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即将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附全部展览作品)

收藏推荐 2024-11-29 19:15:03

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

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

主 办 单 位

中国美术馆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 办 单 位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

江苏省国画院

江苏省书画院

展 览 时 间

11月26日—12月7日12:00

开 幕 式 时 间

11月30日(星期六)下午15:00

展 览 地 址

中国美术馆1、8、9号展厅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前 言

江苏自古文化名家辈出,尤其山水画,群峰相拥。六十多年前,傅抱石先生率江苏国画院画家踏上两万三千里写生征程,描绘社会主义建设新山河。而今,新时代山河壮丽,天澄水碧,画师再谱华章,妙笔朱墨写春山。薛亮,承金陵古风,矢志创新,成绩斐然。

我与薛亮相识四十年,深知他对待艺术之执着。若用一个字形容,便是“工”。

中国艺术精神里的“工”,透现的是“格物”的谨严和“致知”的笃实,反映了艺术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感应所激发出的积极品格。然,若“工”的制作性过于繁琐,涓滴不遗,则不逮思想情感之放逸。故,“工”者,乃以技艺之妙而表现意境之远,方为正道。

薛亮遵道而行,其筑基于对位置的精心布局,对细节的精妙刻画,以及对意境的精神性表达。散点?焦点?妙合神注,营建了心中的山水秩序,构成开合、宏阔的图式,大量反复、排叠、辐射等装饰方法,又赋予画面独特的节奏感与韵律感。深沉的墨色与明艳的色彩相互交织,厚重而不失灵动,细腻而兼得爽利。古老的山水意象经新语法、新语境的变形重构,既保留了传统审美意蕴,又焕发出时代生机活力。这种颇具梦幻感的场景,似一扇通往秘境的大门,让画面亦真亦幻,恍兮惚兮,超脱了时空的现实感,传达出令人难忘的深沉静谧。即便颜色如此跳跃、造型如此奇崛、对比如此强烈,却统摄于幽邃静谧的审美境地。而当视线、心灵悠然徜徉于具象、意象、意境之际,山水精神则徐徐凸显,昭昭在目。

“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 属于江苏文艺名家晋京展系列,所展皆薛亮历年创作精品。那些于毫端流泻而出的巨嶂巍峨、江河奔流、红日照海、清泉映月、鸟鸣花寐,无不蕴涵着画家对河山的热爱、对万物的情怀以及对心境的倾诉。衷心希望,广大观众能从中体会到“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的豁然领悟,感受到诗性语言传递出心灵与自然相互映照出的美好宁静。

祝薛亮先生立足高原,再攀新高!

中国美术馆馆长 吴为山

展览作品

春云出岫 50×50cm

皓月消忧 50×50cm

快雪时晴 50x50cm

秋意染金 50x50cm

秋浦平远 22x59cm

春意迷蒙 22x59cm

江山飘素练 22x59cm

江山之行 22x59cm

墨彩想绘 22x59cm

"我的山水总是充溢着想象与幻觉。尽管此幅扇面不过咫尺之间,却表达出莫名的心境和意念,山、水、云、树都有明确的形态特征,而画意却不再是它们的自然属性和现实观照,点、线、面的精心组合拼搭、错落揖让,形成了画面生命感的动势和韵律感的姿态。流淌的色彩,墨与色的对撞与融合,营造出一个虚幻奇妙的空间世界。吾以鲜明的个性和娴熟的技艺为观者呈现一种无关外界主观存在,虽为幻境,却传达了真情实感的视觉意象。"

夏 22x59cm

霜白秋山图 春江碧透

环碧山庄图 霜降素色

王维诗意图 67x67cm

秋水无涯

“我的山水画有一鲜明特点:结构感。它源于作品的视觉整体性,是作品内容因素与形式因素互争、互融、互补的结果,终结于完美划一的图式建构。此画描绘山石林木时,尽管局部变化丰富而具体,但用色与墨的大块结构分割、布置画面,形成相互间气脉贯通的团块。在此基础上我根据主观心绪的需要能动的整合排列,节奏变化和层次关系传达出一种新的韵味,局部结构与整体结构互为补充谐合,凝聚为一种生气灌注的结构感。全画充满和谐饱满的视觉张力,无论笔墨色彩、还是形式内容,都把控得轻重分明、主次协调,产生了明确的格调特色,引发观者的审美意识和想象空间。”

