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开年冲击港股,4.5万门店成为全球第一个现制茶饮品牌!

陆超芝士 2025-02-08 11:39:06

2025年1月1日,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蜜雪冰城”)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书。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蜜雪冰城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事实上,蜜雪冰城上一次是在2024年的第二天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但最终并未如期上市。

根据港交所官方网站的公告,蜜雪冰城更新了其上市申请材料,并在新的招股说明书中公布了多项最新的业务数据。数据显示,蜜雪冰城在销量、门店数量、终端零售额、收入以及净利润等关键指标上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在所有数据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门店数量。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的门店总数已超过45,000家,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星巴克同期全球40,200家门店的数量,使其成为全球现制饮品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品牌。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自豪的成就。

这表明,蜜雪冰城在全球市场中实现了咖啡茶饮行业的门店规模领先,并且这一成就是在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实现的:2024年1月至9月期间,蜜雪冰城新增门店数量达到7737家,平均每天净增约28.7家(以270天计算)。这并是不蜜雪冰城踩住风口,在2024年,现制饮品品牌所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行业整体增长速度减缓,市场从追求规模的扩张转变为对现有资源的深度挖掘,竞争变得更为激烈。甚至有观点认为行业已经触及增长的上限,正经历“寒冬”。面对市场形势的剧烈变化,即便是那些拥有数千家门店的领先企业也发现难以应对,它们纷纷选择主动放慢扩张的脚步,转而专注于提升现有门店的运营效率,以抵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在门店建设方面,其不仅追求“规模数量”,同样重视“规模质量”。例如,在大规模开设新店的同时,蜜雪冰城的老店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单店销售额持续增长。自2021年起至2023年,以及2024年1月至9月,2021年及之前开业的老店平均单店日均GMV从4144.6元稳步提升至4492.8元,并进一步增长至4746.2元。

这种结果仅有一种解释,即蜜雪冰城的扩张并非完全依赖于加密门店策略。当前,下沉市场已成为各大头部品牌争夺的共同基础。那么,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的开拓策略与其他品牌有何区别?根据其招股书显示,在中国内地市场,截至2024年1-9月,蜜雪冰城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量已达到2.3万家,占比高达57.2%。相比之下,在2023年,这一比例为56.8%。显然,下沉市场依旧是蜜雪冰城在2024年发展的重点。

据知情人士透露,蜜雪冰城对下沉市场的界定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3-6线城市”。他们认为,城市市场仅构成了基础定义,而“县城和乡镇才是蜜雪冰城所关注的真正下沉市场”。这一点从其招股书中也可窥见一斑。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已覆盖4900个乡镇,相较于一年前的3100个,这意味着在过去一年中,他们新拓展了1800个乡镇市场。

乡镇市场代表着现制饮品领域中为数不多的潜力蓝海。中国拥有超过3万个乡镇,然而,这个市场也是一块难以攻克的“硬骨头”。随着门店向更基层地区拓展,物流供应链的挑战也相应增加。因此,深入基层市场的策略必须是逐步推进的。只有在县级行政单位确立了坚实的基础,乡镇市场的开拓才有可能实现。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在乡镇开设门店,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其物流网络的精心布局。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在中国内地超过90%的县级行政区划实现了12小时送达服务,并且在约97%以上的门店实现了冷链物流的全面覆盖。在过去一年中,蜜雪对乡镇的冷链物流覆盖程度提升了7个百分点。

门店之外的数据

蜜雪冰城在其招股说明书中详细披露了饮品的销售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以及2024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分别售出约74亿杯和71亿杯饮品。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九个月,蜜雪冰城的门店网络分别实现了约228亿元、307亿元、478亿元及449亿元的终端零售额。在2022年和2023年,蜜雪冰城的收入分别达到136亿元和203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31.2%和49.6%;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0亿元和3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3%和58.3%。

进入2024年,蜜雪冰城的营收和净利润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实现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1.2%,净利润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42.3%。虽然规模,收入,成绩都可圈可点,但是作为一级市场投资者,投资机构们却仍然需要退出的渠道。蜜雪冰城2025年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这背后无疑得到了投资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他们期望能够早日实现资本的回流和退出策略。

蜜雪冰城曾在2020年12月完成了其早期融资,当时估值达到了约233亿元人民币。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万店投资、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高瓴资本以及中信。随后,在2024年,蜜雪冰城又完成了首轮融资,筹集了20亿元人民币,估值有所下调,约为200亿元人民币。此次融资同样有高瓴资本和美团旗下的龙珠资本参与。趁其声势正壮,进行资本退出或许是背后的一级投资者十分希望看到的,对于操盘的投资者而言,也会是其投资生涯上值得一提的一笔!

0 阅读:3

陆超芝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