积极与民众进行沟通交流;(9)数字学习可以让教育到达那些最不易获得教育的群体;(10)有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技术达到最偏远的群体;(11)农民可以通过技术与国际市场进行实时连接;(12)手机可以让人民得到紧急救助服务;(13)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4)手机和电子银行保障金融服务的普惠性;(15)电子商务推动企业创新;(16)在新发展动向上世界将会看向印度;(17)网民成为被赋能的公民。
总结起来,莫迪相信,数字可以凝聚印度,可以赋能公民,可以消除不平等,可以促进政府的公开透明,可以改善公共服务,可以促进印度的转型创新,可以让印度弯道超车。
▲ 图源Pixabay
莫迪的这些设想不仅仅是口号,为了配合数字印度转型,在机构建设上,莫迪政府在2016年将电子与科技部从通讯与信息技术部分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部,同时该部还改制成立“数字印度公司”,专门领导“数字印度”的转型项目。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将很多服务改为线上,如护照申请,签证延期、报税等。
我2014年10月开始到印度工作,跟莫迪第一任期的开启近乎同步,亲身经历了这种快速数字化转型时期。
以外国人的签证延期为例,早期都是线下到警察局去申请,每次都得跑三、四趟,大学的工作人员还得陪着,而且不是每次都约得上时间,断断续续得一个周才能办下来,甚至一些学校专门给国际留学生放几天假去办签证延期。自从莫迪推行签证延期在线化后,大学的工作人员在网上提交后,德里那边直接审批,两、三个工作日就出来了,本人一趟都不需要跑。
莫迪还将很多公共服务改为在线办理,大大减少了腐败行为,这都如他设想的,政府公开、透明,民众与政府的互动不再腐败。在此期间,印度的报税系统也进行了在线化改革,线上申报也非常方便。据我了解,美国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实现政府提供的在线报税服务。
从智能手机的普及看,2014年我刚到印度时,印度的智能手机还主要是中产家庭使用,大学的司机、园丁等用的是非智能手机,而到了2018年左右,他们大都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有的甚至还有两部。印度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在线化的一些服务有关,当然,中国手机制造商将便宜且质量不错的手机推广到印度,也是做了贡献的。
▲ 印度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数据的快速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于https://www.dataforindia.com/living-conditions-access-to-comm-tech/.
02
以普惠金融服务撬动印度的数字转型
在一个以农业为主,大多数人习惯现金支付、身份识别不统一且大多没有银行账户的国家,又处于智能手机和网络普及非常低的阶段,莫迪将如何撬动“数字印度”的突破口呢?
莫迪的策略是,以普惠金融体系为突破口,事后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政府的很多公共福利,都涉及到资金给付。穷人们排队领取会面临着腐败困扰,还要投入很多时间成本。将这些发放转化为银行转账模式,将更有利于穷人。而鼓励穷人开银行账户,就会面临着身份证明和最低储蓄等要求。如果政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穷人就会更有积极性去开设账户。沿着这样一种问题解决思路,莫迪到任后,首先发起了便捷普惠性金融服务。
2014年8月28日,也即莫迪第一次任期后不久,就发起了便捷普惠性金融服务项目(Pradhan Mantri Jan-Dhan Yojana,简称PMJDY),目标是让普通民众以便捷方式开设存取账户,以方便贷款、汇款、购买低价保险以及养老金等服务。
这个银行账户可以直接收到政府的福利款项,跟普通银行账户的差别还在于,没有最低存款要求,还可以得到意外伤害险、人身保险以及允许透支服务,这些功能对低收入家庭都很有吸引力。
项目开展后,印度公民开设银行账户数从2015年3月的1.57亿,发展到2024年8月13日的5.3亿,增长三倍。新开设的账户中,过半是女性,而且三分之二来自农村或郊区,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莫迪“数字印度”的梦想,消除印度数字化鸿沟或不平等。
▲ 信息来自于印度财政部https://pib.gov.in/PressReleasePage.aspx?PRID=2049231
为了实现便捷金融服务的目标,莫迪还需要同步解决身份识别的唯一化和统一化问题。统一的身份识别系统,也将有利于金融在线服务的开展。但身份识别的统一化在民主国家往往非常困难,美国至今也没有实现。
莫迪对此是有认知的,但他还是努力推动实现了这一目标。一方面印人党在人民院的多数席位助力了法案的通过;另一方面,在名称和内容上,莫迪政府也是非常用心的,以最大限度减少争议。