梦家园

秋浓

云梦图

西部祥云

“此尺幅小景,为吾表现的洪荒之境,其图式内容林木、岗峦、云彩、雪峰,可谓以小见大也,祥云腾于天,似伸手可触,雪峰耸于天中丘壑,借景造景而无违和之感。非实写描绘,挪景拼妆而成胸。以一己浅陋之见析之,敝人以独特的绘画语言,重新编排,将自然界寻常的存在巧妙地组合于尺素之中,使人顿生叹造物神奇之妙,近景林木岗峦,以枯湿浓淡焦五墨写出,色中有墨,墨中有色,色墨互洽,极淡极焦之笔与极润极渖之墨产生强烈对比。由技进乎道,其造型符号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暗含了中国绘画的画理。”

月光曲 31x43cm

家园之三 31x43cm

家园之二 31x43cm

家园之一 32x45cm

皓峰云水 32x45cm

夏山巧云图 60x61cm

秋江云涛 61x62cm

秋山落霞图

"吾常年于造化中陶泳,因情生境,由境传意,似期然而非刻意。其山水显时代风韵,彰个人心性。唐人司空徒《诗品·形容》曾有:“俱似大道,妙契同坐。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我的山水尽管“离形”,但时时把握感性形态,匠心巧运的对具体描绘物象进行加工和改造。此图所绘黔东南的秋景,取法古人,尊重自然,离芜得质,又处处力图突破对前人与客体的超越,绝非亦步亦趋的描摹古人图式或自然状貌,创造出开阔的画外意象。"

黔山奇秀图 48x69cm

黔山墨意

“我早年携江苏一众山水画家赴贵州写生,黔地驱车一千七百里,足迹遍及村村寨寨。奇山秀水,美至佳境,停车静观,游目骋怀,以心接物,与山川问答,目造化而得心源,感受良多,收获颇丰。归宁后,逾经年,孕于胸,发乎情,十月怀胎,自然分娩,而得斯图。是图借水墨竖式写多彩山川,欲彰显墨分五彩之画理。画面山川浑厚,水木华滋,至浓至淡,有序渐进,以浓破淡,以淡破浓,相机走笔。其墨法力呈雨后山川之润泽,画面符号纯属得山川神韵后嘎嘎之造。其章法用心在留白处,多“S”构图,留白欲纵目,得大实大虚之玄妙,此乃可圈可点处。画面以高远深远参合布局,块面墨色与筋劲线条强烈对比,化违拗为协调整饬。借造型而诉衷情,情景互为表里难舍难分。"

高天流云图

“古有江山如画之说,无有画如江山之辞,何也?吾国绘画区别于西洋写实,乃心理与物理之分野。物理者,惟妙惟肖,目力所及;心理者,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此之物,所贵之相,乃借造物之奇,腾挪移用,山水云树,是本人心中的诗意栖居,形象大于语言,读画者能味之否?会心而已。”

千峰银妆 65x39cm

秋山云漫 65x39cm

太行铁壁 65x40cm

西部云天 65x40cm

秋山红妆

"在我的山水中,心灵为自然素材灌注生气,表现出吾独有的视觉观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大量表现自然景观的题材里,吾之山水构成内容的核心并非题材本身,而是在作品构思和创作过程中所灌注的生气和灵魂。此《秋山红妆》为一幅小品,小而境旷,亦真亦幻。似梦非梦,山水间充满奇趣幻彩,画面中繁皴密点,尤用心于画中不借他色之白云、白石、白屋处,轻曼与紧密互为对比,若音乐旋律之妙,视觉磁场摄人心旌。体现出我意欲表达的藏匿于内心深处的心灵生活,即情感的抒发,因为它已经与自然万物的生命之气紧紧相连了。"

