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真题
11
第十一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下面是一则采访片段:
记者:怎样成为注册志愿者?
专家:想要成为注册志愿者,只需要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站,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居住区域等在内的个人真实信息,就可以在网站中拥有一个一对一的账号。
记者:当前志愿者服务开展情况如何?
专家:截至2019年底,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1.8亿。目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老助幼、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据统计,60.1%的志愿者参加过社区服务,49.8%的志愿者参加过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激增,而且需求日趋多元,志愿者服务项目数量和管理已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眼下要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关键是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更好地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
[材料二] 下面是2016年与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需求变化图:
[材料三] 下面是某市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微信群发起招募的对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要成为注册志愿者,需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填写个人真实信息。
B.目前,志愿者参加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
C.智能型服务项目指的是公益研究、专业咨询、培训授课、发放资料等。
D.要帮助某网友缓解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志愿者“知心姐姐”最适合。
2.与2016年相比,2019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需求有什么变化?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才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你的建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答案 C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辨析能力。A、B、D项在原文中都可以找到。C项,根据材料二可知“发放资料”属于体能型服务项目,而非智能型服务项目。
2.答案 ①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②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下降;③其他项目的需求基本持平。(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图表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二中的图表可以看出:①从2016年到2019年,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②从2016年到2019年,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下降;③其他项目的需求变化幅度小,基本持平。
3.答案 ①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②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安排要更灵活、更人性化,要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材料二,根据图表中2016与2019年的需求变化情况可得出“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认真阅读材料三,可得出“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安排要更灵活、更人性化,要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
12
第十二篇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题目。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46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45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10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16小时,更早的时候只有6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24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1千米的有3.3万个,直径大于10米的有1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作者:欧阳自远。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规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E.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2.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答案 BD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B项,“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错误。D项,根据文本二中“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可知,玄武岩反光性差,而斜长岩反光性好。
2.答案 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像是地球的‘女儿’”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确证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意思对即可。第①段,1分;第②段,2分;第③段,1分。共4分)
解析 第①段以问句形式引出了说明对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第②段列举了科学家对这一关系的几种假说;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印证了“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文章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知识拓展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其中常见的逻辑顺序有: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结果到原因、从特点到用途、从一般到特殊等。总之,只要明确了不是时间和空间顺序,一般都是逻辑顺序。
3.答案 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的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乙]处详写。(意思对即可。[甲]处[乙]处各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详略的分析能力。说明文中,说明的详略是由说明的内容来决定的,文本一的侧重点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所以对月球的结构不必详写;而文本二重点说明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要详写。注意要结合具体内容去分析。
13
第十三篇
报纸阅读。
小轩拿来了同学们正在编写的社区报,你们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1.看到报上的漫画,大家都笑了。你分别模拟画上两个人物的口吻,展开对话。(4分)
胖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瘦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米豆发现,报上的材料都与减肥有关,但排版有些稀疏。她提议大家都来拟一句关于减肥的“金句”,用以补白。你写了一句。(10~15 字之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答案 (示例)①还是你种田好啊,总是这么瘦!
②你躺着不动,还吃那么多,当然胖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漫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阅读报上的材料,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再细读漫画,注意漫画中一瘦一胖两个人物形象,瘦者头戴草帽,手拿农具,还在不断流汗,可见是在种田。胖者手拿扇子躺在树下的躺椅上乘凉,旁边的桌上还放着减肥药,据此情景来想两个人物的对话。
2.答案 (示例)“美丽餐”只能暂时提高瘦素水平,而且这一点只有少量数据佐证,它的有效性并没有得到普遍证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从“减肥食谱里的‘美丽餐’”的第三段中筛选出“美丽餐”不能对减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整合概括。
3.答案 (示例)与其节食减肥,不如运动健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理解报纸上三篇报道的内容,材料有一个很明确的观点:不赞成节食减肥,而是倡导用增大能量消耗的方式减肥。然后要注意题目要求:写一句“金句”,即句式要工整一些,语言需简明扼要,观点要鲜明突出。
14
第十四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意识,即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因感知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而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的心理状态,是力求发现问题、理清问题、破解问题的心理态势。很多时候,我们心中有了疑问,却不能提出问题。
我国中小学生课堂上主动提问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对此专门做了调查统计。
[优秀的人爱提问]
猜想是提问的起点,关系到提问的价值。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三大数学猜想之一,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目前最好的成果是由中国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取得的。能够回答这个世界难题的人,他的学识和能力定然不凡,而能够提出这个三个半世纪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人,他是否更技高一筹呢?
