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屠龙】:他坐在深宫赏风景,眼不见城外乱纷纷

北雁寄南书 2024-07-20 13:49:37

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十九日,刚刚登上魏公之位的李密意气风发,为了断绝东都守军的粮食来源,率三万人马再次攻占回洛仓。

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派出光禄大夫段达等人率大军欲夺回“回洛仓”。两军在回洛仓北面鏖战鏖战整日,隋军不敌,于是撤回了洛阳。

江都城中赏风景

东都城此时已经危如累卵,老实巴交的杨侗如何处理得了这种局面,于是派遣太常丞元善达急赴江都向杨广求救。元善达一路上历经生死穿越敌占区,毫不容易抵达江都见到了藏在江都当鸵鸟的隋帝杨广。可当他悲怆地讲述了东都的危机及杨侗所面对的危局之后,他忽然感到有些不对头。因为这位皇帝陛下听了他的话之后,并没有一丝一毫的焦急或担忧,反而是眉头频皱,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元善达到底还是不了解杨广啊,这位天子如今最不想听的消息就是盗贼猖獗,民不聊生等。在杨广的印象里,他的大隋依旧富甲天下,四海升平,军力无又,那些造反的泥腿子们迟早会被他的将军和士兵们消灭干净。

可是杨广忘了,他的柱石之臣,威振东夏,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的张须陀不久之前在大海寺刚被李密设计斩杀。长安、洛阳、江都已经被战火和烽烟隔绝为一座孤城,大隋已经是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朝堂之上,大臣虞世基偷偷瞄了一眼杨广的脸色,心中雪亮,皇上这回又不高兴了。杨广最不爱听的,就是那些盗贼横行霸道的消息。想当初,他也曾多次直言进谏,可每次都是撞上了皇上的逆鳞,弄得自己灰头土脸。吃一堑长一智,虞世基后来就学聪明了,只管顺着皇帝的心意说话,这样一来,自然越来越被皇帝引为亲近之人。

这次,虞世基自然知道该如何是好。他轻声细语地对杨广说:“皇上,越王年轻,肯定是被那些危言耸听的人给骗了。如果情况真有那么糟糕,元善达又怎么能安然无恙地来到这儿呢?”

杨广一听这话,火冒三丈:“着啊,元善达这小子,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欺骗朕!”随即下令,让元善达去东阳郡征集粮草,表面上是公事公办,实则是让他去送死。果不其然,元善达在途中就遭到了变民军的袭击,命丧黄泉。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在皇上面前提起东都的事。

没有了坏消息,天下自然就太平无事了。元善达带来的那些不快,转眼间就被杨广抛到了脑后。江都的离宫里,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中原鹿肥正当时

话说杨广,美滋滋地沉浸在温柔乡里,乐不思归。就在这当口,河东、陇西、河西、江南等地,犹如春笋般冒出了一个个割据的政权。这当中就有刘武周、梁师都、郭子和、薛举、李轨、萧铣这几位。

这几位跟之前大业七年造反的那波人可不一样,王薄、刘霸道、高士达还有卢明月这些人造反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拿起刀枪无非争口吃食存活下去。但大业十三年这批造反派可是真的要颠覆隋朝,要打破老杨家饭碗的一股强大力量。相比大业七年至十二年的那阵小风小浪,大业十三年这一波,那动静简直惊天动地,来势汹汹。而且,这几位核心人物的本事和影响力,比起之前那些乌合之众,可是要强得太多喽!

先说这刘武周,他是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打小就是个勇猛无比、箭法高超,还喜欢结交侠义之士的主儿。后来跟着大军东征高丽,立了军功,被封为建节校尉,之后又调到马邑郡鹰扬府,还被马邑郡太守王仁恭视作英雄,让他做了亲兵队长。可谁能想到,这刘武周竟借着职务之便,与王仁恭的侍妾有了私情。他怕事情败露,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拉着同郡的一帮豪杰,把王仁恭给杀了,然后自己就称了太守,还投靠了东突厥。到了大业十三年三月下旬,这家伙更是登基称帝,改元天兴,好不威风。

再瞧那梁师都,他是夏州朔方(今陕西横山县)人,家里世代都是郡中的豪门大族。他自己在隋军里当着鹰扬郎将。大业十三年春,梁师都带着几十号徒弟和手下,把郡丞宗给杀了,占了郡城造反,自称大丞相,还和北边的突厥勾结。同年的三月,梁师都干脆称帝,国号为梁,定都朔方,改元永隆。

蒲城(今陕西蒲城县)人郭子和,曾经在隋的禁军中做事,后来因为犯了事被贬到榆林郡(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碰巧当地闹饥荒,人心惶惶,都想着变天。郭子和就悄悄拉拢了十八个不怕死的兄弟,一起攻打郡城,把郡丞王才给活捉了,以不体恤百姓的罪名把他砍了头,还打开粮仓救济百姓。随后他就自称永乐王,改元正平,南边和梁国结盟,北边归附东突厥。

薛举呢,是河东汾阳人,跟着他爹搬到了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他家财万贯,是边境有名的大富豪,早年还在金城府当校尉。大业十三年四月,薛举和他儿子薛果一起发动兵变,占了县城,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这一年夏天,薛举那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枹罕(今甘肃临夏市)、岷山(今甘肃舟曲县西)、西平(今青海乐都县)、浇河(今青海贵德县)等郡,把陇西一带都收入囊中,手下的人马增加到了十三万。到了同年七月,薛举也登基称帝。

此外,李轨,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原本是鹰扬府的司马。大业十三年,他和好友曹珍、梁硕等人发动兵变,守住郡城,自称河西大凉王,改元安乐,还设置了百官,到了次年,登基称帝。

最后说说萧铣,他可是梁朝皇室的后代,早年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只能靠给人抄书勉强填饱肚子。等到杨广当了皇帝,萧氏被立为皇后,他这才靠着外戚的关系,当上了罗川(今湖南湘阴县东)的县令。这位可是杨广的亲戚,可到了大业十三年,萧铣在董景珍、雷世猛等一帮年轻有为的军官拥戴下,也在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市)起兵造反,自称梁王,改元凤鸣。到了次年四月,萧铣也称帝了,国号仍然叫梁,所有的典章制度都依照梁朝的旧制来。

以几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在各自的地盘上都有一定的积累,所以他们造反动机极其简单,那就是野心,眼见着杨广守不住江山了,这些野心家们就纷纷跳出来兴风作浪了。

这可真是:烽火连天战不休,枭雄辈出竞风流。江山谁主犹未定,剑指中原改春秋。

结语

公元617年,大隋帝国的天穹下,乌云密布,风雨欲来。谁将是乱世中的英雄?是那些在朝堂之上权谋交织的外戚、贵族,还是那些在民间疾苦中寻找出路的底层民众?在这个帝国最后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答案。

尽管各路反王旌旗烈烈,意图逐鹿天下,但有一个却始终蛰伏在太原城中,不论风高浪急,自是闲庭信步,展现出了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和隐忍,这个人就是李渊。

到了大业十三年,隋炀帝的统治已显露出败象,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各个阶层对杨广都丧失了信心。李渊终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他深知,乱世之中,力量的积蓄与时机的把握同样重要。于是,他审时度势,终于决定出手。

决定大隋命运的最重要的一支武装力量自此登场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