云泉高致 65x40cm

山川墨意

“从艺者皆知,画出新意难,画出性情更难,若能实现二者兼备又暗合大道规律才能称得上画中高手。它要求画家除了对传统绘画语言的全面继承和把握,更重要的一点在于画家取法传统的路径和深度,也意味着画家解读传统的高度和广度。此图下部润墨法和燥墨法互为对比,庭院屋面以燥墨一笔成型,布白分割疏密有致,墙体以极淡墨用水润泽冲融,虽干尤湿,林木亦然。浑然一体,于分明中求丛汇——分明耸立则为少,丛汇含混则为多,此吾体悟之画理也。得茂盛苍润之致,此中国水墨之长项。倘若说近景是该图以实境而虚写,而江水后的峰峦起伏则为虚境中的实写,吾以纤而不弱之线条,以春蚕吐丝法细细写出,其中龙脉蜿蜒,结构严谨。貌虚白而整饬,可一目概之,也足以细细推敲。从此画中,相信观者能感知画风中无处不充溢着传统的因果源流,却处处不见传统因袭程式。这就是深而能化的真传统,与那些仅仅玩弄笔墨或拼凑图式构成的作品不可同日而语。”

太行秋红 68x46cm

祥云起南山 69x34cm

江山春梦

"此画大春绿设色,虽冷暖色互施,然又统一在绿调之中,其奥秘在于大调和小对比之法度,而江云远山皆以灰兰和墨色以润墨法写出,以压画中春绿之火气,辩证施颜色为大春绿又一法也。画面一派春山暖意、生机勃发的景象。重重叠叠的深山问林木恣意生长,蓝碧之滨畔滋生着青苔、山花,粉红的屋顶暗示着阳光的照耀,山坡上也是绿意浓郁、油然可怡,让人不禁萌发返璞归真、自养高蹈的情怀。吾笔下山水高妙处就在于能以看似自然平淡的描绘,甚至有时以绚丽雅艳的色调表达出超尘拔俗的含蕴和意趣,比起仅仅以清冷简逸的笔墨表达“超诣”的玄味尤胜一筹。"

云泉高致 苍岩悬泉

“雨后斜阳,苍崖壁立,浓荫扑目,此为观者目力初识。其实有一种莫名感动并非细思而能表述。画面之形实为吾脑中之神,貌为山川代欲言,实为予借山川言己之声。古有范宽《溪山行旅图》,传千余年,应有后续耶?所谓“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诗境观者可辨识。”

“此之物,为纯水墨描绘,不假他色。宾虹老人有“五墨”之说,自古而然,倘在水墨画中另辟蹊径,开新天地,创新语言,吾经卅年五墨之实践,得其要领而欲求其意,独创润墨法。苍而润,润而苍,虽干犹湿,虽湿犹干,墨色湿润如玉,一遍而就,有积墨之厚重,而得清韵之爽洁,运造型于水墨渗化之中,非常年积累何对自然气韵之把控所能为也?看似随意,却到好处,如高手博弈,信手所指,切中要害。”

秋塬朝暾

“吾将芜杂的镜像打碎,依据心里的需求进行重新拼装,该重新整合拼装的过程为艺术创作的正脉。发乎理,归乎情,而成于象,此为敝人创作的不二法门。常年对传统艺术的精研理解、以及对中国书法的结体法度会于心,知其修辞,自成文体。画面下部的山石树木造型符号笔画浑然一体,作十字形交错状,如楷书中之方正结体。此法于传统绘画中从未见得,乃大忌也。然而敝人化忌为能,间以墨块而破之,使之矛盾的存在缘以和谐,胆大妄为,造险破险,而树木之繁茂用笔与中景之空勾无皴之巨石形成强烈对比,章法又一奇峭之处。画中房舍溪塘皆为留白棋眼,其疏密造型各异,虽无落墨然知白守黑、用心颇深。画面远处一片平远之境,将观者之目力延至无垠。孤峰兀立斜照里,情与境合,不知观者能随性而遐思否?”

