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写楹联,匾额,凝聚圣贤学术的精髓。中国古代传统牌匾文化,最常见的匾额常悬挂于亭台,楼阁,牌坊,寺庙,厅堂,衙门,住宅,书院,馆舍,书斋等的醒目位置,与古代建筑、园林相结合,融入文学、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相结合。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表,以显示门第,权贵地位,人纹等层次,道德修养、处世哲学,地域风情,和精神思想。可以说,匾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牌匾的文化心灵和窗户。
牌匾,楹联,书法,文学的完美结合,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很多诗人,名人,书法家都对名胜古迹,楼阁,馆厅题词。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史话:漫谈雍和宫的时候,既要重视乾隆崇尚佛学理念加以研究,更要把他儒家思想和佛学相结合加以研究。这一提示十分重要,它使人更深一层地认识了雍和宫匾额的文化内涵。
“群生仁寿”匾,是以儒为政的明示。乾隆作为一国之君,以大慈大悲的仁德之心,施以仁政,祝愿普天下之众生仁寿,也在宣扬皇家的“仁政”思想,号召臣对君仁则忠,子对父仁则孝,父对子仁为慈的思想,使仁者爱人,上下、左右、家庭、邻里,以致国家之各民族都互相关爱和睦,安定团结。
清朝乾隆时期,乾隆为雍和宫题写的匾额,“群生仁寿”这块匾额的含义是“仁”,与佛教的“慈悲、普度众生”的概念是相同的。
群生仁寿
群生——犹言众生,指一切生物。《汉书·董仲舒传》:“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
仁寿——仁厚而且长寿。语出《论语·雍也》:“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
群生仁寿,乃祝愿众生仁厚而且长寿。
寰海尊亲
寰海——犹言海内。裴度《铸剑戟为农器赋》:“寰海镜清,方隅砥平。”
尊亲——尊指尊重、尊奉;亲者,亲近信任。亲亦读“新”,《四书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韩非子·亡征》:“亲臣进而故退,不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
寰海尊亲,意指海内共同尊奉新庙。
福衍金沙
福——充满。《广雅·释诂》:“福,盈也”。
衍——本意为水广布或长流,引申为展延。《尚书大传·虞厦传》:“至今街于四海。”也作满溢、盛多。《诗·小雅·伐木》:“酾酒有衍”。杜笃《论都赋》:“国富人衔。”
金沙——指金沙江。古称绳水、泸水,系长江上游,自青海玉树县巴河口至四川宜宾市的一段,流域广阔且支流纵横。
福衍金沙,寓意幸福美满之生活如金沙江一样绵长不断。
十地圆通
十地——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依次是: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胜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圆通——谓通事达理。 《左传·昭公十四年》:“犹义也夫。”孔颖达疏:“义者于事合宜,所为得理;直者,唯无阿曲,未能圆通。”一般指为人处事灵活随和,不固执拘泥。《梁书·陶弘景传》:“弘景为人,圆通谦谨。”
圆通,佛家语,圆者无缺,通者无碍。《楞严经》卷二十二:“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
十地圆通,寓意崇奉新庙,修习佛学,在任何地方办事都顺畅自如。
四衢净闢
四衢——道家称,道、天、地、王(亦作人)为“四大”。佛教称“四大种”,亦称“四界”。佛教指构成一切色法(相当于一切物质现象)的四种基本原素(地、水、火、风)。地大以坚为性,能载万物;水大以润湿为性,能包容物;火大以熳为性,能成熟物;风大以动为性,能生长物。佛教认为,人身和世界也由四大组成。
衢者,四通八达的道路,也有形容纵横交错之意。
净——净尽无余。佛教特指情欲的洗除净尽。佛教谓净士为无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垢染的清净世界,与世俗众生居住的世间相对,认为佛有无数,净土亦无数,如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净土。《摄大乘论》:“所居之士,无于五浊,如彼玻琳珂等,名清净土。”
闢——为辟之繁体字,有打开、开辟之意。《荀子王制》:“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辟也有屏除、排除之意。据《左传·昭公六年》:“楚辟我衷,若何效辟。”杜预注:“辟,邪也,衷,正也。”
四衢净阀,乃尊佛法四通八达,屏除邪恶,创立无垢染的清净世界。
慈隆宝叶
慈——本指父母的爱。孔颖达疏:“慈者爱出于心, 恩被于物。”
慈悲是佛教的名词,谓对一切众生给予欢乐,曰慈;祓除苦难,曰悲。《大智度论》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祓一切众生苦。”大乘佛教以此为修行的重要依据。
隆——盛多之义。《国策·秦策一》“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之用。”《淮南子·缪称训》:“礼不隆而德有余。
宝——玉器的总称。引为珍贵的物品。佛教称佛、法、僧为“三宝”。
叶——贝叶,全名“贝多罗叶”。纸尚未发明之前,古印度以此叶书写经文。
慈隆宝叶,即佛教是大慈大悲的,佛经是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宝典,苦心修行,必多受益。