他们将法案的名称命名为《身份证(金融及其他补贴、福利与服务精准提供)法》(Aadhaar (Targeted Delivery of Financial and Other Subsidies, Benefits and Services) Act ),将此身份证的统一,定义为更精准提供公共服务和福利;在内容上,该法案规定了自愿申请原则,但将很多便利服务与其绑定,以激励而非惩罚的方式推广其申请。另外,Aadhaar卡申请也比较便利,他们还可以上门办理,金大就邀请他们到大学为老师们办理。
便捷金融服务的目的,不单纯是让更多公民开展银行账户,更为重要的是,要让民众更愿意通过金融系统开展支付服务,这样可减少腐败和灰色、黑色交易。因此,金融支付的便捷性,就成为了下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 图源Pexels
03
跨行在线支付系统的启用与废币助推
正如上面所介绍,莫迪的便捷普惠性金融服务的第一步,是鼓励民众开设银行账户,第二步是让民众便捷使用金融服务,因此,跨行在线支付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成为了关键一步。
“数字印度”发起后,印度储备银行已经做了准备,并委托印度国家支付公司开发了一个用于支持手机跨行实时支付的系统——统一电子支付接口系统(United Payment Interface,简称UPI),其他的手机支付小程序可以依托它来开发。该系统于2016年4月11日开始试运行,目前支持的业务包括个人间支付、个人与商家之间的支付、依请求支付、到货支付、定期付款和首次公开募股投资等。
新事物的推行往往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莫迪的“废币”却让线上支付短期起飞。
在印度开始统一电子支付接口系统启用时,印度90%以上的交易是现金支付。半年多后,也即2016年11月8日,莫迪突然宣布废除500和1000卢比的货币,这在当时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却促进了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
根据Euromoney的介绍,以软银和蚂蚁集团投资的Paytm为例,该支付方式是莫迪废币后的三个月内,用户量上涨了50%,在一年内从1.25亿涨到2.8亿用户,翻了一倍多。伴随着电子支付的增长,到2017年,印度的现金交易就降到了60%。到2017年底,电子交易比2016年底增长了9倍。印度政府发布的数据也提到,2016年的电子交易只有100万笔,到2022年已经100亿笔电子交易,数额非常惊人。
欧洲支付理事会也在访谈负责研发的印度国家支付公司首席执行官Ritesh Shukla时了解到,在2023年,电子支付接口系统1170亿笔交易,涉及金额2.19万亿美元,到2024年5月,在该系统上已经开展140亿笔交易,单2024年5月一个月,电子支付接口系统上处理的交易就达到2450亿美元。
科尔尼咨询(Kearney)与亚马逊支付(Amazon Pay)联合发起的调查显示,印度的电子支付仍然在快速发展,从2018年的3000亿美元到2024年的3.6万亿美元,预测到2030年,印度零售业的电子支付将达到70万亿(70 trillion)美元。
印度储备银行的2025目标中(Reserve Bank of India Payment Vision 2025)提出了4E的核心目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进行电子支付(E-payments for Everyone, Everywhere, Everytime)。
印度的电子支付正变得国际化,据科尔尼咨询(Kearney)与亚马逊支付(Amazon Pay)联合调查,到2022年,印度的电子支付已占到全球的46%,印度的统一支付接口系统(UPI)目前已被七个国家所接受,包括不丹、法国、毛里求斯、尼泊尔、新加坡、斯里兰卡和阿联酋跨境交易使用,预期到2029年将扩展到20个国家。根据科尔尼咨询和亚马逊支付对印度120个城市6000名消费者和1000名商户的联合调查,电子支付正在改变印度的消费行为。
▲ 图源Pixabay
上述数据告诉我们,印度的数字转型迅猛快捷,从大部分人没有银行账户,到短短五、六年的时间了实现了大部分人的数字支付方式,这是很了不起的跨越。
科尔尼咨询与亚马逊调查分析认为,印度的数字之路非常独特,这条独特之路受益于很多因素,包括印度活跃的人口增长和GDP增长,低廉便捷的互联网络的覆盖,政府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持,以及印度电子支付生态系统的发展等。
负责研发的印度国家支付公司首席执行官Ritesh Shukla在接受欧洲支付理事会采访时也表示,电子支付接口系统之所以能够如此快发展,主要受益于三个因素:
一是印度政府致力于转型为数据赋能的社会;二是印度储备银行就金融科技发展具备前瞻性和渐进性思维;三是印度已经形成了一个由银行、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商户的生态系统。
