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大道》里男主拦惊马段落,电影里略过,却收录进山东版教材

文学私秘 2024-07-20 11:08:11

长篇小说《金光大道》是由作家浩然创作的一部作品,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后,轰动一时。

这种轰动,固然是因为小说的主题契合了时代的主流,但是更因为小说的文学性能够在大主题之下,依旧倔强地生长着,这一点,是小说令人信服并被辗转传看的原因。

正是因为《金光大道》在语言学上的价值意义,因而受到语文教科书的青睐。

笔者上次查到了辽宁版中学语文第二册中,曾在1973年到1975年三年期间的课本里,收录了《金光大道》中“引子”部分,标题叫《路上》。

辽宁版语文课本

这一篇课文对于学生启迪的意义,是如何以剧中人物的视角,开启一个新鲜的场景,结识这个场景中新出现的人物,并发生人物性格的冲突。

当时笔者的这一篇文章下面,一位网名为“南郭123456”的网友留贴如下:

——山东的高中语文课本,大约在1975年也曾选取《金光大道》片段,内容似是高大泉在路上拦截惊马。——

根据这位网友的提示,笔者查了文革期间的山东版中学教材,果然有所收获。

文革期间,中学实行初中二年、高中二年。

山东版教材,从1975年起,分成初中课本与高中课本。

但之前的课本,则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依次排序,四年级就相当于高二。

从1972年起,山东版教材出了新版,这与之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前的教材里收录的文章,几乎全是时政类的口号式文章。

从1972年起,课本开始有所规范,语文性得到了加强。

我们看看山东版教材里《金光大道》的片段出现在哪一版里。

在1972年9月的四年级上册的中学语文课本里,并没有《金光大道》片段。

一直到1974年2月版的教材中,才首次出现《金光大道》中摘取的段落。

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新道口巧遇》,选自《金光大道》第一部第四十六节。

这一段落,在小说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点。

在之前的段落中,小说主人公高大泉一直在基层苦苦地摸索着,凭着现实中的实际感触,形成了自己对大政方针的看法。

但是,村长张金发处处与他为难,高大泉为此苦恼不已,为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而彷徨无助。

他希望得到来自上面的声音,明了国家的方针政策。

这是一个基层民众的最普通的选择。

正如今天,一个人要创业,就必须吃透政策,掂量自己的抉择是否暗合时代的脉搏,高大泉在摸索自己的前进之路的时候,他必须了解整个社会的总体形势。

这样,高大泉决定暂时离开家乡,到上面去打听宏观层面的消息。

路上,他来到了一个叫“新道口”的村头,在这里歇脚。

这时,突然来了一匹惊马,别人都吓得纷纷退让,但急公好义的高大泉勇敢地站出来,冲向烈马,准备拦阻。

这时,另一位帅哥先于高大泉跳了出来,站到了危险的面前,与高大泉硬性的拦阻不一样,那位帅哥,顺水推舟,借力发力,巧妙地卸了烈马的冲劲,让一场惊险转危为安。

高大泉与帅哥见面,发现竟然是一对老朋友。原来那帅哥叫田雨,九年前,高大泉在解放前苦苦挣扎的时候,田雨曾经展示出斗争精神,两人有了最初的神交,没想到,九年后,两个人以这样的方式再次见面。

此时田雨已经是区长,他带来的国家政策,一洗高大泉的迷茫。两个人将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配合默契,共同弹奏起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新道口巧遇》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文学的笔下,这一段描写虎虎有生,收放自如,把一场惊险情境的风云突起到烟消云散的过程,描写得波澜起伏,可以视着描写冲突情境的典范模本。

把这一段小说的章回,用着教材,自有其显明的传授价值。

有了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章节描写,《金光大道》的小说路径,一扫之前的高大泉独自摸索的困惑阶段,而是匹合上了时代的主旋,在之后的情节发展中,高大泉的思想抉择更趋明朗。

因此,《新道口巧遇》在小说里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它把小说分成了前面的高大泉自发奋斗的部分和后边的主动进取的新时期。

但是,有意思的是,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拦惊马巧遇老战友”的这一重要段落却被删了。

在电影版《金光大道》上部里,对高大泉外出取经的经历,根本没有给予展现的空间,反而以更多的镜头时长,去表现高大泉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内,受到别有用心的反对派的蛊惑,高大泉的家里后院起火,他的弟弟欲分家单干,给高大泉力主的团结协作的理念,狠狠地刺了一刀。

为什么电影里没有表现高大泉拦惊马这一极具视觉效果的段落?既然这一段落是小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什么电影里不加以隆重推出呢?

