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们提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实验。当电子一个接一个地射向两个缝隙的障碍物时,屏幕上展现出类似水波的干涉图案,似乎暗示着单个电子必须同时通过两个缝隙,这一景象令许多科学家感到不安。
因此,科学家们决定在缝隙附近安装探测器,以揭示电子是否真的能够同时穿越两个缝隙。然而,探测器显示电子并没有同时通过两个缝隙,而屏幕上的干涉条纹消失了,转变成两条清晰的线。
电子在未被观测时展现出波动性,好像能够同时穿越两个缝隙,然而一旦我们尝试去观测电子到底选择了哪个缝隙,它就会表现为粒子态。仿佛电子能感知到科学家们的观察,这一点让科学家们深感困惑。
尽管几十年来不断研究,但物理学家们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仍然没有定论。历史最悠久且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哥本哈根诠释”,它主张用波函数来描述所有事物。波函数究竟是什么?
波函数允许我们了解电子在特定地点出现的概率,而在测量或观测发生时,电子的行为似乎放弃了波函数所预测的多个位置,而确定在某一位置出现,这就是所谓的波函数塌缩。
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科学家对这一解释持保留态度,因此在过去几十年里,提出了许多其他的解读。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波函数的其他预测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而是在相互独立的平行世界中同时发生。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幕布后有70%的可能出现在右侧,30%的可能出现在左侧,那么在拉开幕布的瞬间,你肯定会出现在某一侧,而在所有的世界里,有70%的版本你是出现在右侧,30%的版本出现在左侧,这与“薛定谔的猫”思想实验的道理相通。
在多重宇宙理论中,整个世界的状态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但因为我们这些观测者本身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所以当观测到你出现在某一侧时,我们就成了在这个世界中观测到这一特定结果的人。由于与平行世界中的人们无法沟通,我们无法得知在另一个世界中你出现在了另一侧,从而误以为波函数消失了。如果我们能跳出宇宙这个巨大的波函数,从外面来观测,或许能证实这一切。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费解?不必担心,目前所有的这些解释都还没有得到确证。事实上,还有更多其他解释,其中一些听上去可能更加离奇。相信总有一天,物理学家们会揭示量子世界的秘密,但与此同时,更多令人困惑的谜团或许会展现在人类面前,但我们探索宇宙的步伐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