碧色江天 136x68cm

快雪时晴图 136.5x69.5cm

“《快雪时晴图》为中国画传统画题,放在敝人笔下却另有一番情趣。描绘雪景,古来有之,或借地为雪,或用粉弹雪,表现意趣无外“惨淡入睡”(郭熙)、“烟云黯淡”(黄公望)、“路渺笔先到,池寒墨更圆”(石涛)等等,均有萧瑟孤寂之味。敝人画雪与前人相较,“虽去古渐远,而摆脱前人习弊”,能把雪景画出冬荫春至的生机,得清奇幽丽之意,即清旷而不冷峭,该画不着个人图示符号,以古文作今人语,贵在语之有情有境,写心而得意;布黑而守白,铺陈于繁而意在白虚,笔笔古法,适己排序,而有况境,斯图绮丽而不俗艳。此画气息清新隽秀,韵味悠扬绵长,有闲远之心,出尘之致。”

苍山空幻 137x68cm

春花秋月 137x68.5cm

湖山消暑 137x68.5 cm

秋江云涛 137.5x69.5cm

梦家园

“任何绘画必须乞灵于自然,此作是敝人漫游云贵高原归后所作,尺幅为33乘100厘米的小品。山后云漫,恍惚仙境,云中之物,任人遐想。山石皴法脱胎于元人而以己意出之,异于古人今人,戛戛独造。树法自创标格,所谓无意创新而得心源自新。山石不施以色,以细线勾勒,全凭笔如钢条折钗股而架构,画面下方林木森森、梯田层层,强烈的线面对比、虚空留白与厚重林木营造了一个独特的视觉空间。画中几点暖色布以恰当的疏密节奏,纵横如跳跃的音符,畅神之作,读画者可评。”

太行秋醉 138x68cm

达摩面壁悟禅图

“吾对先贤贯休、崔子忠、吴彬、陈洪绶之佛教题材素所心仪,先贤画作中禅宗题材扑面摄心,复诵先贤经文妙语,似有所得。该图为敝人举先贤之笔墨形式,悟禅机之妙不可言,观造化之生命性灵,有相无象,参悟而成此图。览视之,观者有禅气沁心否?那些最传统之古法,被加减乘除,能动整合,和谐一统,山石云树,被赋予禅意之表情,心相、意向、禅相被统摄于图象。画为达摩面壁,借题发挥而已。其画面构图,山树云天俱备,局部精工至极,画面宏阔,大别于古人。一切造型之所在,章法之构成,皆源于一字:“禅”。”

蜀江晓雾图

秋江云涛

“该幅作品采用深远式构图,山为静屹,水为流湛。以暖色为主调,入境心奇,山为造化之动斯,描绘了一江两岸秋云变幻,风卷波涛的景象。前景以浓墨勾勒山石,用笔注重提按顿挫,着意变化,多曲线勾写,并加以类钉头皴、点子皴的短条皴,山坳暗处染重墨,略施花青,山巅亮部罩染赭石,复以汁绿,以赭墨汁绿点苔。中景以白描法刻画水纹,线条满布精细,潜流、白浪与旋涡纠缠在一起,旋流急浪波涛汹涌,宣泄出激昂的气势。远景白云出岫,亦采用白描法,线条勾勒精谨而流动,并用赭石色复勾,即刻画了云层的厚度,又增添了几许秋意。胸境耶,实境耶;意境耶,心境境耶,览者自知。”

湖山幻春图 179x96cm

黔山墨意 177x99cm

雪域胜境 178x96cm

花间词意图 178x95cm

云幻岚影图 180x97.5cm

望断秋水 181x97cm

云中水田神仙耕 96.5x44.5cm

秋山如妆

"以秋景为题,然非对特定季节景致的再现,乃吾眼中的“万物有灵”。我用笔墨、色彩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等内在因素演绎为描绘的具体画面,形成既有浓都主体色彩又蕴籍于客体特征的意象。它突破客观世界的局限性,写出了胸中之境,故有画上题款:“此写吾意中山水,世间未必有斯景。”此语表达出吾从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康德语),而这些“由想像力所形成的那种表象”成就了我个人化的审美意象。”

云生大岳图 100x33cm

春碧黔山 100x33cm

苍岭横云

“大凡绘画,观者往往着眼于实处,其实用虚最难。该图树石山云,皆为实境描绘,琢磨甚多,铺垫而已。其绝妙处在远处峰峦之虚写,一真一幻,似有似无,远景的形象磨合与不确定性,正是本图引人遐思之处。至于设色,皆迥异于传统固有之程式,敝人明其法而变通,“胆大妄为”而使之和谐,制造矛盾而平衡冲突,使之归于零。此艺术耶?数学耶?学术登顶岂无二致?通览全图,下部实境至上部虚境,实为数学之序列,序列又与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露水松石皆文章 99x32cm