其实,我们注意一下电影,着重渲染了高大泉外出之后,家里的乌云压顶的严峻形势,高大泉的亲弟弟在家里闹着要分家,给高大泉妻子以很大的压力,这时候,电影把矛盾的强大力度,都放在了不在家里的高大泉身上,当大泉外出回来的时候,将面对的是家庭里的四分五裂的变故。

电影抓住了亲情裂变这一巨大的矛盾点,而大泉回来的时候,是带回来了外出取经获取的宝典,任何压向他的险厄,都会迎刃而解,如果这期间再来一段“拦惊马”段落,反而冲击了亲情冲突主线的连贯性。

那么,浩然写出“新道口巧遇”是否是多此一举?

恰恰相反,“新道口巧遇”这一段里,是引出一个重要的小说人物田雨。但如何推出田雨,是浩然所必须深思熟虑的。

显然,如果没有惊马,那么高大泉与田雨故友重见,便显然找不到立足点,更没有加以描写的必要,因为小说的文本必须有起伏,有变异点,才能让小说结构四平八稳,不显得过于平淡无味。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高大泉出行,要遇见一个故人,必须在他们之间添加一点突异成分,才能让这一段接触显得平缓而自然。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浩然接受了中国古典小说推出人物所采取的“虚晃一枪、勒马杀回、拱托主题”的技巧。在这一节里,浩然先虚晃一枪,描写了一个惊马,但仅仅是一个引子与过程,接下来,却是两个核心人物的重逢,这就叫“勒马杀回”,目的是烘托大泉与田雨再次进入同一个战壕的主题。

再有,如果没有惊马这个奇峰突起的惊变,高大泉与田雨这两个惺惺相惜的志同道合者,便无法从泯然于众人的行列中凸显出来,正是因为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使他们被内心的相同的准则推举,而浮现于众人之上,得以再次见面。

因此,偶然的意外,是为相逢的偶然创造了机遇。

但这一个小段落中的相遇,在电影里所注目的大的情节链条上,便显得无足轻重,所以电影毫不犹豫地删除了,并不影响整个情节的起承转合。

在电影里,只是交代了高大泉回来之后的气质的变化,至于变化之因,电影里勿需细讲。

《金光大道》这样的小说,很多论者不屑一顾,认为它的主题已经被历史判定为苍白与失色,但是,一部小说作品提供的维度是无限的。今天我们重看《金光大道》,依然可以认识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轮廓。

我们可以在高大泉的困惑中,看到当时国家政策方面的分歧与胶着,从最基层的社会细胞里,我们可以洞观到时代的风云变迁。

由此可见,要了解过往年代的时候, 一部《金光大道》提供的社会信息,要比那些理论的描摹书籍丰盛许多。

《金光大道》里记录下时代的巨大震荡波,从这种三D式的社会画面的摹写中,我们可以恢复与窥见立体的时代图景。

对这幅图景,进行定性,那是后人的事,但浩然架起了这样一幅社会全景图,不管后人的立场有了什么的改变,但作家用文字支撑起的社会架构,却依然保真着社会的丰富信息。

再加上作者在这个时代大框架下面,塞入了作者提炼出的形形色色的各色人群,他们按照他们本身的性格,活跃在时代的天幕下,展现出他们的选择取向,这所有的鲜活的时代因子,存在于小说文本中,只有我们需要,可以借助他们能够完好地看清那个过往的时代。

这应该就是《金光大道》所承载的“全息的时代码”的价值所在吧。

0 阅读:9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