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我任中队指导员时,一位战士家长来部队探亲的经历,让我难忘

摄影艺术光影集 2024-12-19 16:25:44

"首长,我娘子病了,想请几天假。"那是85年的春天,李忠义站在我办公桌前,声音有点颤抖。

办公室里的老式"红旗"电扇呼呼转着,可还是挡不住三月的燥热。

我刚当上中队指导员没几个月,正赶上部队年度考核,天天忙得连口热饭都顾不上吃。

李忠义是咱们中队的老实孩子,山东农村来的。记得他刚入伍那会儿,黑黝黝的脸庞,一双手粗糙得像树皮。

那天查内务,我发现他床头枕着本破旧的高中课本,这娃子半夜偷偷用手电筒看书,连被子都蒙在头上,生怕打扰了别人。

食堂打饭,他总是端着搪瓷缸子站在最后,打最便宜的素菜。战友们去小卖部,他从来不去,说是不爱吃零食,可谁不知道,他是在省钱。

每到月底发津贴,他第一个跑去邮局,把钱寄回家。战友们笑话他:"李忠义,你这是存钱娶媳妇啊?"他就憨憨地笑,从不解释。

"你娘子到底咋样了?"我掏出一支烟递给他。他连连摆手:"首长,我不会抽。"

"那就坐下说。"看他坐下后还是绷得直直的,手指不停地搓着裤缝,我知道这孩子心里有事。

经过细问,我才知道他家里的实情。他爹年轻时就走了,家里就靠他娘一个人撑着。下面还有一对双胞胎弟妹在上初中。

"每月寄多少钱回家?"我问。

"四十块,留五块够用了。"这话让我心里一沉。

85年的物价,四十五块津贴也不算少,可他竟然只给自己留五块钱。想起他总是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补了又补的袜子,我这心里头一阵发酸。

正要给他开假条,班长张德明急匆匆跑来:"报告首长,李忠义他娘来了,正在营区门口!"

李忠义一下子站起来,脸都白了:"不会吧,俺娘咋来了?"说着就要往外跑。

"等等!"我叫住他,"换身便装,咱们一起去接。"

营区门口的老槐树下,一位佝偻着背的老人正东张西望。身上的蓝布褂子虽然洗得发白,可依然整整齐齐。那双布鞋,我注意到鞋底都补了好几层。

见到李忠义,老人瘦削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娃啊,可找着你了!"那笑容里,有疲惫,有心疼,更多的是欣慰。

原来,老人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看儿子。火车太挤,她一路都是站着来的,腿都肿了。

我赶紧安排老人住进招待所,让炊事班煮了热乎饭。看着老人小口小口地吃着,时不时夹一筷子菜给儿子,我的心里一阵酸楚。

可问题来了,中队正赶上考核前的集训,李忠义是主力班的尖子兵。这时候请假,会影响整个班的成绩。

"首长,您就让俺儿在队里好好训练吧。"老人懂事地说,"我看看他过得好,心就踏实了。"说这话时,她的手一直在裤腿上擦着,那是紧张的表现。

谁知第二天早上查哨,发现李忠义的床铺空了。原来老人半夜犯了风湿病,疼得直不起腰来,李忠义守了她一夜。

副班长王长征找到我:"首长,要不我们轮流替李忠义顶班?大家伙都说行。"战友们的这份情谊,让我感动不已。

就在这时,营部通知说军区首长要来检查。这下可真是难办了。偏偏这时又传来消息:李忠义的弟弟因为交不起学费,要辍学了。

老人坐不住了,非要赶紧回去。看着她焦急的样子,我一咬牙,让王长征去买了返程软卧票,又备了些营养品。

临走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说:"首长,俺家忠义就交给你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粗糙中透着温暖。

送走母亲的李忠义训练更卖力了。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跑步,晚上训练完还要加练。有天夜里下大雨,我查铺时发现他的被子是湿的。

原来他把自己的被子偷偷塞进母亲的行李里了。问起来,他就说:"娘的风湿病犯了,多条被子暖和。"

那年的考核,李忠义带领全班取得了第一名。记得他拿到三等功奖章的那天,高兴得像个孩子,晚上抱着奖章睡觉。

我特意给他多批了几天探亲假,让他带着奖金回家,给母亲好好看病。走的那天,他背着那个旧帆布包,里面装满了战友们凑的营养品。

86年春节,收到一封信,是李忠义母亲让村里小学老师代写的。信中说,儿子立了功,是全村的骄傲,弟妹也有学上了。

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那句话:"我这辈子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卖猪来看儿子。"多么朴实的话啊,可道出了多少母爱的分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忠义后来成了咱们部队的优秀士官。每年探亲,他都会给母亲带去全年的积蓄。那对双胞胎弟妹,也都考上了大学。

前些天,我收到李忠义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他搀着已经满头白发的母亲,站在一栋新房子前面。背面写着:"首长,这是我给娘建的新房子,您啥时候来看看?"

翻开那张泛黄的老照片,85年春天的故事仿佛就在眼前。营区门口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现在长得多高了。那个卖猪来看儿子的母亲,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这份情,这份爱,永远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槐树依旧,岁月如梭。那个春天的故事,那份朴实的母爱,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