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乌尔善《异人之下》影片的叙事风格,也为电影类型片创作的工业化实践提供了新的尝试

新潮视野 2024-09-03 17:42:47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电影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叙事方式与美学表达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导演乌尔善在真人漫改影片《异人之下》当中,对全新类型片创作实践勇于尝试三重创新:新技术、新美学、新叙事。

新技术:技术驱动下的电影叙事创新

技术是推动电影叙事创新的关键力量之一。电影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一百多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电影在形式和语言上都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AI在电影领域内容创作、虚拟拍摄、视效后期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初现,而且,沉浸式、交互式体验的虚拟现实电影,也因为此类游戏的拓展,其技术已从媒介走到了可以艺术表现的关口,这都为电影的新形态、电影与年轻一代观众的紧密联系奠定了基础。

第七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对《异人之下》首次采用的AI真人摹片动画技术表示了肯定。影片使用全新的技术,极具风格化地在大银幕上呈现出“真人动画”的独特视觉效果,为未来国产真人电影和动画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带来新的灵感。导演乌尔善透露,片中的18分钟回忆片段采用了真人摹片动画的方式呈现,是结合了传统电影动画制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的。这种技术的结合,既保留了演员表演的细腻,又赋予了动画独特的绘画感,创造了“将演员真实表演二维风格化”的独特质感。

在影片《异人之下》的早期创作中,为了向原漫画致敬,团队采用传统的摹片动画来呈现片中的回忆段落。今年年初,创作团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将该段落重新制作。“新技术可以在呈现独特画风的同时,保留演员细腻真实的表演。”影片联合导演夏鹏说,“我们的尝试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这种方式是解放想象力的工具。”

《异人之下》真人摹片动画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多个工序:首先进行真人实拍,演员在绿幕前完成表演;随后动画师对拍摄素材进行原画摹片,为真人“刷上一层漫画感”;在“关键帧摹片”环节,动画师在原画摹片基础上增加背景、光影、色彩,使人物和场景合一;在3D特效制作环节,剧组用AI的方式生成一遍动画的部分,并进行风格迁移,让动画更接近真人影像。最终,通过2K转4K技术,完成了一种全新的影像质感呈现。

未来,随着更多新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影的叙事空间将更加广阔,观众将能够沉浸在更加真实、立体的故事世界中,与角色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同时,这些技术也将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他们在叙事手法上更加自由、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

新美学:电影美学表达的多元化

在中国奇幻题材类型片领域,从《画皮II》的魔幻爱情探索,到《寻龙诀》的动作冒险尝试,再到《封神三部曲》开启的神话史诗电影新篇章,乌尔善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而电影《异人之下》则在类型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中医经脉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元炁学说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城市故事中,这一转变不仅贴合了当下观众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发展,也体现了对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的深刻追求。

乌尔善强调,如何把漫画里面的那种视觉美学风格转化成电影语言,是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觉得,电影《异人之下》的气质应该带有一种狂欢节或者是联欢会的感觉,在电影院里面有那种特别炫目的、特别狂欢的那种体验。他将当下很多流行元素变成电影中的素材,把传统文化用电影的方式做了一个当代的表达,打造出独属于中国电影的国风超能力类型。

在当今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观众的审美偏好日益倾向于那些能够反映现实生活、触动心灵的作品。《异人之下》作为一部奇幻动作商业电影,通过构建都市中的异能世界来讲述年轻人成长中面临的挑战,既满足了观众对于奇幻元素的期待,又引发了观众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

《异人之下》在类型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现代演绎,也是对观众审美需求的一次精准把握,它为中国奇幻电影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电影美学的多元化是另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学观念相互碰撞、相互渗透,为电影美学表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当代的电影创作者,需要敢于突破传统美学的束缚,尝试将不同的艺术元素和风格融入电影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当代中国年轻电影人,成长于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高速发展期的天然优势,能够更好地跨越语言、文化的障碍,在创作上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然后反哺滋养自己的创作,再去融入世界,把好的中国故事传递到更遥远的地方,让更多的国外观众感受到中国文化这份独有的情怀与魅力。

新叙事:助力构建更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

在开拓中国电影类型创作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完整的电影工业体系是中国电影能持续产出精品佳作的保障。今年暑期档,导演乌尔善从《寻龙诀》《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积累的工业化制作经验,在《异人之下》剧组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动作组、摄影组、灯光组等多个部门的协力配合,将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动漫IP故事搬上了大银幕。《异人之下》则堪称流行文化的拼贴产品——国漫大IP、电子音乐、年轻人成长、片尾弹幕、酒吧式蹦迪宣发。

影片的叙事风格,也为电影类型片创作的工业化实践提供了新的尝试。改编漫画相较于改编文学作品更具挑战性,因为漫画不仅包含文字叙述,还有具体的视觉形象与风格。在改编《封神三部曲》时,对原有故事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保留了人物关系和部分情节,但主题则是全新的。改编的核心在于提炼主题、重新设定角色关系以及调整故事结构以适应电影叙事的要求。对于正在连载中的漫画而言,读者对其有着清晰的认知,这为改编带来了额外的难度。电影与漫画是两种不同的媒介,漫画改编为电影时需要进行转化,以适应电影的叙事形式。这种转化要求创作者对电影改编有基本的认知,即改编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二次创作的过程。

在故事的讲述上,导演乌尔善表示:要找到最能打动我们的情感关系,在情感关系里面增加更强烈的戏剧性情节,让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感觉到情感关系慢慢被打动,我觉得这是电影创作可能需要的一种方式。如果说原作是一筐葡萄,电影就要把这筐葡萄酿成葡萄酒,要高度地提炼浓缩加强,让它在两个小时之内变得更浓郁,让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情绪更有感染力。

在电影镜头语言叙事方面,《异人之下》也在视听层面做出了新的突破。影片摄影创新更多与其类型创新绑定,乌尔善提到,片中的视效镜头多达1600多个,占去总镜头大半,元炁学说的能量转化功法、中医的五行经的视觉表达上,乌尔善追求在文化根源上区别于漫威、DC的超级英雄电影。乌尔善导演希望,每一部作品都能够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并将其视为电影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将漫画中的世界观、叙事逻辑和角色特质转化为电影语言。作为电影创作者,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一个项目,而是探索电影创作的全过程。漫画提供了一个独特世界观和美学形态,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电影美学。这包括人物塑造、表现风格、视觉语言、造型设计、场景设计、摄影技巧、特效设计以及声音效果和配乐的应用。

乌尔善《异人之下》在类型上的突破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为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电影美学创新、技术拓新实践以及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日前,乌尔善导演的神话史诗续作《封神第二部》及航海冒险题材《郑和下西洋》仍在紧锣密鼓地制作当中。相信随着更多新类型片创作的实践,中国电影市场会有更灿烂的前景。

0 阅读:7

新潮视野

简介:新宣资讯,热点事件,全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