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AI为主线的 “NIO IN 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在上海举行。现场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蔚来汽车掌门人李斌宣布,全球首颗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流片成功。
一颗抵四颗的神玑NX9031
在全球智驾芯片行业,不得不提的就是英伟达Orin X方案。而根据蔚来的介绍,神玑NX9301的性能相当于4颗英伟达Orin X,其算力性能之强悍可见一斑。
具体来看,由蔚来全栈自研的神玑NX9301,采用的是5nm的车规工艺, 32核心CPU架构,拥有超过500亿颗晶体管,内置LPDDR5x 8533Mbps速率RAM,处理延时小于5毫秒。
从参数来看,这颗芯片是比较领先的。华为目前在国内推动的麒麟9000s芯片使用的是7纳米工艺,单纯从芯片制程来看,的确落后蔚来一个级别。而考虑到目前华为依然在美国的制裁清单上,因此即便华为海思拼劲全力设计成功5nm芯片,在国内的高制程芯片加工成熟之前,华为的芯片也很难落地。
但蔚来的神玑NX9031芯片就没有这样的牵绊。这块芯片将率先被部署在蔚来的旗舰轿车ET9上,后期也有望在蔚来其他车型上被部署。根据蔚来的规划,ET9计划在2025年第一季度开始交付。
由于这款芯片是蔚来全栈自研,因此其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运行各类AI算法,在安全冗余设计以及配套软件和芯片生态方面,蔚来都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届时ET9能否在智驾方面表现出更加强大的实力,将成为衡量神玑NX9031的一块试金石。
蔚来芯片只是第一步
神玑NX9031流片的成功最多能够对蔚来的股价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抚慰一下投资人的情绪。毕竟蔚来现在在研发投入上每年也将达到百亿级别。投入那么多肯定是要看到成果的,而这次5nm智驾芯片的流片成功,足以鼓舞蔚来的投资人。
那么什么是流片呢?
流片是整个芯片设计中的关键一环,是指设计完整的芯片电路,将设计文件发送给制造团队,并最终被制造团队制造出来的过程。流片的目的在于验证芯片设计的正确性,并对实际制造出来的芯片的性能、功耗和可行性进行评估。
整个流片的过程包括了光刻、薄膜沉积、蚀刻、离子注入和封装等多个步骤,是芯片最终制造前的一个预演。一旦流片失败,就意味着前期设计存在缺陷,也就是相关设计无法被转化为可实际制造的芯片。
单次流片的费用高达3亿元人民币,可谓代价不菲。而根据相关报道,设计神玑NX9031这样的5nm芯片的成本高达20亿元。
但是流片成功离开最终的量产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流片成功,只是意味着前期研发阶段的成功,包括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的验证工作已经结束。但后期的量产,才是对蔚来更大的考验。
5nm芯片的代工,离不开ASML的光刻机,而这也是上了美国出口管制清单,像中芯国际这样的中国芯片加工企业无法获得。下一步,蔚来大概率是要寻求台积电的支持才能够把神玑NX9031制造出来。
对于完全不愁订单的台积电来说,是否愿意为蔚来产量并不高的神玑NX9031芯片来专门进行试制和制造其实是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当年华为手机在全球范围内是有把苹果手机拉下马的架势,其对芯片的需求量是神玑NX9031远远无法比拟的。
因此,如果蔚来要想寻求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代工生产,大概率还是要为整个制造过程中的成本来买单。
芯片算力提升对于智驾性能作用有限
即便神玑NX9031最终量产成功,对于蔚来短期销量的提升的帮助相对有限。当下,全球车企在高阶智能驾驶上都会采用英伟达Orin解决方案。而蔚来的神玑NX9031在性能上虽然可以四倍于Orin芯片,但是决定智驾性能的并不仅仅是芯片的算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软硬件融合,尤其是智驾算法将会是直接决定智驾表现的最关键因素。对于芯片,其实算力够用就可以。
有报告称,英伟达Orin等通用芯片的实际使用效率只有30%左右。而特斯拉在2019年智驾方案HW3.0的芯片算力只有144Tops,却依然能够支持当前最前瞻的“端到端”算法。
更为关键的是,和芯片性能直接决定手机不同,整个汽车的空间大了很多。
对于车企来说,如果一颗Orin芯片不够,那么两颗甚至四颗的量也足以支撑起来。蔚来的神玑NX9031芯片刚刚量产成功,其单颗芯片成本必然不菲。未来甚至不排除可能性就是一颗神玑NX9031芯片的价格有可能高于四颗Orin芯片。
要把神玑NX9031芯片价格降下来,光靠蔚来自己旗下车型的消费是远远不够的。当前,整车企业中不止只有蔚来在积极研发智驾芯片。小鹏和理想两家新势力车企同样也已经在推动智驾芯片的流片流程,这证明三家车企在这个领域的进度基本一致。
所以如何说服国内其他车企,在有了英伟达、地平线、Mobileye等国内智驾芯片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再去购买蔚来的神玑NX9031,会是对李斌不小的考验。
不管怎么说,5nm智驾芯片的流片成功对于蔚来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过在流片成功之后,蔚来还将面临诸多挑战,有很多关要闯。蔚来能否筹集足够的资金来支持芯片的最终量产,同时蔚来能否在蔚来体系之外,找到更多愿意使用蔚来智驾芯片的车企,都是对李斌和蔚来芯片团队比较大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