快雪时晴图

“《快雪时晴图》为中国画传统画题,放在敝人笔下却另有一番情趣。描绘雪景,古来有之,或借地为雪,或用粉弹雪,表现意趣无外“惨淡入睡”(郭熙)、“烟云黯淡”(黄公望)、“路渺笔先到,池寒墨更圆”(石涛)等等,均有萧瑟孤寂之味。敝人画雪与前人相较,“虽去古渐远,而摆脱前人习弊”,能把雪景画出冬荫春至的生机,得清奇幽丽之意,即清旷而不冷峭,该画不着个人图示符号,以古文作今人语,贵在语之有情有境,写心而得意;布黑而守白,铺陈于繁而意在白虚,笔笔古法,适己排序,而有况境,斯图绮丽而不俗艳。此画气息清新隽秀,韵味悠扬绵长,有闲远之心,出尘之致。”

在山之涯 233x105cm

梦中总是五彩山 243x122cm

色界之一 245x122cm

挥毫又写梦中山 248x124cm

云漫高原 120x96cm

静夜图

“此作以对称构图,物象照而显之,鸿蒙天地始于静,而臻于有,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意境,一树一石一月一潭,此为极简构图元素,一为万物之初,天地万物始于一,二终于三。此画“静境”,乃画家胸中臆景。凝神入画,月夜的沉寂悠远、幽谧清旷,乃人心中有而笔下无的秘境,呈现了画家心目中的一种“总非人间所有”的崭新灵境:一片幽蓝的石头旁卧在明镜般的一汪水塘边,孤洁的大树托起一轮皎白的明月,枝桠间过夜的群鸟星星点点,好像肖邦夜曲曲谱上的音符……视景生情,画家求返于自己内心的心灵恬静,体合着自然的呼吸和平和的韵律,动情静气的获取,意境的创构,都来自静观的开始,因为宗白华先生告诉过我们:“静照是一切艺术及审美生活的起点。”

一石、一树、一水、一月,世间及其平常之存在,被作者以古人所忌之法,置于对称构图之中。吾国论道一为初树,初树为孤,图像之孤,寓心灵之孤,合而为一,以图启性。孤着静也,静者智也,智者孤也。此作以天地之无垠,写一物之肃穆,发人性之孤寂。对图目视,静心一会,清凉可沁,观物返心,可以涤性。人世喧嚣,无烦无恼,画静心静,同归于寂。天造心造,图避世燥,识者以为然否?”

寂原

“旷野无垠,芳草萋萋,古树一棵,根深叶茂,主干、分枝疏密相生,无数小鸟憩栖于枝头,蔚然孤植于不合地理之原野,为画理之审美。吾好事,添椅一把,待坐恬静之境。净土一片,境界超逸,虚幻朦胧,以心写境,合情为要,此景只能天上有,人间难觅地域间,胸中形胜,无中生有,梦耶?实也?两可之间,真乃人间频频静寂无尘之境界。倘与一二知己落座长椅,仰观天空云气为雾,俯察绿野碧色旷远,坐而论道,能不遐想联翩,互吐衷肠,持杯润心,岂不快哉!”

云雾山庄

"《云雾山庄》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一般认知的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画,其灵感来自于英国丘吉尔庄园加之个人的想象。此画最大的特点在于我以极为书写性的笔墨语言营造出宛若梦境般的神秘景象,其树木造型异于传统图式,又笔笔以写意出之。如果说画中出现的具象庄园和栅栏是对现实的对照,那么此画整体的美学内蕴和形式趣味却是以笔墨语言的传统规范及改良并试图突破古代绘画的树石原则为基础实现的,即以一种胆大妄为式的幻象图式挑动现代人敏感的视觉体验和丰富的情感神经,试以表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界,画面充盈了朦胧而隐晦的诗意栖居妄念。"