天下第一避暑山庄
在避暑山庄正宫内午门中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匾额,匾的四周环绕鎏金铜龙浮雕,蓝色匾心有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避暑山庄”。一眼看去就会发现,“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这是康熙皇帝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
最有说法的错字——鱼
“花港观鱼”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块“花港观鱼”石碑,就是康熙的御笔,但碑上的繁体“魚”字下的四点变成了三点。传说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题字时他想旧时四点代表“火”,鱼在火下烤,这是杀生啊。于是他有意少写了一点——三点成“水”,这样鱼便能在湖中畅游了。
具寓理的字“风流”
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员的欧阳修所作。这四字中有两个异体字:“流”字少一点,而“在”字多一点。原来,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风流太守可不是作风问题,而是欧阳修文章锦绣,才华出众(古代书法家中的“流”都没有上面的一点)。
最令人叫绝的字“富”
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圣府匾额,两侧有一副楹联上书: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然而,上联中的“富”字少上面一点,宝盖头成了秃宝盖,下联“章”字下面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华夏文明意义深远,多点,少点之妙在其寓意:“富贵无限,文章通神”。
真情难圆的题字(峯)
康熙在山西五台山题字时,将“灵峯胜境”中“峰”字写为“峯”。相传,听说顺治在五台山出家,康熙借拜佛为名,悄悄打听其下落。行到灵鹫峰附近,刚好遇到一个仪表非常的僧人,自称“八”。康熙下山后反复念叨“八又”,这才猛然醒悟,原来那个僧人就是父皇。而后题字有意少写一笔,寓意“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
第一碑林
陕西西安碑林是个书法圣地,始建于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清代始称“碑林”。这里是世界最著名“碑林”中的“碑”字,出自林则徐之手,上面竟然少写了一撇。林则徐成名于禁烟,也因禁烟而被革职。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则徐被发往伊犁,途经西安时写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古字碑帖中的很多碑帖的“碑”字都没有右上角的一撇。
楹联,匾额的文化瑰宝
有名的楼阁,按中国的文化底蕴都有匾额,楹联悬挂其上
当你身处楼阁前,第一眼所见之处,是楼阁上的匾额,楹联
匾额,楹联为一座建筑楼阁的心灵
“有名、有内涵、有底蕴”
当你领悟了匾额,楹联的时候,便能知道这个地方的人文底蕴,历史文化,社会风情,山川地杰。
注:亦作"璧雍"
古代贵族子弟的学宫,天子的学堂
古代皇帝即位后必须在此讲学一次
中国是楹联,匾额文化艺术的发源地,是中国文人的文化积累。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匾额中的“匾”字古时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扁是会意字,由户和册组成,本义是在门户上题字。匾的形制为横长形,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是用途最广,存世最多的一种匾额,楹联文化艺术。
而"额",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也就是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悬挂于门屋上的横牌,其实就是招牌,名称和性质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义也不同、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学艺术形式的即为匾额。但也有另一种说法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
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在一些皇家园林或有身份的读书人,权贵,大户人家的门头上都有匾额,更是极尽华丽之能事来装扮匾额,鎏金镀银、镶嵌珠宝,或雕刻华丽的花纹,彰显身份与地位。
匾额按其性质的类型有:
1、楼堂殿阁的名称,如"滕王阁""长生殿"、"望月亭"、"望江楼"等;
2、商家字号的名称,如"同仁堂""内联升""老凤祥""荣宝斋"等;
3、歌功颂德的题词,如"桃李满园""爱民如子""高山仰止"等;
4、绘景抒情的题词,如"清风肃来""山清水秀""一碧万倾""春和景明"等;
5、励志,座右铭的题词,如"天道酬勤"、"海纳百川"、"与时俱进"、“淡泊明志”等;
6、勉励奋进的题词。如"大展宏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
楹联匾额的文化历史意义
