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一则波兰骑兵向德军装甲部队发起冲锋,用马刀长矛砍杀坦克的笑话广为流传,几乎成为现代唐吉坷德式的愚蠢故事。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这一个恶意歪曲、抹黑敌手的宣传套路,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认知战伎俩。
二战时,一则波兰骑兵向德军装甲部队发起冲锋,用马刀长矛砍杀坦克的笑话广为流传,几乎成为现代唐吉坷德式的愚蠢故事。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这一个恶意歪曲、抹黑敌手的宣传套路,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认知战伎俩。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是所向披靡的“陆战之王”。在历史上蒙古铁骑横扫欧洲,成为欧洲人几百年都挥之不去的梦魇。进入近代以后,在很多国家的军队中还保留着骑兵,在战争中也还有过不俗的表现。在欧洲,东欧就是有着悠久的骑兵传统,最著名的就是哥萨克骑兵。
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生活在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顿河、捷列克河和库班河流域的游牧社群,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内部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地方性集团,以骁勇善战和精于骑术而著称,是17世纪俄罗斯帝国崛起和扩张的主要力量。
波兰虽然没有彪悍的哥萨克骑兵,但同样有着重视骑兵的传统。在1919年到1921年的苏波战争中,波兰骑兵也建立了赫赫战功,成为波兰军队中的精锐。
在二战爆发前,波兰军队总兵力为175万人,以及50余万预备役,兵力还是比较雄厚的,而且武器装备也并不落后,由于“骑兵打坦克”的说法深入人心,再加上波兰仅仅一个月就战败了,所以使得很多人都想当然以为,波兰军队装备低劣,甚至感觉简直就和非洲原始部落差不多,大都是装白马刀长矛的骑兵。实际上波兰军队装备4300门火炮、870辆坦克和935架飞机;现代化程度并不低。
波兰陆军总兵力为150万人,下辖30个步兵师、11个骑兵旅、1个机械化旅和1个山地旅。骑兵的比例并不高,最多也就占陆军总兵力的10%左右,也是一个正走向没落的兵种。
关于波兰骑兵向德军装甲部队发起冲锋的故事,流传最广的就是波兰骑兵勇敢无畏,面对德军坦克都毫不退缩,照样冲上前去,结果遭到德军坦克的屠杀,伤亡惨重。简直就像是欧洲版的八里桥之战——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清咸丰十年)清朝御前大臣兼钦差大臣,扎萨克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率领3万蒙古骑兵,在通州八里桥向8000英法联军发动冲锋,在英法联军火炮、机枪的火力杀伤下,蒙古骑兵阵亡约3000人,而英法联军总共只阵亡5人,伤46人。
坦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诞生的,而波兰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复国,所以对于坦克不可能一无所知,何况波兰自己也装备有坦克,应该很清楚坦克的作战能力,也很清楚骑兵队坦克会是什么下场,这种说法完全就是段子。
还有一种说法要靠谱一点:一开始波兰骑兵攻击的是德军步兵,骑兵对步兵自然是碾压性的优势,所以德军步兵落荒而逃,但随后德军装甲部队闻讯赶来支援,德军坦克赶到后就用坦克炮和机枪猛烈轰击波兰骑兵,波兰骑兵损失很大,但也清楚即便要撤退,四条腿的战马也是跑不过坦克的,既然跑不掉,就干脆鱼死网破,转头冲向坦克,想和坦克进行贴身近战,以避免德军坦克的火力杀伤。结果,骑兵就算冲到坦克身边,马刀长矛也无法奈何坦克的铁钢身躯,最终全军覆没。
这种说法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情,不过和真实情况还是有很大出入。
真实情况是:1939年9月1日,也就是德军入侵波兰的第一天,就在但泽走廊霍伊尼采镇7公里处,德军第20摩托化步兵师所辖的第76步兵团2营,突然遭到了卡昔米尔兹·马斯塔尔基上校率领的第18波米亚枪骑兵团的250名骑兵的攻击,德军步兵仓皇败退,但德军2营配属的装甲侦察车——只是装甲车,还不是坦克就立即赶来,用车载的MG34轻机枪向波兰骑兵猛烈扫射,自动武器的火力压制对于骑兵显然是近乎屠杀一般,因此在转眼之间,波兰骑兵就伤亡大半,马斯塔尔基上校随即率领残余的骑兵撤退了。
这本来就是一场很平常的遭遇战,规模也不大。但当天晚上,意大利记者印德罗·蒙特内利来到战场,他看到战场上波兰骑兵留下的马匹和士兵的尸体,又看到了刚刚赶到的德军坦克,便加油添醋,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了一篇报道,完全无中生有描述了波兰骑兵挥舞着马刀长矛向德军坦克冲锋的场景。
纳粹德国宣传门(宣传部长就是以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而著称的戈培尔)看到这篇报道,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宣扬德军装备如何先进的绝佳素材,于是德军《国防军》杂志很快就引用了这篇报道,还配上评论,表示波兰精锐骑兵在德军新式装备面前不堪一击。
此后,德国宣传部门更是不易余地开足马力大肆进行宣传,于是“波兰骑兵用马刀长矛向德军坦克冲锋”的神话就被炮制出来,并广为流传,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为著名的一个笑话,而在这个笑话的背后,自然是德军装甲部队战术先进,战力强悍,不可战胜的高大上的形象。显然,这是德国方面非常成功的一个认知战的案例。不仅是在当时,甚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还是很多不明就里的军迷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