印度的数字转型,通过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便捷性普惠金融服务为突破口,配合以唯一身份识别系统和统一支付接口系统的技术支持,再加上废币事件和疫情的助推,这使印度社会快速进入了电子商务和电子支付时代。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的在线化,产生了大量数据,因此,印度政府将以数据和算法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发展列为“数字印度”的下一步发展重点。
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同,印度政府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方面,正有意识地进行战略布局,包括确定重点新兴技术领域,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的创新研发与创新应用,让儿童接触到可操作性的新技术以培养新兴创新人才,在新技术领域进行人才认证与储备。
04
人工智能领域的谋篇布局
上文分析了莫迪政府如何在智能手机不普及、大多数人没有银行账户、身份认证不统一的背景下,以普惠性金融服务、统一身份构建和统一支付接口系统撬动了“数字印度”的跨越式发展。
2024年7月参加“数字印度”九周年活动时,莫迪赞扬“数字印度”项目已经是“便利生活”和“透明印度”的一个标志性赋能项目。这意味着,印度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转型,已经在便利生活、消除数字鸿沟和增加政府公开透明方面越来越接近莫迪的“数字印度”愿景。
伴随着印度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印度开始关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使用,并将数字转型的下一步重点转移到以人工智能和相关新兴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
近几年,印度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了快速发展。在2023和2024年斯坦福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印度在人工智能技能渗透(AI Skill Penetration)方面一直排第一。这让印度正迈向莫迪“数字印度”愿景的另一个目标:印度在数字时代弯道超车,也即“世界将在新想法方面看向印度”。
据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网站发布的消息,到2025年,人工智能对印度GDP的贡献将达到4000-5000亿美元,这几乎达到了印度预估2025年GDP为5万亿美元的10%,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为印度经济增加9670亿美元。人工智能在印度的快速发展与印度政府在几年前已开始有意识的谋篇布局不无关系。
▲ 图源Pexels
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框架搭建
在应对人工智能及相关新兴技术发展方面,印度在机构设置、顶层设计和实践导向上都表现出与传统决策很不同的一面。
印度传统的行政管理上,科层官僚制明显;在创新上,一般倾向于让民间自发推动,到一定阶段后再法律规范,但较少有效使用计划或规划做预判性顶层设计;在具体创新实践上,过去印度政府在公私合作方面也不热情。
但是,伴随着“数字印度”的转型,印度政府在人工智能和相关新技术的发展上的决策模式正表现出明显转向。在后者的发展中,印度政府强调公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生态系统化”的治理导向;在政府机构设置上表现出灵活性;在创新探索上,也强调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摸索相结合。
在机构设置上,电子与信息技术部为应对新技术发展以及其对治理的影响,不再通过设立固定机构的方式,而是建立专门的小组,一般由副秘(additional secretary,职位介入中国的副部长和司长之间)或联秘来主管(joint secretary,准司长级)。从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的网站来看,目前设立了十六个专门的小组,有的是是按专业内容,如数字治理、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等;也有的是按业务内容,如国际合作、议会事宜;还有的是综合性的,如创新与知识产权以及卓越中心项目。本文即将介绍的人工智能与相关新兴技术也仅仅围绕着这一小组(AI & Emerging Technologies Group)的布局思路而展开。
在机构建设上,印度政府非常重视平台的作用。如印度政府与全国软件与服务业公司联合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简称NASSCOM) 于2022年5月设计运行了国家人工智能门户网站(National AI Portal,命名为INDIAai),提供与人工智能发展有关的调研报告、发展数据、案例研究、教育机构、学术发表等信息。
