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高蛋白饲料的陷阱,盲目使用只会适得其反!

盼盼趣趣 2024-02-22 07:38:15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

摘 要

以酪蛋白、结晶纤维素、豆油为主要原料,对蛋白质含量为39%、42%、45%,纤维素含量为2.5%、3.5%、4.5%,脂肪含量为5%、6%、7%,按正交L9(3的四次方)表对大口黑鲈进行饲喂试验。

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纤维素三个水平间存在着显著的增重效果和蛋白质效率的差异(P< 0.05),脂肪三个水平间无论是增重,还是蛋白质利用率差异均不显著()P>0.1).

作者建议大口黑鲈配饵中主要营养素的适宜含量为蛋白质42%左右,纤维素不高于3.5%,脂肪不低于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

取自湖州已驯食鲈,尾重23-29g,共270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0尾。预试期7天,正试期30 天。

1.2 试验条件

9只水族箱,连续充气增氧,每天虹吸排污一次,换水三分之一。试验期间水温23-28°C。

1.3 饲料配制及投喂

按L9(3的四次方)表配制9种饲料,其营养水平见表1。以酪蛋白、结晶纤维素、豆油为原料,按设计要求进行添加(表2)。

各组料添加1%混合维生素、1%混合矿物质。用石粉和磷酸二氢钙调节含钙为2.5%.磷为1.5%。

不足份额由糊精填充,另加入0.5%的 Cr2O3。使用时,称取定量预混料,加水搅拌,用绞肉机制成ø3.5mm 的软颗粒(含水40%左右)。

日投喂二次,上午9:00,下午4:00。由于大口黑鲈只抢食在水中移动的食物,故以逐颗抛投法投喂,减少浪费。

投饲量视鲈摄食情况而定,饱食为度。摄食量以称取饲料量减去饲料剩余量(干料重)计算,第7 天开始收集粪便,连续6天。

粪样70°C烘干保存,供测定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测定体重后,并放回水族箱,静养两小时后投饲, 于摄食后0,1,2,4,6,9,14和18小时,随机抽取5尾鱼,取消化道(胃和前肠).作消化酶活性测定。

2 试验结果

基础测定值列于表3。从直观上看,以第4组的配合为最佳,达最大的生长比率,蛋白质效率也最高,饲料系数为最低。其营养素的组合为蛋白质42%,纤维素2.5%,脂肪6%。

2. 1 不同营养水平对鱼体生长的影响

对鱼体增重的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表4)。结果表明蛋白质和纤维素三个水平间的差异显著(P< 0.05),脂肪三个水平间的差异不显著(P>0.1)。

将蛋白质和纤维素各个水平的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最小显著极差法一q检验,见表5,结果表明,39%蛋白质水平分别与42%和45%蛋白质水平的增重效果差异显著(P< 0.05),42%与45%三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纤维素水平在2.5%与3.5%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二者与4.5%水平间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 0.05)生长比率的变化与增重呈相近的趋势。

2.2 不同的营养水平对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

对不同营养水平的蛋白质效率、表观消化率和饲料系数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表7、表8,结果表明纤维素三个水平间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有一定差异(P<0.1),而表观消化率则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

蛋白质和脂肪三个水平间此三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1)。分别将纤维素三个水平的平均数进行多重的比较(q检验)(表9)。

结果表明,纤维素水平在2.5%与3.5%之间对蛋白质效率、表观消化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2.5%与4.5%水平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

2.3 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对42%蛋白水平和2.5%纤维素水平摄食前后大口黑鲈消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图1)表明,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的活性在摄食后逐渐升高,于4小时达到高峰,持续至6小时,开始迅速下降,于14小时回落到摄食前水平。

在4小时高峰处,胰蛋白酶随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上升,有适应性的上升趋势(表10),而胃蛋白酶则无这种变化。

纤维素酶的活性全期均较低,摄食前后只出现微弱的变化。最高值出现在9小时,纤维素酶的活性也不随饲料纤维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3.1 大口黑鲈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

从蛋白酶活性对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有适应性变化,可认为高水平的蛋白质有利于鱼体的生长。但其有效性还取决于蛋白质的吸收利用情况。

从表3、4、5可知,以鱼体增重作为指标时,蛋白质含量42%和45%显著地高于39%,而42%与45%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42%水平是引起鱼体增重差异的主要水平段。

尽管本试验中蛋白质水平对蛋白质效率、表观消化率和饲料系数的影响不显著,但分析蛋白质水平与生长比率和蛋白质效率之间的关系(图2),仍可以看到:随着蛋白质含量从39%增加到42%,生长比率呈上升的趋势,而由42%增加到45%时,则呈缓慢上升之势;

从蛋白质效率来看,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先出现一个快速的上升趋势,在蛋白质42%处出现峰值,然后呈现回落的趋势。

这一结果表明,尽管饲料中45%蛋白质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是有利的,呈与42%含量组相似的生长比率,但其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反而降低,呈蛋白质过量的现象。

饲料系数在39%-42%之间有迅速下降现象,而从42%增加到45%时, 也同样出现饲料浪费的现象。因而认为,大口黑鲈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42%左右。

3.2 饲料中纤维素含量对大口黑鲈营养素吸收和生长的影响

鱼类的消化道不分泌消化纤维素的酶,有些鱼类肠道的细菌有产生纤维素酶的能力,有起微弱的助消化功能的可能性。

因而纤维素对鱼类来说,多无直接的营养功能,在配饵中只作为填充物或载体,起帮助其他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尽管水溶性纤维素(如树脂)已被证实可在肠道中转化成凝胶体而增加食物的粘度,从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率,提高其利用性。

肉食性鲈鱼消化道中纤维素酶的活性极低,不能分解纤维素,同时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较低,偏高的纤维素在某种程度上反而起着负面效应。

在本试验范围内,随着配饵中纤维素含量从2.5%增加到4.5%,对蛋白质效率、表观消化率和饲料系数都有一定的影响,其生长比率几乎呈直线下降的趋势(图3);

蛋白质效率前段下降稍缓,后段则陡然加剧;饲料系数则与蛋白质效率呈反映像,前段上升较缓,后段则较快。

从9种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来看(表3),随着纤维素含量从2.5%增加到4.5%,蛋白质消化率从97%下降到85%,下降了12%。

这表明配饵中作为填充物或载体的纤维素含量已超过其需要量,而起到阻碍蛋白质消化利用,生长速度减慢的反作用。

由表5和表9可知,2.5%和3.5%的纤维素水平间差异不显著,故大口黑鲈配料中纤维素含量以不超过3.5%为好。

3. 3 大口黑鲈对脂肪的需求

脂肪对于利用碳水化合物能力较低的肉食性鱼类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能源,适当添加可起到节约蛋白质的效果。

本试验中,油脂含量从5%上升到7%,三个水平间鱼类的增重效果差异不显著(P>0.1),蛋白质利用率和生长比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1)。

表明5%-7%的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几个水平的组合均是合适的。

结论 大口黑鲈配饵中,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左右,纤维素不高于3.5%,脂肪不低于5%。

0 阅读:0

盼盼趣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