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海信创始人周厚健在海信大厦宣布自己已辞去海信集团董事长职务正式退休,海信集团董事会已选举原副董事长林澜接任董事长。
在周厚健宣布自己退休之前,海信大厦里举行了一个简短的仪式——“信印”标志揭幕。“信印”是一枚巨大的指印,由海信人按下的一枚枚指纹汇聚而成,象征着周厚健在海信设立的“诚信”和“财务安全”两大底线。周厚健和林澜参加了这场揭幕仪式,并在巨大的“信印”下完成了交接。

在长达30年的掌舵时间里,周厚健带领海信在多元化、国际化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上完成了“三大跨越”。
刚掌舵海信不久,周厚健就知道,海信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固守城池,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布局是必经之路。此后,海信开始在变频空调、手机以及媒体产品等其他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发力。与此同时,海信还在2000年前后将触角延伸至B2B产业,在智能交通、光通信等新兴领域进行了布局。
其次,周厚健还将目光瞄准了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如今的海信已经在海外设立了55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11个研发机构、18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在海信的国际化进程中,周厚健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出海。2021年,海信实现海外收入731亿元,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达42%,其中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超过80%。
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1994年,周厚健将企业品牌由“青岛”改为“海信”,青岛电视机厂也因此被海信集团取代,由此真正拉开了海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转变的序幕。此后,周厚健相继在子公司层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有社会法人投资的体制或建立股份公司。就在2020年,海信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推进了集团层面混改,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
而林澜则是海信国际化业务的“一号人物”。多年来,从各个国家市场渠道的建立,到海外研发体系的搭建,再到近年来对东芝电视、gorenje等海外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由林澜一手推动完成的。如果说周厚健是为海信国际化谋划蓝图和做战略决策的人,那林澜就是冲锋一线的实施者。就连周厚健都曾评价说:“海信真正的国际化,是林总带着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