其实,优秀的人往往特别注重提问,因为通过提问,人们可以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爱提问、会提问的背后反映的是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逻辑能力和坚决的执行力。
[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人生就是一个个问题解惑的过程。正如电影《教父》里的台词“要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请求”,“好问题”就是让人无法拒绝的问题,是接近本质的问题,是能让提问者与被提问者变得积极、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的问题。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提问时,准备充分,目标具体,直指事物的本质。
第二,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形成连环追问的“组合拳”。我们也许暂时不能达到别人的高度,但我们可以站在很高的地方提问。
第三,不做“只问不想”的“伸手党”,要在提问中记录灵感,寻找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提出一个好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先思考后提问。有专家提出了五个绝佳的思考角度:
证据:我们怎么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
视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视角看这个问题,会怎么样?如果换一个角度会怎么样?
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和模式?我们以前在哪儿见过这种模式?
猜想:如果它与众不同,那是什么样的?
相关:它为什么重要?
遇到任何现象,我们都不妨从这五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就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
班里召开主题为“做一个善问者”的研讨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请观察图一,简要概括你得出的结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你一定了解了“好问题”的四个特征。如果有机会向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山西作家刘慈欣请教,你打算向他提一个什么好问题?把你提的问题写下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讨会上,有的同学认为好好听讲就可以了,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有的同学则苦恼于不会提问。针对以上两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10分)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答案 (示例1)从小学到高中,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小。
(示例2)从小学到高中,课堂上主动提问的人数比例呈下降趋势。
解析 解答图表类题的方法为:①抓标题,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②看分类,配合表格首行、首列及图例,读懂图表信息;③比数据,对图表中数据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④得结论,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推论,得出结论。
2.答案 (示例1)我对有关外星世界的科幻小说很感兴趣,只是正上初三,课外阅读时间有限,您能为我推荐几本适合这个时间段阅读的此类科幻作品吗?
(示例2)您创作的《流浪地球》被改编成电影并热映,您认为这次改编有哪些成功之处和感到遗憾的地方?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对刘慈欣有所了解,要知道他是一个科幻小说家,所以提的问题最好和他的科幻小说有关,同时要符合材料中所提到的“好问题”的四个特征。
3.答案 (示例)我认为在课堂上提问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瓶颈,催生新观点,还可以促使人与人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多提问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观察力、逻辑能力和执行力。在课堂上,要从多种角度来思考问题,可以站在他人角度来思考,可以去找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或区别,可以去思考重要性或原因。要及时记录灵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条理清晰地进行提问。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讨论类题目,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说出理由。本题针对的问题是“提问不提问无关紧要”“苦恼于不会提问”。对于第一个问题,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提问很重要”,然后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简单叙述“提问重要”的理由就可以了。对于第二个问题,先联系材料“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从中引出一个提问的方法技巧,指导提出问题即可。
15
第十五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台306会议室揭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 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 什么是黑洞?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任何经过黑洞边界的东西,包括光,都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虽然名字都叫黑洞,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洞家族也可分为三类:
恒星级质量黑洞太小了,以现有的技术,直接拍到它们的真容几乎不可能。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 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黑洞拍照?
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核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洞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坍缩形成。
黑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我们真的是没办法采用电磁波手段进行拍摄了。
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因此,我们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热点二] 为什么选择银河系中心和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首先公布的是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银河系中心的黑洞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据悉,在银河系内,人类已发现了20多颗恒星级质量的黑洞,距离我们最近的3 400多光年,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相对较近的黑洞进行观测,而非要舍近求远选择26 000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5 500万光年之外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呢?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计算表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要大一些。
[热点三] 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的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 500万年前发出的。
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 000TB)。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掉像大气湿度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关于世界首张黑洞照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今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外发布。
B.这张照片拍摄的对象是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它距离地球5 500万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
C.这张照片的拍摄工具是位于全球各地的8台射电望远镜,它们被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
D.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是2017年4月,天文望远镜拍摄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庞大,科学家们过了两年时间才对外公布照片。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就会形成黑洞。黑洞家族有多种类型,本次拍摄的属于其中的“巨无霸”。
B.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比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 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 400万公里,目前它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布曼博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确保了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次黑洞照片拍摄活动参与人员多,调动的科研设备范围广,照片从拍摄到公布经历的时间长。
B.黑洞本体是无法直接被拍摄的,但吸积盘与黑洞发生摩擦会产生辐射,这个辐射可以被探测到。
C.人类对于黑洞的认识,目前还是很有限,比如对一些黑洞的形成原因,科学界就有不同的猜测。
D.“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尽管具有强大的观测能力,但很难拍到那些恒星级质量黑洞的照片。
4.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采用了哪些方法?请分点概括。(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