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体报道印度在侵占我国藏南地区修建了一条6到8米宽的隧道,从达旺通往斯拉山口,战略意义非常重要。而有国内自媒体联想到我国曾向印度出口了8台盾构机,特别是2020出口的那台直径达到12.19米的超大盾构机,可能在无意中帮助敌人完成了军事上的准备。

真的是这样吗?

这明显不是盾构机挖的
但实际上,之所以有这种无厘头的联想,主要是对盾构机缺乏基本的认知。在大家的印象中,盾构机开山劈路,无坚不摧,是不折不扣的神器。但实际上,它是对付“软土”的,挖掘青藏高原那种坚硬的山体,想都不要想,曾经有报道我国建造川藏铁路,使用了盾构机,但挖两下就报废了。


其次,盾构机前面的那一堆钻头得经常换,是消耗品,没有供应商的支持和后勤维护,印度根本玩不转。印度曾经不但想仿制我们的盾构机,还想仿制钻头,但都无一成功,

第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盾构机实际是一次性的,因为它每一台都要根据使用的地质环境和条件,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制造,如果这些盾构机使用地区在藏南,我国肯定是不会同意的。通俗来说,如果要购买盾构机,先要把盾构机适用的地质环境探明,然后把整体的地质资料给到盾构机工厂,盾构机工厂按照拿到购买方的地质使用环境,进行相应的针对化设计和制造,换个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方开挖,是行不通的。

也就是说,购买盾构机之前,厂家就知道这个盾构机用在哪里,相信我国没那个企业明知道它将用于青藏高原,还敢卖给印度。另外,盾构机造价不菲,藏南那边的基础建设,还没到使用那么高造价机器的地步,而印度曝光的照片中,只有口子和建好的隧道管段内部照片,没有看到盾构机端面的照片,可能是在造假。

目前,我国盾构机占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且最大直径的都在我们这儿,并在不断刷新记录。但“软土”盾构机再好,和硬岩掘进依然是两回事,硬岩挖隧道,除了炸没什么其他好办法,也就是说,钻爆施工是唯一选择,而印度使用的其实是奥地利的爆破技术。

钻爆施工也可以做到齐齐整整的
比如印度媒体就曾报道过,在藏南地区的色拉隧道项目进入决定性阶段,上周六该条在建隧道进行了最后一次爆破作业,隧道的挖掘工作终于完成。而进口我国的12.19米直径盾构机,主要用于孟买沿海公路隧道的施工,单月就曾推进456米,创造了大直径盾构硬岩地层施工新纪录。

当然,我们要重视印度这个对手,将对印度的投资和出口列入管制名单,进行仔细的审查,一方面是防止“卖出绞死自己的绳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国内公司的损失,比如印度最近狙击小米,就冻结它6.76亿美元的资金,并让OPPO、VIVO各补税5.51亿美元和2.8亿美元,明显就是想让这些企业在印度赚的钱,全部留在印度。

不过,有一说一,印度虽然投资环境十分恶劣,但狙击小米、OPPO、VIVO,也不是只针对中国企业,它对苹果、三星、诺基亚都一样,倒也算“公平”,甚至对俄罗斯也不会网开一面,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最近就宣称,俄手里有数十亿印度卢比,但花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企业要跳进印度这个“火坑”,甚至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那就不只是脑子不好的问题了。

管制盾构机,容易让日欧企业又活过来,等它们都死了再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