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杨威:被叛徒施加酷刑“拌豆腐”,牺牲前让叛徒瑟瑟发抖

木艺人的历史 2024-11-14 16:01:40

女英雄杨威:被叛徒施加酷刑"拌豆腐",牺牲前让叛徒瑟瑟发抖

1942年初春,湖北安陆的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一场残酷的审讯正在进行。刑讯室内,20岁的女共产党员杨威被铐在木椅上,面对着叛徒丁启国的严刑拷打。即使在极度的痛苦中,她依然保持着坚定的眼神,这让丁启国感到不安。当他提出要对杨威施以"拌豆腐"的酷刑时,现场的其他特务都不禁打了个寒颤。这种酷刑在当时以其残忍程度闻名,许多硬汉都在这种折磨下崩溃。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折磨,杨威不仅没有透露任何组织信息,反而用她的坚贞不屈震慑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终被押赴刑场时,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让叛徒丁启国面如土色,浑身发抖。这个年轻的女英雄,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她为何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保持如此大无畏的精神?

一、襄樊女儿初长成(1921-1936)

1921年深秋的一个清晨,湖北襄樊市欧庙镇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这个女婴就是日后的抗日女英雄杨威,她出生时的名字叫欧阳英,是欧家的第三个孩子。

欧阳英的父亲欧儒章在欧庙镇开设私塾,是当地颇有声望的知识分子。他秉承着"女子当自强"的教育理念,不仅让欧阳英跟着兄长们一起读书习字,还常常给她讲述历史典故。在私塾里,欧儒章总是严格要求学生们要以天下为己任。这样的家庭氛围,为欧阳英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8年,七岁的欧阳英开始跟随父亲在私塾读书。与其他女童不同,她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特别喜欢《史记》中的豪杰故事。每当读到项羽力举千斤、韩信背水一战这样的片段,她总是手舞足蹈,向父亲追问更多细节。

1932年春天,11岁的欧阳英考入了当地的小学。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欧庙镇,引起了轩然大波。欧阳英经常听到大人们议论国事,她开始懵懂地意识到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934年秋,欧阳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襄阳湖北省立第五中学。这所学校是当时襄樊地区最好的中学之一,校内经常有进步学生组织读书会,讨论时局。13岁的欧阳英虽然年纪最小,却总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在省立五中的求学期间,欧阳英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当时的襄樊地区,经常有抗日游行示威活动。欧阳英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多次游行,呼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在街头散发传单。

1935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欧阳英通过同学接触到了一些进步书籍。这些书籍让她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会积贫积弱?为什么人民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特别是在了解到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后,她开始暗暗下定决心,要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1936年春天,15岁的欧阳英已经成长为一个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少女。在省立五中,她不仅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还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读书会。每当课余时间,她就带领同学们学唱抗日歌曲,讨论时事政治。这一年的五月,当地进步学生组织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欧阳英第一次站在演讲台上,向群众发表演说。她响亮的声音、坚定的态度,赢得了在场群众的阵阵掌声。

二、投身革命热血路(1936-1939)

1936年7月,欧阳英和几名同学接到了党组织的任务,要前往第五战区参加张自忠将军的第三十三集团军干部训练班。临行前,她向父亲欧儒章表明了心迹。这位开明的父亲没有阻拦女儿的选择,而是给了她一个朴素的布包,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一本《三国演义》。

在干部训练班里,欧阳英是最年轻的学员之一。训练内容包括军事技能、战术理论和政治理论。她不仅要学习使用枪支,还要掌握游击战术和群众工作方法。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夜里十点熄灯,白天则是高强度的训练。即便如此,她仍坚持每天抽出时间阅读进步书籍。

训练期间,一次野外拉练中,欧阳英和战友们在暴雨中徒步行军二十多里。她的脚底起了水泡,但始终咬牙坚持,没有掉队。这种坚韧的精神赢得了教官和战友们的赞赏。训练结束时,她被评为"优秀学员",并被分配到第五战区"政治工作队"第七中队工作。

1937年初,为了表示自己彻底投身革命的决心,欧阳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欧阳克敌。这个名字体现了她要与侵略者抗争到底的决心。在政治工作队期间,她主要负责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组织民众参与抗日活动。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欧阳克敌多次深入农村,向农民讲解时局,发动群众参与抗日。她经常带领工作队成员在集市上演出抗日节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