再比如,基于NITI Aayog的2020年1月份的建议,印度政府于2021年12月在浦那设立“人工智能研究分析与知识传播平台”(AI Research Analytics and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Platform,简称“AIRAWAT”) ,主要是创造一个全印度各行各业共享的云计算平台,计划将每秒峰值速度从200,最终升级到790 petaflop。印度政府还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方面的国际合作,如成为人工智能全球合作组织(Global Partnership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GPAI)创始成员,并在2022年当选理事会主席。
基于已有探索,2024年3月7日,印度政府正式公布了“印度人工智能使命计划”(India Ai Mission),将其定义为:
“一个综合的国家级项目,致力于以民主和催化方式发展印度人工创新生态系统,并保障印度初创公司和研究者的国际竞争力”。
印度政府还同时批准了12.3亿美元的资助计划,用于资助“印度人工智能使命”下的项目,并确定了七大支柱:印度人工智能计算力、印度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印度人工智能数据集平台、印度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印度人工智能未来技能、印度人工智能创业金融和安全可信任的人工智能。就这一使命计划的内容,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网站对此有详细介绍,感兴趣的可以上去浏览。
▲ 图源Pixabay
人工智能谋篇布局中的“生态系统化”思维
在人工智能及相关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上,印度政府的决策非常强调“生态系统化”思维,主要体现在公私合作和产学研的高度融合上。这首先体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领域的识别上。
2018年2月7日,电子与信息技术部下面的新兴技术司成立了四个委员会来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每个人委员会都体现了产学研的融合构成,也即政府部门的科学家、印度软件协会的专家、印度理工学院的教授和知名跨国公司的代表一起来识别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潜在发展领域。
我们可以看一下他们的具体人员构成,是如何实现产学研融合的。
第一个委员会叫”平台与人工智能数据委员会”(Committee on Platforms and Data for AI),包括十二名委员,包括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的科学家及附属机构的专业人员,印度理工学院的教授,塔塔咨询、印度软件协会以及谷歌、微软、英伟达等国内国际公司的代表组成。
第二个是用人工智能识别国家发展关键领域发展宗旨委员会,委员会以印度理工、印度管理学院的教授为主,也包括少数印资和外资企业代表,如IBM。
第三个委员会是技术能力、跨领域关键政策支持、技能与研究布局委员会,这里面还是有印度软件协会、英伟达等公司代表,也有知名印度理工学院的代表。
最后一个委员会是网络安全、法律与伦理委员会,由一些政府科学家、政府附属研究机构和印度理工教授代表组成。
这些委员会的主要功能在于:
第一,识别人工智能应用的关键领域,并就如何在这些领域快速采纳人工智能方式提供可行性建议;第二,帮助识别行政系统内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方式降低陈本和改善服务的领域;第三,就人工智能使用的技术框架或平台提供建议,以解决数据资源的来源性问题;第四,就法律框架、数据隐私及网络安全方面的事由提供建议;第五,就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就业、技能学习与再学习挑战等问题的回应方案提供建议;第六,就促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以及设立卓越中心提供研究投入框架的推动建议。
他们都在2019年7月提交了自己各自领域的报告,感兴趣的,可从本文的参考信息提供的链接中具体了解他们的具体建议。
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下的“人工智能与新兴技术小组”还提到,除了四大委员会帮助识别人工智能发展潜力外,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更体系化发展,该小组还推动成立了七个专家组,分别关注人工智能特定领域的发展,这些专家组也是一种“生态化系统”的构建视角。具体包括:
印度人工智能卓越中心(India AI Centers of Excellence)印度数据平台(India Dataset Platform)机构能力与国家数据管理办公室印度人工智能未来设计(IndiaAI Future Design)印度人工智能未来技能(IndiaAI Future Skills)印度人工智能未来实验室计算(IndiaAI Future Labs Compute)印度人工智能半导体(Semincon IndiaAI Chipsets)