梦之塬 97x122cm

云泉高致 123x99cm

沧溟 124x97cm

荷塘月色 198x198cm

暗香浮动 198x198cm

春雨润花 193x198cm

在山之巅 198x192cm

梦想家园

“世人皆有心中的家园,实境梦境互为表里,房前屋后浓荫山花,这是精神的家园、理想的家园、无尘的家园,此幅梦家园实乃吾心映之家,于家于己世人常有高蹈避世的超然情怀,而在时空转换、情境变迁的条件下,今人情感体验必与古人不同,吾作山水应在风格面貌上表现出应有的时代因素和独特个性。《梦想家园》即为现代人之绿水青山,敝人以精妙优雅的笔调为观者展现一片生机盎然、山明水净的现代版的世外桃源,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激发观者想象着心灵的幸福和惬意。此画有梦境般的真实,没有古人隐逸常有的孤洁气质和遁世心态,反而充满了达观、积极的精神力量,昭示出现代人对心灵家园的渴望与图式。”

湖山秋醉 184x145cm

青鸟 193x106cm

意中江南 196x123cm

濠梁鱼乐 春雨润物 198x53cm

秋气染金 367x144cm

泰山朝晖 179x97cm

薄暮日初升 248x123cm

太行峰高倚天立,峭壁千崖似铁壑

“太行山水素以“天地与立,神化攸同”称著于世,其阳刚之气尽得雄浑劲健之美。吾游太行不做表面功夫,进取其内质神髓,没有在笔墨上逐流于常见描绘为“浓、重、黑、密”的局部面貌,而以古拙劲健的笔法和浓烈秀润的设色表现出太行山脉雄健刚强的气魄和汪洋浑涵的意蕴。山魂即我魂,山峭即我神,胸襟与太行谙合,以景畅神,以山言志,以全景山水述天地情怀。因此,敝人笔下的太行既有北方画风中撼人心魄的气度与力量,又有南方画风中的壮丽奇拔的精妙气灵透,呈现出吾追求“一脉荆关南北合”的雄心。”

云中水田神仙耕

吾以心接物,游目骋怀,目之所动,行之丘壑,了然于胸,意念山水,写一方灵气。长卷构图,两端紧构而中部松空灵,逆于古画惯常的长卷布局。敝人目识心记,去粗取精,采大美而舍一般,继承创新,所谓反者道之动,而有此煌煌佳构。画中云雾水田为画眼所在,其余着墨多处皆为铺垫,所谓知白守黑,其精妙处在于虚白得当,轻描淡写,意境摄人,故题之为《云中水田神仙耕》。此卷题款曰:“予昔年有黔中之游,越半月驱车千余里,足迹遍于贵州矣。而黔地之胜犹以凯里为最,斯地峰峦连绵,满眼泼翠。舞阳河蜿蜒于丛山峭壁之间,水面波光隐现于云雾之中,恍非人间,疑为幻境。吾始信五柳先生桃花源记非虚语也。”

长江万里图

“大江自雪山源起,辟壑破土荡荡东流,浪花飞腾,卷起千堆雪。千只咫尺,集形胜浓缩成图,自暮至旦,展卷渐曙,山河表里,气韵中华,亦真亦幻,亦物亦心。敝人诉诸画笔,硃墨春山,歌之颂之。

全图结构复杂精密,为交响乐般,自右至左层层转序,音韵跌宕有致,张弛有度,红色部分为曲章高潮部,左部大片白云为乐章的低缓悠扬部。纵览全图,大开大合中又见无数小开合,雪山群峰,巨石林木,村落远帆,潮起巨浪,互为呼应,环环相扣,极尽变化。其表现内容集成山水画各个元素,致精微,致广大,形成特有的“张力效应”,即所谓蕴含着某种力的特定“形式”所造成的特定心理效应。自下而上色调由冷变暖、色度由重渐轻,使人在视觉上产生运动中的气势和“倾向性的张力”,由此画面形成一种充溢着流动的生机和氤氲的趣味。”

华夏山河图 340x145cm

浩然之气巨幛中

"清唐岱《绘事发微》曾言:“落笔要旧,景界要新”。观此图确有借古人之笔墨,抒吾之胸臆之感。全画借太行山景述怀,取法宋人精谨严整,赋色硏雅苍穆,忘笔墨而具真景,山峦如峰碑璧立,浩然之气弥纸,吾借巨山写丈夫气概,傲立于天地,峥嵘而出世。人格化山水是本人的一觉表述,此图可证。此图局部,画中各个单元(山、石、树、泉、云等)均合古法,笔力劲健,渲染得宜。此图章法均以大块墨色左右开合,起承转合有序,情理互融,吾并非斤斤于地形地貌,而是借景咏志,张力弥漫,固得山川神髓而不落前人窠臼,开表现太行之新境界。"