中国传统民居的主要形式是单门独院,有地位的是四合院。有院就有门,门上就有匾,匾额象征说一个家族的地位,繁荣,彰显着家族的门第层次、道德修养、思想情感、处世哲学、精神寄托以及对未来的追求。
匾额,不只是一座建筑、一个群落的名称,内容丰富,内涵较广,围绕着它的内涵,更多的是一种荣耀和精神存在,而且这些荣耀也能勉力后人,彰显地位。它被悬挂门户、厅堂等醒目的位置,传承和发扬,为人所见,为人所知,激励后人,奋发向上,流传后世。
古代匾额大多由书法名家,达官显贵题字,凝聚圣贤学说的精髓,汇成短短字句,涵盖深远的奥义,再以酣畅精湛的书法艺术,一气成书,铭刻于匾额之上,具有极强的文学艺术底蕴。
千年以来,匾额被继承与传承的重任,集文化与书法底蕴、文明盛世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史学价值。
在古典建筑,名胜古迹等地方,没有“楹联,匾额”就没有文化底蕴,沧海桑田,盛世文明的厚重历史。"偌大景致,亭榭楼阁,若无牌匾,楹联,就会觉得落寥无趣,并无名胜景致之感。任有花繁叶茂,人山人海,也会花容失色。"
中国的山水园林,必有匾额,使山岳增色,河川增辉。若无匾额,只是一座建筑物,有了文字书法的装点,便从单纯的物质场所升华为精神意境所在。
悬于宅门,则端庄恢宏;挂在厅堂,则蓬荜生辉;置于名胜古迹之处,则活色生香。虽只言片语,少许着墨,望之却巍然大观,悟其中真意,令人肃然起敬。
大观园
故宫匾额
故宫的匾额
在故宫每个大殿中,都有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风格多样,它集中反映了中华帝国的繁荣盛世。
太和殿建极绥猷匾
建极绥猷匾为乾隆御笔,“极”是屋顶栋梁,建极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国方略,绥是顺应之意,猷为道,为法则。所谓“建极绥猷”,是说一国之君要上体天道,下顺民意,用中正的法则治理国家。
中和殿允执厥中匾
中和殿的“允执厥中”匾,依然是乾隆御笔。 典出《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允执厥中”意为:信守中正之意。
保和殿皇建有极匾,保和殿的“皇建有极”匾。典出《尚书·周书·洪范》:“皇建其有极。”极:正中承脊之栋,例如“八极承天”之说,引申为中、中正的准则,“皇建有极”意为:君王建立天下大法。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
“正大光明”匾位于乾清宫,由顺治皇帝御笔亲题。典出《周易·大壮》,彖曰:“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光明正大”意为:天地正大,日月光明。能行天地日月之道为圣王之德。
以匾研史,可当佐证
以匾研诗,可得诗眼
以匾学书,可行笔髓
中国孔庙御制匾额
中国孔庙御制匾额
清"万世师表"匾。此匾是清代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庙祭孔,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清"生民未有"匾。此匾由雍正皇帝御笔题写,用于昭示后人铭记孔子在创立儒家文化中的至尊地位。现存于曲阜孔庙。
清"与天地参"匾。此匾由乾隆皇帝“临雍”释奠行三礼时题书,匾额悬挂阙里及天下学宫。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清"圣集大成"匾。此匾是嘉庆皇帝登基大典过后到孔庙祭拜时题书。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清"圣协时中"匾。此匾为道光皇帝的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的中庸之道。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清"德齐帱载"匾。此匾为咸丰皇帝御笔题书,意在赞扬孔子学术思想和个人品德完美无缺。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
清"圣神天纵"匾。此匾为同治皇帝御笔题书,意在颂扬孔夫子为上天赋予人间的品德学识和高超的神灵。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清"斯文在兹"匾。此匾为光绪皇帝题书,意指世间所有文化盖源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现存于云南建水文庙。
清"辟雍"匾。此匾为乾隆皇帝题书,是雕有九龙的华带牌,表达了这位皇帝以儒家学说教化天下的雄心壮志。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清末"道洽大同"匾。此匾由清朝末年最后一位状元、著名书法家刘春霖撰写,哈尔滨文庙建成时它悬挂于大成殿正中孔子神龛上方。现存于哈尔滨文庙。
清"学达性天"匾。此匾是清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御赐给岳麓书院等处的匾额。现存于湖南岳麓书院。
如今门上悬挂匾额的人,少之又少
若在一所属于自己的一生之宅上
或冠以姓氏;或赋予信念;或寄予美好
独出心裁、卓尔超凡,这是何等乐事?
中国古匾额,有的字有的笔画多一笔,或是少一笔,并非题字者写错字,而是中国文字在造字的时代都是从生活中来,文化来源于生活,来源与实践。如,古文字的“眀”,左边是“目”,目是二只眼睛,即为“目”,物体代表“太阳”,右边是“月”,“目与月”就是“眀”,表示“光明”。
华夏文明极其深远,不是文化低的人能理解的。凡汉语言,碑刻,铭文,典籍,匾额,古文,经于古代语言文字为标准,而不是以现代的简化字为准,古汉语代表中华文明,后人应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