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海外高毛利市场是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的重要原因

宋清辉 2024-11-26 10:00:24

海外高毛利市场是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出海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导致动力电池企业出海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产能出海遭遇了诸多挑战,多家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工厂或搁浅或亏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记者表示。

动力电池产能出海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

证券日报记者 曹琦

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出海成绩斐然,不过在动力电池行业全球化浪潮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1月18日-20日,第九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孚能科技董事长王瑀博士在演讲时建议:“动力电池企业应重塑出海思维,可采取一种融合全球视野与本土实践的“GLocal(Global+Local)”模式,以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

出海存挑战

11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10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达146.0GWh,同比增长26.5%。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103.3GWh,占总出口量的70.8%,累计同比增长2.7%;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42.6GWh,占总出口量的29.2%,累计同比增长189.5%。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海外高毛利市场是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的重要原因,然而在出海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难题,导致动力电池企业出海面临一些挑战。“特别是产能出海遭遇了诸多挑战,多家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工厂或搁浅或亏损。”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向记者表示。

王瑀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政策法规上国外相对复杂、要求严苛,国内建厂从审批到投产需要时间一年半左右,海外则复杂得多,比如土地用途变更需要当地政府批准和议会听证,变更之后还有很多环保、就业等当地居民的需求,进入建设阶段后对废弃物的处理、绿植恢复等也有严格的要求。

此外,国外供应保障也存在配套不健全、生产难度大等问题。电池制造的供应链在当地很难找到成熟配套,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以及其他的材料,而且成本高,难度大。供应链的本地化、产品回收等都是出海会遇到的瓶颈。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电动化进度、实际需求不及预期。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化的扩产过程中,常因各类复杂问题导致过程拖延,从而耗费大量资源。等产能建立后,本地市场的电动化进度慢,实际需求不及预期,将会给出海企业带来非常大的运营压力。

因此,他认为动力电池企业的全球化不是跑马圈地,更要精耕细作方能细水长流。

多方发力破局

近年来,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纷纷出海建厂。

孚能科技作为最早开展全球化的电池企业之一,2023年出口额近100亿元,在中国车用动力电池出口量排名TOP3,全球车用动力电池出口量排名前八。公司前三季度海外客户收入占比超过七成,是锂电池行业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

在海外,公司于2021年与土耳其自主电动汽车品牌Togg合资成立Siro电池公司(下称“土耳其合资厂”),这是孚能科技产能出海的第一站,通过产品的全球化和运营的本地化,为公司进一步扩展欧洲等市场奠定了基础。

与孚能科技一样在土耳其建厂的还有赣锋锂业,今年8月份,赣锋锂业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与土耳其YIGITAKU计划在土耳其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投资5亿美元(约合35.7亿元人民币),在土耳其建设设计产能为5GWh的锂电池生产线和电池组生产线。

据孚能科技透露,土耳其合资厂运营初期由于建设过程、爬产初期、国内供应链尚未导入、运营效率等方面原因导致亏损。今年前三季度,随着规模效应显现同时导入国内供应链,该合资厂投资损失已明显缩窄,公司已派驻国内人员驻场土耳其进行运营管理,提升工厂运营生产效率。

孚能科技表示,从明年开始土耳其客户有计划把新能源车销售到欧洲,同时公司也会在土耳其产能基础上针对欧洲客户进行拓展,加强土耳其电芯产能以及欧洲产能的相关论证工作,这对公司明年的海外销售市场有更大的拓展,同时在利润空间上也可以寻求更大的机会。

此前,王瑀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动力电池行业是一个以技术为底色的行业,需要企业不断沉淀和持续创新,只有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同步发力才能保证长足可持续的竞争力。原标题:动力电池产能出海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何实现可持续的全球化发展?

(编辑 才山丹)

0 阅读:2

宋清辉

简介: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大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