山海之幻

“情感、感觉,太行山、大海,如何组合?由不合理变为合理。头脑中有了图像,由什么绘画符号和有力的地形地貌表达出来?于是产生了意向中的图式,世人所无。融合在合理空间,于是让人产生幻境之感。李白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并非实境,乃为诗境。此作与李诗有异曲同工之妙。高山巍峨,大海奔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奇险梦幻,吾心中主观的存在铺陈在这幅巨作中,不施丹青,纯以水墨写出,层层积墨,浓到极至,摄人心魄,近景下部的山峦整体外形起伏跌宕,松紧有度,具有音乐的节奏感,田畴村落参差其间。既是画眼,也是留白的气眼。远处巨障屏列,仰之弥高,苍茫浑厚,造型极具张力。流动的云水纯以线条勾出,这些奇幻的存在被敝人合情不合理地统一在巨幅之中,故而此幅名之为《山海之幻》。”

山河万象 295x535cm

梦幻山水组画 10x14x2cm

意中天地

"传统笔墨并未式微,我运用了宋人树法石法以及由此生出的云法,既传承亦改良了传统笔墨语言,但在此画构图上传递出新的意趣,表达出某些抽象的观念、理想,塑造了观念意象。传统程式画法的松树、园林石平置于草坪上,二者几乎在一条水平线,相互间似乎在拱手作揖,暗含了一点幽默。更有趣的是画面上空的云朵居中俯瞰,膨胀得几乎要压向地面。树、石、云分布成的三角形产生稳定、坚实、饱满的感觉,只有松树下的石桌石椅似乎要打破一下画面的均衡,如同两个在交谈中的大人身下调皮的孩子。从拟人化的松、石造型,空荡荡的草地与寂寞的石桌石椅,画面充溢着无处不在的象征着某种哲理和幻想的形象,或许这张画并非仅仅是为了视觉上的愉悦,而是为向先贤哲人们表达敬意而作的一幅“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图”(康德语)。"

江天寂寥

“此画描绘了暴风雨后暮色里山村的宁静和幽远,山势舒缓,湖面平阔,树石浑然,厚重圆融,俨然薛氏风格。浓密黑蓝的树丛间映衬着一排排村落屋宇,依山临水、错落有致的黑瓦白墙,如同点点星光。远处月夜朦胧,雾气弥漫,连绵起伏、依稀可辨的远山如同剪影般凝练,几分恬静,几分沉寂,一只孤舟在明净如镜的湖水中扬帆远航,不知彼岸在何方,这是人间境界吗?谁又见过!一种虚无缥缈、远离尘世、独往冥游的诗境油然而生,触景生情,不禁想到明代文论家钟惺曾言:“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外。”静观此画,回味钟惺箴言,始知真诗画者,精神所为也。

据笔者与作者论及其画,其构思成图,先有相,后归象。贝多芬有悲怆交响曲,我断言相象先后而已。由此心迹,叩门而起,启而为,另立天地。作者有此图,乃自贝氏上曲而忻动,化音为图。画面沉积于千皴万点,而归于悲,繁密而归于无。千村万郭,世人眼中之热闹存在,归于寂静。其之时,音乐之休止符,其妙不可言说。作者以为天地逆旅,匆匆过客,如是而已。向死而生,(……)反者道之动,以形而下析之,此图冷调使人心静。树石、皴点浑然莫辨,乃混沌世界。大凡艺术创作,心有情绪,循序而语法,缘情诉诸图像。当时心里有感时伤世情怀,加上悲悯之心,及对造化的体认,组合成心灵图像。前景是团块式构图,正如看外部世界,成浑然一体。由于多年浸泡,笔下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此图形式上一团块,后为千村万郭之白线,实乃人间烟火。但人间烟火形为图上之简单纯洁,远处江面一片白帆驶入,划过动态水面,仿佛有了生气。远山如黛,天空阴霾中,有意流出中部曦舍。贝氏音乐乃耳悟,而绘画所传达之悲怆,可与眸视!”

奇幻香格里拉 137.5x68cm

诚邀您拔冗出席,期待您的莅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