1938年春天,在一次宣传活动中,欧阳克敌遇到了日军的突袭。她带领群众有序撤离,自己却被敌人的子弹擦伤了左臂。这次经历更坚定了她参加革命的决心。同年夏天,她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后的欧阳克敌被党组织派往襄樊地区开展地下工作。她化装成小贩,穿梭在乡间集市,秘密联络进步青年。在她的发动下,当地建立起了多个抗日武装小组。她还组织妇女缝制军装,为抗日队伍筹集物资。

1939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开始实施"防共""限共"政策。欧阳克敌的活动引起了特务的注意。一天晚上,她正在联络一个地下党员时,突然发现有人跟踪。她机警地带着跟踪者转了几条街,最后从一户农家的后院翻墙脱身。为了安全起见,党组织决定将她调往竹沟革命根据地。

在离开襄樊之前,欧阳克敌给父亲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已经选择了革命道路,决不回头。这一走,便是诀别。她带着对家乡的思念,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三、竹沟锻炼铸丹心(1939-1940)

1939年春末,欧阳克敌来到了竹沟革命根据地。这里是豫鄂边区的重要抗日基地,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到达的第一天,她就遇见了日后在革命道路上给予她极大帮助的陈少敏同志。当时陈少敏正在竹沟革命根据地担任妇女工作的负责人。

根据组织安排,欧阳克敌首先被分配到竹沟农民自卫队工作。这支队伍由当地农民组成,主要任务是保卫村庄,打击汉奸特务。她负责训练队员使用武器,教授基本的军事技能。在短短两个月内,她就训练了三批共60多名自卫队员。

1939年夏,一个特殊的任务落到了欧阳克敌身上。组织要她建立一个地下情报网,搜集日军和伪军的活动情报。她利用集市贩卖针线、布匹的机会,在周边村庄发展了十几个情报员。这些人中有开茶馆的老板,有行商,还有在伪军营地做工的妇女。

一次,通过情报网传来消息:日军计划对竹沟根据地发动突袭。欧阳克敌立即向上级汇报。根据地及时转移了物资,布置了伏击阵地。当日军的偷袭部队进入预设圈套时,遭到了游击队的痛击,打死打伤30多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这次战斗的胜利,让组织对她建立的情报网络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竹沟期间,欧阳克敌还创办了多个妇女识字班。她深知文化知识对革命的重要性。每到傍晚,村里的妇女们就聚集在一起,跟着她认字、读报。她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把抗日歌曲编入教学内容。渐渐地,这些识字班成了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

1940年初,一场意外的遭遇战给欧阳克敌带来了新的考验。她带领自卫队在巡逻时,遭遇了一支伪军小队。在突如其来的交火中,她沉着指挥,利用地形优势,带领战士们成功突围。这次战斗,她的左肩被子弹擦伤,但她坚持完成了任务。

随后的几个月里,欧阳克敌开始着手组建妇女工作队。她挑选了一批觉悟高的妇女,教她们唱革命歌曲,排演快板和小话剧。工作队经常下乡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妇女参与到了革命工作中来。

到1940年秋天,竹沟地区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革命工作网络。欧阳克敌培养的骨干遍布各个村落,成为了革命力量的重要支柱。就在这时,组织决定派她前往安陆地区,开展更艰巨的革命工作。临行前,陈少敏送给她一本笔记本,封面上写着"为革命而战"几个字。

四、安陆斗争显身手(1940-1942)

1940年深秋,欧阳克敌来到安陆。为了掩护身份,她改名为杨威,以一个乡村教师的身份在安陆城南开办了一所私塾。这所私塾成为了地下党联络的重要据点,也是传递情报的掩护所。她选择了"杨威"这个名字,一方面是为了隐藏真实身份,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她要威震敌胆的决心。

在安陆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地下交通网。杨威利用教书的便利,与当地进步青年建立联系。她先后发展了多名可靠的交通员,负责传递情报和转移革命人员。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名叫张三的脚夫,他用手推车运送货物,经常往返于安陆城内外,成为了最可靠的交通员之一。