这些专家组在2023年10月联合发布了印度发布了第一份人工智能报告——《印度人工智能2023》。
除了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相互动的基础框架搭建和生态化系统的决策思维外,印度“人工智能与相关新兴技术”小组还致力于推广创新实践中的生态圈构建模式——“卓越中心”计划,本文将在接下来的部分予以重点介绍。
创新实践的生态圈模式——卓越中心
印度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中,在创新实践方面,也在突破传统的科层管理模式和行业壁垒,正努力构建公私互动和产学研高度融合的生态圈模式,也即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简称CoEs)模式,以更有效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与应用。
在运作上,卓越中心主要采用辐射中枢模式(Hub and Spoke model),也即不仅仅要自己研发和应用,还要为探索最高标准和最佳实践而发挥中枢指导和辐射支持与孵化的作用。这些卓越中心主要有四个功能:基础研究、技术发展、促进创新创业以及人工智能的技能发展。
这种生态圈模式的卓越中心,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领域导向(domain based),另一类是主题导向 (theme based)。
领域导向的,主要由电子与信息技术部联合印度软件工业园(Software Technology Park of India,简称“STPI”)、邦政府以及一些企业联合设立的,是国家层级相对综合的融合了研发与应用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如在金奈设立的金融科技卓越中心,要建立一个一体的生态系统,实验创新性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业,除了政府的一些人工智能发展的机构,印度理工学院(金奈)、国际支付金融工具(paypal),银行(yes bank)等也参与进来。类似的中心还包括在班加罗尔等设立的物联公开实验室、在布巴内斯瓦尔设立的电子系统设计与制造中心、在北方邦设立的医疗电子产品及健康信息卓越中心以及在浦那设立的知识产权卓越中心。
比较而言,主题导向的,更像是一个孵化中心,层级和综合性略弱一些。主题导向的孵化中心,也是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的指导下,由地方政府和院校推动成立,如在德里大学成立的电子创业园,主要侧重在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造,由印度软件工业园、印度电子与半导体协会、德里大学联合执行,在未来五年内投入251万美元,孵化50家初创公司;类似的创业孵化中心还在科钦设立了一个,主要用于日常消费的电子产品的初创企业孵化,主要由印度信息技术与管理学院(喀拉拉)与喀拉拉创业计划等联合执行。还有一家设在比哈尔邦,主要用于医用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企业的孵化。
电子与信息技术部还在网站上列出了四类人工智能战略重点的卓越中心。第一类是物联网卓越中心,主要设立于甘地纳格尔(Gandhinagar)、班加罗尔(Bengaluru)、古尔冈(Gurugram) 和维扎格(Vizag)四个城市。第二类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卓越中心,目前主要是设立在位于布巴内斯瓦尔的印度理工学院(Bhubaneswar)。第三类是在海得拉巴设立的游戏、视觉效果、计算机视觉以及人工智能卓越中心,这由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及其下属的印度软件科技园(Software Technology Parks of India)、游戏企业、特伦甘纳邦政府于2020年1月成立。第四类是在古尔冈设立的区块链技术卓越中心,这是2020年3月,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印度软件科技园、哈里亚纳政府、IBM公司等联合成立的,主要识别在区块链领域有潜力的创业公司,邀请他们进入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的软件科技园。卓越中心作为致力于创新的生态圈模式正被印度政府进一步被推广。在2023年的财政年会上,印度总理莫迪提出,要继续加大在印度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的卓越中心的做法,重点关注治理、健康服务、农业、制造业、金融科技等。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看到,在人工智能及相关新兴技术领域,印度政府有了很明显的谋篇布局的意识,而且在决策机构设立和决策机制模式探索上,具有很明晰的“生态系统化”思维,这与其传统行政管理表现出非常不同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