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美国用先进芯片打压中国,然后中国用成熟芯片压制全球市场

半夏微醺 2025-03-13 10:04:29

这两年,全球芯片供需形势几乎可以用“风云突变”来形容。

人们看似都在关注美国的先进芯片打压策略,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的成熟芯片路线,正悄悄为未来芯片市场指明另一条道路。

短期内,美国对中国实施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仿佛威力十足,但时至今日,我国的成熟芯片产品已经让不少企业“趋之若鹜”。

据此,日媒无奈道:美国用先进芯片打压中国,然后中国用成熟芯片压制全球市场。

一、美国打压策略与背后动机

美国为了保持科技霸主地位,对中国采取了多重措施。

立法层面,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等法律加强出口管制与制裁;

供应链层面,联合日本、荷兰等国限制关键设备和技术;

市场层面,将美国芯片企业对华销售严控在短期内造成了冲击。

美国的愿景很清晰,尽可能延缓中国对先进制程的追赶步伐,从而在全球高端芯片市场保住主导地位。

这种策略并非无的放矢,从若干年前的技术封锁,到当前的供应链审查,意图构建一个排他性的体系,将中国企业隔绝在先进工艺之外。

逻辑似乎简单粗暴,只要对手无法拿到先进设备,就无从制造最精尖的处理器,然而真实情况却比理论复杂得多。

二、中国应对

面对这样的封锁,中国并未一味地同美国“拼先进制程”,而是转向14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工艺,集中火力解决国内庞大的中低端芯片需求。

出人意料的是,这一路径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凭借相对低成本与可靠性,迅速拓展出广阔的应用场景。

从产能上看,中国芯片制造业在短短数年间,从全球占比不足1%,飙升到如今的16%,跻身为全球第三大芯片生产国。

随着成熟工艺的不断迭代完善,中国企业在模拟芯片、功率半导体、微控制器等领域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与人才储备,逐步摆脱了对部分高端进口的依赖。

三、市场格局与国际启示

成熟芯片的爆发不仅影响了中美之间的芯片博弈,更改变了全球的市场格局。

美国在重压之下,虽然在先进制程上依旧存在技术优势,但其芯片企业却因难以全面进入中国市场而承受了库存积压、利润缩水的风险。

欧洲方面,在先进芯片研发的高门槛面前,开始认真研究中国发展成熟工艺的模式。

在此背景下,欧洲宣布斥资数百亿欧元扶持成熟工艺的研发与落地,试图兼顾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

此时我们才发现,高端芯片固然重要,但广阔的市场需求并不只集中在顶尖技术上。

成熟制程的高性价比特质,一旦在国内外获得稳定的应用场景与销售渠道,其竞争力绝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战略转向为全球提供了一个新范式。

在创新驱动之外,也可以通过规模化、稳扎稳打的方式,在芯片产业中找到切入点,形成有别于高端竞争的另一种增长模式。

四、美国瓶颈与后续展望

美国在先进芯片上也面临自己的技术瓶颈。

3nm及以下制程的研发与量产难度大幅提升,持续投入巨大,而市场对顶尖芯片的需求并非无限。

一旦失去中国这一庞大市场,封锁策略本身也将令供应链出现新的不确定性。

此时部分美国议员提出应适度放松对华限制,以平衡企业经营与国际产业格局的变化。

种种动态表明,芯片竞争在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开始出现结构性调整。

亟待各方思考的是,当先进芯片逐渐挑战物理极限,而成熟芯片持续激发市场需求,未来的芯片格局将不再是一味争夺“极限工艺”。

相反,多元化布局与“适用即可”的理念或许才是更健康的长期发展路线。

结语

美国试图通过先进制程压制对手,这个想法并不荒谬,但行动结果并未如其所愿。

在多重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成熟芯片迅速成长,并且成为全球市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回望这场博弈,最大的启示在于芯片竞赛并不限于“谁家制程更先进”,真正的输赢也许更在于谁能在恰当的成本与性能之间找到最优解。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