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儿啊,你看隔壁王阿姨的女儿,比你还小两岁,孩子都上小学了。你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抱上孙子啊?”吴阿姨忍不住念叨。
心莲正对着手机刷着短视频,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结婚生子又不是人生的必选项。”
“话是这么说,可你一个人过,我们怎么能放心?”吴阿姨说着,从厨房端出一盘切好的水果。“你看看你,每个月工资一万二,长得也不差,怎么就找不到合适的呢?是不是眼光太高了?”
心莲放下手机,无奈地笑了笑:“妈,我的要求真不高,只是想找个聊得来的。”
吴阿姨可不这么认为。前前后后安排了十五次相亲,每次心莲都能挑出毛病。“这个身高不够一米八五,那个学历只是本科,还有那个月薪才七千……”总之,就没有一个让她满意的。
去年除夕夜,亲戚朋友都来家里过年,饭桌上,吴阿姨又提起了心莲的婚事。这次,心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择偶标准”:身高一米八五以上,硕士学历,存款一百万,婚后住女方家,不生孩子。
吴阿姨当场就炸了:“你这哪是择偶标准,简直是痴人说梦!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么高的要求,谁看得上你一个35岁的老姑娘?”
心莲也不甘示弱:“妈,这是我的人生,我有选择的权利!我宁可单身,也不要凑合。”说完,摔门而去,留下满屋子的尴尬。
吴阿姨心里堵得慌,她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哪有这么多要求?那时候,两个人只要真心相爱,肯一起吃苦,日子就能过下去。
她想到了自己的表妹,年轻时也是个“不婚主义者”,挑来挑去,错过了最佳的结婚年龄。现在40多岁了,孤身一人,想找个伴儿都难。逢年过节,看着别人一家团圆,她总是黯然神伤。
吴阿姨又想到了小区里的李阿姨,儿子30多岁了,事业有成,但一直忙于工作,没时间谈恋爱。李阿姨急得不行,到处托人介绍对象,可儿子总是不配合。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适的姑娘,儿子却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外地,这段姻缘也就不了了之了。
还有一位远房亲戚,女儿嫁给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男人,但婚后发现,男人是个“妈宝男”,事事都听母亲的,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女儿受不了这种压抑的家庭氛围,最终选择了离婚。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让吴阿姨更加担忧女儿的未来。她不是非要女儿结婚生子,只是希望她能找到一个知冷知热的伴侣,在人生的路上有个依靠。
最近,吴阿姨开始整理重庆各大养老院的资料。老伴问她:“你这是干什么?”吴阿姨叹了口气:“我们总要为以后做打算啊,总不能指望心莲给我们养老送终吧?”
前几天,心莲来家里吃饭,她熟练地给自己夹菜,独自打开手机刷视频,吴阿姨突然有种预感:也许女儿真的会一个人过一辈子。
吴阿姨知道,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的想法和追求与他们那一代人不同。她尊重女儿的选择,但也希望女儿能明白,婚姻不是儿戏,也不是简单的条件匹配,更重要的是两个人能否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共同走完人生的旅程。
幸福,或许不在于找到一个完美的人,而在于找到一个愿意与你一起经历风雨,共同成长的人。希望心莲,以及所有在婚姻路上徘徊的年轻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