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拟私有化,共享经济终究难成大器!

陆超芝士 2025-02-08 11:39:05

曾经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之一,共享经济一度大行其道,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等都是市场中的风口行业。如今浪潮退去后,才知道那些商业模式是真正可以跑得通的。如今,共享汽车市场基本已经停摆,共享单车平台则迎来了涨价,而共享充电宝业务也一边涨价的同时,一边被质疑。

根据报道,曾经在美股上市的“共享充电宝”企业怪兽充电,近日准备私有化退市,来自中信旗下的“信宸资本”及怪兽充电管理层们组成“联合体成员”计划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收购16.9%的流通股和总投票权的64%。

作为共享经济火热时期的明星企业,其曾经备受资本投资机构的青睐,其在2017年成立后,5年时间获得6轮融资,获得包括阿里巴巴、高瓴、小米、顺为资本、软银、高盛、凯雷投资机构的投资。尤其是阿里巴巴、高瓴、小米这几家中国资本机构,非常重视,是怪兽充电的前3大外部股东。2021年,在共享经济已经江河日下的时期,怪兽充电依然在美股上市,只是在此之后,共享经济并没有迎来翻转,其在几年后股价持续走低,近期市值已经从上市初期的21.29亿美元市值,跌的仅剩2亿多美元。

共享单车后时代的共享经济

在摩拜、OFO引领的共享经济热潮逐渐消退的前一年,一级市场出现了关于共享经济风口投资的显著分歧。当时,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PE)以及产业资本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一方面,有人认为“共享经济是个巨大的泡沫,坚决不参与投资。”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虽然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且在这一趋势下某些领域的需求可能是虚假的,但仍有其他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在那一年,两大阵营的VC/PE和产业资本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那些坚信共享经济能够改变世界的投资者,不久后便发现了一个新的商机——共享充电宝。

徐培峰,这位资深的美团创业者,与优步中国区业务开拓的关键人物之一蔡光渊携手共创了怪兽充电。这一背景使得怪兽充电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瞩目——2017年,怪兽充电在成立初期便完成了三轮融资,吸引了近十家顶尖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VC/PE)机构和产业资本迅速加入。其中包括高瓴资本、小米集团、顺为资本、广发信德、蓝驰创投等。

当OFO的创始人突然跑路,留下巨额的押金债务时,共享经济企业的市场声誉迅速恶化。共享经济的热潮消退,那些投资失误的风投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和产业资本开始深思,一级市场对“共享”一词变得异常敏感。怪兽充电也未能幸免于难。2018年,他们未能获得任何融资。然而,就在这一年,物联网领域迎来了爆发,怪兽充电开始向物联网领域转型。在年底的“全球物联网峰会”上,他们宣布:“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自主创新,怪兽充电的物联网平台已经能够管理数千万级的物联网设备,为更多的行业伙伴带来便利。”到了2019年,随着新风口的到来,怪兽充电在一年内获得了两轮融资,包括高瓴、小米、顺为资本等在内的老股东继续支持,同时软银、高盛、云九资本、中银国际投资等新股东也加入了投资行列。

2020年,面对疫情的冲击,怪兽充电遭遇了新的挑战,共享充电宝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然而,到了2021年初,公司传出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实现了盈利,并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文件,宣布了其在美股市场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的计划。这一消息让投资怪兽充电的股东们松了一口气。更令人欣慰的是,在IPO前夕,阿里巴巴作为重量级投资者加入了进来,携手CMC资本、凯雷等投资机构,投入了2亿美元资金,确保了怪兽充电的上市之路。同年,怪兽充电成功在美股市场挂牌交易。尽管首日市值为21.29亿美元,略低于市场预期,但怪兽充电的上市本身已经殊为不易。

盈利空间有限

其实,为了冲击上市,在IPO前的怪兽充电准备了还不错的财务数据。

根据招股书数据,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666亿元和7540万元。尽管2020年由于疫情,外界曾对怪兽充电的商业模式持怀疑态度,但该公司却展现出了坚韧的生命力,成功实现了盈利。然而,进入2021年并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后,怪兽充电的业绩急转直下。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显示,公司由盈转亏,营收为36亿元,净亏损达到1.25亿元。到了第二份年报,情况进一步恶化,营收降至28亿元,净亏损扩大至7.11亿元。到了2022年,怪兽充电的净亏损额更是急剧增加,亏损幅度翻了几番。

在2023年,怪兽充电成功实现了盈利的逆转。其营收达到30亿元人民币,且在非美国会计准则(Non-Gaap)下,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08亿元人民币。尽管怪兽充电再次实现盈利,但连续的利润波动性和后疫情时代的两年已经证明共享充电宝不是一个高增长市场,及时作为头部企业,其盈利空间依然很有限。依据2024年最新的财务报告数据,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8.6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了53.7%,而净利润为882.9万元人民币,同比降幅达到了75%。这进一步证明了这点。

在股权结构方面,阿里巴巴持有14.79%的股份、高瓴持有12.08%、小米持有9.1%、蔡光渊持有8.52%、徐培峰持有5.97%。在IPO之前,阿里巴巴作为最大的单一外部机构股东加入,而高瓴和小米则通过多轮投资紧随其后。然而,鉴于怪兽充电在美股市场的状况,各方已无退路,退出变得极为困难。或许私有化是怪兽充电背后股东群体寻求退出途径的共同选择!

0 阅读:3

陆超芝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