1941年初,日军在安陆城设立了一个情报站。杨威通过张三的关系,成功安插了一名地下党员到情报站当勤务员。这名同志利用打扫卫生的机会,定期收集敌人的情报文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为游击队的行动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年春天,一次意外的情况给地下工作带来了严峻考验。一名交通员在执行任务时被敌人发现,仓促之中将一封重要的情报信件藏在了城南的一座破庙里。杨威得知消息后,立即组织营救。她装扮成赶集的农妇,趁天没亮时溜进破庙,在泥神像的底座找到了那封信件。正当她准备离开时,一队日军巡逻经过。她镇定地蹲在庙角假装休息,等巡逻队走远后才安全脱身。

1941年夏季,安陆地区连降暴雨,洪水泛滥。杨威带领地下党员积极参与救灾。她组织妇女缝制衣物,为灾民筹集粮食。通过救灾工作,地下党在群众中获得了更多支持。一些参与救灾的青年后来都成为了地下工作的积极分子。

到了1941年冬天,杨威建立的地下组织已经发展到30多人。她将这些同志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互不通气,严格遵守秘密工作纪律。她还在城郊的一个荒废的庙宇里设立了秘密联络点,用来存放文件和进行紧急会面。

1942年初,形势开始发生变化。由于叛徒丁启国的出卖,安陆地区的地下组织面临严重危险。杨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连夜转移了一批重要文件,并通知同志们暂时转入地下。然而,就在她准备撤离安陆城的前夜,还是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当晚,杨威正在联络点等待最后一批同志撤离的消息。突然,十几名特务破门而入。她迅速将一份重要名单塞进嘴里咽下,然后镇定地面对特务的搜查。尽管特务搜遍了整个联络点,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证据。但是,由于叛徒的指认,杨威还是被押往了日伪当局的监狱。

五、铁骨铮铮显忠魂(1942)

1942年2月15日,杨威被关押在安陆城西的日伪监狱。这座监狱由日军特务机关直接管理,专门关押政治犯。监狱的铁窗上布满铁刺,四周有岗哨日夜巡逻。杨威被关在地下室的一间单人牢房里,每天只能透过墙上的一个小孔看到一线天光。

审讯从被捕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日军特务机关派出了专门的审讯人员,采用车轮战术反复审问。他们要求杨威交代地下组织的成员名单和活动情况。面对审讯,杨威始终咬定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即使在被施以酷刑时,她也没有透露半点组织的秘密。

特务们对杨威使用了多种刑讯手段。他们用竹签刺入她的指甲,用烧红的铁条烙她的脚底,还用皮鞭抽打她的全身。每次刑讯结束,杨威的衣服都被鲜血浸透。但她始终没有屈服,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3月初,叛徒丁启国被带到监狱指认杨威。丁启国当着特务的面揭露了杨威的真实身份。特务们得知她就是欧阳克敌后,立即加重了刑罚。他们用铁丝捆绑她的手脚,将她吊在房梁上,用盐水浇在她的伤口上。即便如此,杨威仍然坚持说自己不认识丁启国。

在狱中,杨威遇到了另一位共产党员李芳。两人虽然关在不同的牢房,但通过敲击墙壁传递信息。她们用暗号交流,相互鼓励。后来李芳被特务杀害,杨威用一块从牢房里找到的碎瓦片,在墙上刻下"视死如归"四个字。

4月10日,特务们对杨威进行了最后一次审讯。他们威胁说如果她不交代,就要把她押往汉口的日军司令部。杨威依然保持沉默。特务们恼羞成怒,用皮带抽打她的脸,打掉了她的几颗牙齿。

4月15日凌晨,日军特务机关下达了处决杨威的命令。天还没亮,他们就把她押往城外的刑场。杨威被捆绑在一根木桩上,面对黎明前的黑暗。行刑前,一名特务最后问她是否还有话说。杨威高声喊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必胜!"

随着一声枪响,杨威倒在了血泊中。她牺牲时年仅24岁。几天后,一位当地农民在刑场附近发现了她的遗体。这位农民冒着危险,将她安葬在城西的一片杨树林里。

杨威牺牲的消息传到竹沟革命根据地后,陈少敏同志带领妇女工作队的同志们,在夜里偷偷为她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他们在一棵大树下埋下了那本写着"为革命而战"的笔记本,以此纪念这位年轻的革命烈士。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