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于杭州西子湖畔举行的两岸基层民生发展交流会上,300余位两岸代表共同见证了一场关乎台湾未来走向的角力。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旺旺集团副董事长周锡玮等台湾各界人士,于特朗普全球“对等关税”的阴霾笼罩之下,将目光投向了海峡对岸的大陆。
这场交流会上,最刺痛人心的是台湾农民的困境。赖清德当局为了讨好美国,不仅将台积电拱手相让,还打算对美农产品实施零关税,这让台湾养鸡协会理事长邱时恩急得直跺脚:“现在岛内畜禽产业都被吓得要死!” 台北农产运销公司总经理吴芳铭更警告,若台湾农渔市场零关税,农民可能被迫休耕停捕,一旦天灾来袭,将酿成粮食安全危机。这种 “卖台求荣” 的操作,让台湾民众对民进党彻底失望,正如桃园市市长张善政所言:“核心产业绝非可以轻易交换的筹码。”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锡玮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大陆对台湾全面零关税,恢复所有通航点,甚至提供水电、天然气等物资支持。他觉得,此举既能戳破民进党所谓“大陆欺负台湾”的谎言,又可使台湾民众“心中感念大陆”。然而,这个看似美好的提议背后,隐藏着现实的冰冷 —— 大陆曾对台实施惠台政策,换来的却是民进党对大陆产品的贸易壁垒。正如《中国时报》所警示:“只怕美国课关税,不怕 ECFA 终止?”
当台湾农民在田间为生计愁眉不展,中小企业主于关税重压下辗转难眠时,周锡玮的提议宛如救命稻草,却又恰似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民进党 “抗中保台” 背后的民生疾苦,也照出了两岸关系中 “善意” 与 “算计” 的残酷博弈。台湾民众不是政治棋盘上的棋子,他们需要的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周锡玮提出的零关税提议,乍看之下饱含温情,实则矛盾暗潜。从经济角度看,若大陆对台全面零关税,短期内可能缓解台湾企业的关税压力,但长期将冲击大陆本土产业。例如,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2929.71亿美元,大陆对台出口占比仅为25.6%。若推行单边零关税,大陆相关产业恐面临“劣币驱逐良币”的风险。更关键的是,民进党当局的 “台独” 立场未变,过去 ECFA 优惠政策已被其当作 “政治筹码”,若再次让利,极可能重蹈 “惠台不惠统” 的覆辙。
台湾《经济日报》一针见血地指出,若对美进口零关税,台湾农渔、汽车等四大产业将首当其冲。这种 “拆东墙补西墙” 的做法,不仅无法解决台湾经济困境,反而会让台湾更深地陷入 “依附型经济” 的泥潭。
与周锡玮的 “浪漫主义” 不同,国台办主任宋涛提出的 “三步走” 战略更具现实根基:
第一步:扩大两岸交流合作。2024 年两岸贸易额同比增长 9.4%,大陆持续为台湾提供市场机遇,例如昆山台企研华科技参与轨道交通建设,享受到政策红利。这种 “合作共赢” 的模式,既避免了单方面让利的风险,又让台湾民众切实受益。
第二步:坚守 “九二共识”。正如宋涛所言,“幸福的生活离不开强大的祖国”,只有反对 “台独”,才能保障台湾民生。这一立场获岛内有识之士支持。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批评赖清德的“17项策略”致使两岸交流倒退,几近“准戒严”。
第三步:共谋民族复兴。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只有携手实现民族复兴,才能拓宽发展前景。这种 “大格局” 思维,与周锡玮的 “局部让利” 形成鲜明对比,更符合两岸长远利益。
台湾民众的处境堪称 “夹缝中的挣扎”。一方面,民进党当局的 “抗中保台” 政策导致两岸关系紧张,2023 年两岸贸易额同比下降 15.6%,旅游业、农业等民生领域损失惨重;另一方面,美国的关税大棒又让台湾经济雪上加霜,赖清德所谓的 “吃苦当作吃补”,被岛内舆论痛批为 “绿色独裁”。
在这种情况下,大陆的惠台政策成为台湾民众的 “希望之光”。例如,“31 条惠台措施” 实施以来,2000 余家台企享受到税收优惠,800 多名台胞考取大陆职业资格。然而,诚如台湾工商团体“三三会”理事长林伯丰所说,倘若当局持续对两岸经贸加以限制,到头来受到损害的唯有台湾自身而已。
零关税不是 “救世主”,而是一把双刃剑。周锡玮的提议看似为台湾着想,实则可能让台湾陷入更深的经济依附;宋涛的战略则以 “合作、安全、发展” 为核心,既尊重现实,又着眼未来。台湾民众真正需要的,不是 “天上掉馅饼” 的施舍,而是一个能保障他们尊严与利益的两岸关系新框架。
周锡玮的零关税提议引发的争议,本质上是两种两岸关系思维的碰撞:一种是 “输血式” 的短期救济,另一种是 “造血式” 的长期共赢。然而,在民进党当局的 “绿色恐怖” 统治下,这种理性讨论变得奢侈。
赖清德上台以来,大搞 “去中国化”,甚至废止支持统一的陆配居留权,这种 “白色恐怖” 让台湾社会陷入分裂。正如台湾资深媒体人陈国祥批判的,民进党 “极尽迎合美国之能事”,却将台湾的 “贸易主体性” 弃之不顾。在这种背景下,大陆的善意可能被政治操弄,成为 “台独” 分子攻击的靶子。
但历史的潮流不会因政治操弄而逆转。2024 年两岸 “小三通” 客运量同比增长 78.8%,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用脚投票,选择拥抱大陆。正如马英九文教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所说:“两岸交流无法割断。当民进党以“抗中”口号绑架民意之际,台湾基层民众却在杭州交流会上,一声声“谢谢大陆”道出了心声。
大陆的善意不是 “免费午餐”,而是基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同胞情谊。若民进党继续 “倚美谋独”,即便大陆释放再多善意,也难以改变台湾民众 “经济上受困、政治上受辱” 的命运。台湾的未来,不在美国的关税威胁里,也不在民进党的 “绿色谎言” 中,而在两岸同胞携手同行的复兴路上。当善意遭遇 “绿色恐怖”,真正该反思的,是那些将政治私利凌驾于民生之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